第三章 科举功用

作为教育学博士的李存真对如何在教育中促成民族主义再熟悉不过了,他开科举是为了巩固统治,另外捎带着选一些人才出来。更重要的在后面,等形势稍微好一点他打算先建立一个为期一年的识字班,为以后“兴学校”开办为期两年的义务教育试水。通过义务教育把国家概念和华夷之辩植入到少年的心中。

李存真笑着说道:“先生,还记得前几年你和国姓爷一起北伐南京吗?”

“这当然记得,只可惜最后功败垂成,我和杨冠玉两个人死里逃生,好不容易逃到天台。”

李存真说道:“其实我说的不是最后失败这个事,我说的是先生最开始成功的事。先生只率领几十条小船,一千兵丁就破了芜湖,不到一个月轻松收获了四府十二县,为什么?”

张煌言、李茂之、常琨等人都不做声。李存真继续说道:“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纪律严明,这受到百姓的拥护。当然,苍水先生谋略过人也是其一。”

张煌言说道:“我的那些谋略何足挂齿?大头领说的对。满清在最开始入关的时候纪律严明,自然受到百姓拥戴。可是后来暴露了凶残的面目,在江南、江西、湖广屠杀我无数汉民,其暴行远超李自成、张献忠。我当时约束部下其实只是因为那些都是汉民,不忍残害自己的百姓。可是现在想来,这些措施反而受到拥护,成了我能纵横芜湖的法宝。”

李存真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一直要求军队严守纪律就是这个道理。”李存真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多尔衮再一个做的漂亮的事情就是留用了官员。烈皇说得没有错,崇祯朝的那些官员全都是亡国之臣。可就是这些亡国之臣却被多尔衮全盘接纳了。这些人忙不迭地卖力投靠新主子,自然是支持满清的。支持满清就不会有人造反了。否则的话,满清天天在河北、北京一带镇压缙绅反抗,怎么可能南下?争取了缙绅合作,满清遇到的抵抗就变小了,巩固了华北,没有后顾之忧,很自然就兵临扬州。”

张煌言说道:“当时有许多人表面看起来忠贞不渝,可是到头来却投靠了满清。东林党、浙党、楚党、复社这些人当中不能说没有终于我大明的士子良心。可是绝大多数人却都投了满清。竟然还不如闯营和西营那些被他们称为贼寇的人。到底谁是贼寇谁是奸臣又怎么能分的清?”

李存真笑了笑说道:“这就是多尔衮的高明之处了。虽然他出身通古斯野人,看过的书怕是有限,可是在关外他与他的兄长奴酋皇太极,还有什么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人的斗争一直也没有停止。正是实际操作给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做人皮厚心黑,能屈能伸。进了北京迅速地团结了农民和缙绅,又拉拢了官僚。然后说是为‘烈皇报仇’才进的北京城,这又竖起了正义的大旗,自然没有多少人反对。很多人都没有看清多尔衮的凶残面目。只是凭着自己的情绪就对李自成喊打喊杀。李自成在北京得罪的人太多了,又是追脏又是杀人的,这就是活生生的欲速则不达。多尔衮的清军一到,大家都支撑清军,李自成没办法只能退出北京,试想一下,如果他争取了北京百姓、缙绅的支持,即便山海关大败,他也用不着退走,完全可以坚守北京。多尔衮着实占了个大便宜。等到清军兵不血刃拿下南京,多尔衮就以为自己搞定了天下,于是就暴露了本来面目又是要求剃头易服,又是横征暴敛全都来了,这才让大家了解了他野蛮的本性。满洲人最会干的事就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你们别看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如今如日中天,如果清军真的搞定了天下,这些人都是被杀的驴。”

陈显祖此时说道:“我们最开始说的是科举。”

李存真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先生说的没错。有点跑题了。多尔衮的第三个高明之处就是科举了。一旦科举,可就抓住了士子们的心。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成事必须拉拢知识分子。”

听得知识分子四个字,张煌言一阵皱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李茂之几个人常年都在李存真身边自然是知道的,便解释道:“知识分子说的就是士人。由于这些士人掌握知识,所以大头领经常称呼这样的人叫做知识分子。”

“原来是这样,确实是好比喻!”

李存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想要成事就必须拉拢知识分子。可是满清突然开了科举,这就把知识分子拉到了自己的阵营里了。闯营和西营是农民军,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和帮助自然是成不了事的。”

张煌言问道:“可是即便是开科举又能有多少人中举呢?又能选出多少人才来呢?”

李存真回答:“多尔衮主政的七年,满清开科举一共录取了一千多人。”

张煌言不屑地问道:“满清的科举也仅仅拉拢了一千多人而已,大头领怎么说是拉拢了士子,收拢了士子之心呢?”

李存真其实本来是东北一个非常普通的师范大学的学生,不然毕业之后也不会去一个私立中学工作,几年之后觉得在这样的单位工作没有前途便发了狠考了研究生,仍然学教育学,由于他的硕士生导师同时又是博士生导师,所以顺带着就读了博士。几年之后,博士毕业刚要找工作的时候却猝死了,于是穿越到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南明时代。可以说,教育学博士李存真别的可能不行,但是说起教育还是有所了解的。

李存真说道:“我和先生对科举的理解不同。”

“哦?”张煌言一惊,问道,“有何不同?”

李存真说道:“先生认为科举是做什么用的?”

“当然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了?”张煌言说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千年以来都是如此。”

李存真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这么认为!”

“哦?愿闻其详!”

“科举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选拔人才的制度,从来都不是。我是说,科举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不是选拔人才。”

张煌言听了惊诧非常,李茂之、陈显祖、常琨也是惊异莫名。张煌言问道:“那是为什么?”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士子一旦造反,天下必然震动。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水在我看来其实说的是知识分子,不是那些流民老农。”李存真继续说道:“科举大概兴起于隋朝,其实在开皇时候就已经有了,但是要说正式开始还是在隋炀帝大业二年。科举是干什么的呢?是为了打破贵族对官员任命和知识的垄断的。此前是九品中正制,官员任免全在士族手里。隋朝开科举是为了给寒门士子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更是给这些士子们一个希望。否则日子再久一点,寒门士子没有上升的希望,他们会甘愿当个平民百姓吗?如果甘愿那倒好了,如果不甘愿怎么办?他们会干什么?他们会造反。可能有的不是造反就是单纯想要杀人泄愤怕是少不了的。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看着来赶考的士子们大笑说道:‘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意思就是天下英雄都中了我的圈套了。你们说是什么圈套?”

几个人想了想,还是李茂之开口说道:“难道是因为中举的人太少,很多人熬白了头?说的是英雄们熬白了头这个意思吗?”

李存真点了点头说道:“茂之先生所言不错。许多人从懵懂幼童的时候开始考科举,可是到了耄耋之年仍然不能中举的比比皆是。要知道,如果……如果……”

张煌言是崇祯十五年的举人,此时,李存真看着张煌言,感觉自己失言了,半天没说出话来。

第三十章 武丹发飙第七十九章 铳炮发威第五十七章 三寸不烂之舌第六十六章 钻机和鸦片第圆六章 暂缓进兵第圆九章 管效忠的结局第四十五章 煽动民团2第四十二章 逃跑第十七章 铁人钢锋第六十八章 主动第进四章 厦门更优第十八章 三箭穿云第廿四章 元首回京第八十七章 判断失误1第卌五章 三桂痴心第五十七章 作乱第六十一章 威服第八十五章 胜负已分1第一百零五章 挑衅第九十章 判断失误2第六十五章 奸佞第三十五章 诡异的奏疏第七十九章 铳炮发威第一百圩二章 双山攻防2第二十一章 伪博果尔2第十九章 轻取天津第四十章 打崩第廿七章 于七起义第十三章 开小1第五十四章 水上伏击第一百圩八章 收缩(求票)第圩八章 重建谍网1第十一章 北路争雄1第三十八章 左翼第五十二章 粪桶将军3第二十章 伪博果尔1第七章 师兄说3(不建议看)第三十章 保险公司第一百卌三章 乾坤一掷3第十章 平定浙江1第二十九章 东育杏梅第圆五章 满清局势2第八十一章 江边1第四十一章 后阵第五十三章 满清反击第七十二章 不兴大明誓不还第四十六章 炮神保罗4第四十七章 攻破外城第卌七章 论宰相第三十八章 技术人才第六十九章 满清动向第一百圆八章 牺牲3(求票)第二十八章 土掷弹筒第三十七章 战舰专家2第四十六章 南京攻略4第五十章 白银和动乱第三十八章 南京攻略1第六章 师兄说2(不建议读)第七十八章 长枪三人组2第三十章 畅行南京第十三章 北路争雄3第卌八章 两面下手第三十章 畅行南京第四章 江西债券4第一百进六章 骑兵墙第圆二章 红衣大炮第七十二章 说服太后第一百圆六章 牺牲1(求票)第二十八章 土掷弹筒第廿七章 于七起义第二十八章 土掷弹筒第五十六章 夺取丹阳第卌二章 铸钱1第卅八章 东西夹击第五十章 粪桶将军第九十五章 战役部署第进五章 福建茶叶第圆七章 吴王之思第四十章 金榜题名第三十三章 民族败类第一百零二章 宣教官第七十二章 说服太后第三十七章 战舰专家2第一百卅一章 小杨第七十五章 斗将第百三章 货币战争图谋5第二十四章 黄白之争第二章 孙舒逃走2第枠六章 知己难求第六十八章 依托坚城第五十六章 夺取丹阳第七十二章 单挑第七十九章 利诱第五章 心机第六十四章 三段击无用第卌三章 债券狂热第圩三章 财富来自海上第一百章 货币战争图谋2第枠五章 体重与战力第十九章 轻取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