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章 文武双全

058章 文武双全

“……我和他敌对只局限于帝国之内,要是掺合到别的国家,我们还是战友……您不是一直提醒我金河帝国和大宋帝国还是两个国家嘛,我这也是……”洪涛这句话说得有点重,让泊蛟有点没面子了。要是别人这么说他早急眼了,洪涛淫威太重,他还不敢翻脸,但也有点不高兴。

“嗯,你比我境界高,别听我的,我是在故意挑拨你们俩的关系呢。能让你们俩打起来,对我有利无害。成了,别闲扯淡了,赶路吧,过了大名府再休息,在人家家门口安营扎寨不太合适,我现在还不想搭理他们。”泊蛟的回答让洪涛有点自惭形秽,没想到这些帝国官员的公德心如此高尚,为了国家利益连政敌都可以暂时不顾。他们都是自己的学生,自己都没达到的境界,学生却达到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理,自己的品德好像真不咋地啊。

大名府这个地名后世人应该不陌生,水浒传里多次提到了这个地方,它也是北宋时期的一座名城,是北宋的陪都,号称北京,不是现代北京的意思,而是北方的京城。

既然是京城,哪怕是陪都,建筑规模也不会太次。在洪涛眼里,这座陪都比临安城恐怕在建筑规制上还要讲究一些,光是城墙就比临安的高。

其实这也不光是陪都的原因,北宋时期建造这座城市就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用的,所以大名府不光是陪都,还是北宋时期的一座军事重镇。再加上它地处北运河边,交通十分便利,很快又成了北方一座交通、商业枢纽,据说人口达到过百万。对于这个数字,洪涛觉得有点夸张,但四五十万人应该还是有的。

此时的大名府已经有些残败了,好几处城墙都出现了倒坍的情况,当地的豪族肯定没这个经济实力来维护如此大的城市,就算有他们也不会修的。这些豪族都是墙头草,他们现在的算盘是谁来统治就吃谁,反正谁也不能长时间统治下去,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都换了三个朝代,谁敢说这次就能长治久安?城墙就是修的再好,战乱一起,光靠他们也保不住这里,与其费钱费力的修缮,还不如到时候把这些钱物当贡品献给征服者,以此来保全族群继续在这里生活的权利。

“城墙上有人在观察咱们,我觉得像是望远镜。”孔沛一边走一边扭头观察着这座雄伟的城池,此时太阳正好偏西,城墙上时不时的有几缕反光,他凭借经验觉得那不是兵器,而是玻璃制品。能在城墙上出现的玻璃制品,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望远镜。

“爱看就看吧,用啥看是人家的自由。就算是望远镜,也怪不得别人,这玩意还不是你们卖出去的?为了赚钱,你们真是啥都敢买啊。我多问一句,陆军用的线膛枪你们不会也卖了吧?如果要是这样,我以后就多长一个心眼,免得哪天被人在百米之外取了性命。”泊蛟听到孔沛的话,特意端起自己胸前的望远镜向城墙上扫了扫,然后冲洪涛点了点头,肯定了孔沛的猜测。不过洪涛并没上心,他更喜欢说风凉话。

“您放心,这种枪只限于帝国本土的军队使用,连海外领土驻军都没装备呢。我倒是觉得您这几把枪挺好的,尤其是腰上这两把短枪,要不您借我玩玩呗。”泊蛟拍着胸脯向洪涛保证线膛枪肯定没外传,然后顺着话风聊到了洪涛的转轮枪上。

“你说你要是拿着我的转轮枪、猎枪、迫击炮回国给伊一看看,他会不会气吐血?当初和我讨价还价的时候,他觉得弄走我一艘船和几门炮就可以偷着乐了,殊不知我不光在海军舰炮上领先了皇家海军好几步,陆军装备也比帝国陆军强多了。你说要是让我的陆战队和你的帝国陆军正经打一场,最终结果会是啥?”一说起枪炮的问题,洪涛就忍不住要显摆显摆,反正自己的卫队和帝国陆军整天在一起行军,就算自己不说,人家也能看到。与其让他们憋着问自己,不如自己大方点,主动和他们聊聊,馋死算。

“嗨!伊总理在国家管理上确实比我强一些,不过他也有缺点,就是对军事太生疏。这也不能怪他,谁让他是监察部出身,一天正经仗没打过呢。只要他当时带上我和老孔任何一个人,哪怕带着朗崖来呢,都不会让您这么容易得手。那艘船好是好,可惜帝国目前造不了,它的龙骨是钢的。那几门大炮我也看了,确实厉害,皇家海军的舰炮如果遇上它,只有挨揍的份儿。但这也是个水中月,好看用不上!那些铜壳炮弹里的火\药还得慢慢试验,李尧夫说即使有了您给的配方,那东西也忙不得。因为太危险,整个生产工艺里有一点疏忽,半个化工厂就没了。用我姑姑的话讲,您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连自己儿子都蒙……嘿嘿嘿,您别和我瞪眼,这是我姑姑说的,我只是转达。”

一说起金河帝国与大宋帝国达成的协议,泊蛟就一脑门子官司。在这件事儿上不用洪涛自己坦白,他也能感觉出来伊一和洪金河都被这位老皇帝忽悠了,拿了一个好看不中用的玩意当宝贝,真正能很快提升帝国军事实力的干货却没搞到。比如说这种可以随身携带、还能连续发射的短枪;还有那种可以把炮弹打得很远、很准,又可以两个人背着满地跑的小炮。这两样东西连他这个海军出身的人都能看出光明的前景来,伊一和洪金河就是没看到。

“废话,老子还没糊涂呢,能让自己儿子给算计喽?我当年就是听你姑姑的话听坏了,早就该带着金河多出去几次,让他也亲身体会一下啥叫打仗。可惜现在后悔也晚了啊,我这么一个身经百战的皇帝,却培养出来一个没亲手杀过人的儿子,你说可笑不?”洪涛对泊蛟说的话部分认同,洪金河和伊一把帝国治理得确实不错,但还是有不足之处,就是他俩都没有从军的背景,属于学术派的领导人。

文人政府并没什么不好的,但不能一直由文人掌权,时不常的也得由武人上台折腾折腾,这样能给国家带来不同的气质。假如当初洪金河跟着自己四处征讨过,见过血杀过人经历过那些让人不忍直视的场面,他就可以在这方面为国家补上不足。

洪涛的这个想法又和中国的政治传统相悖,在历史上,一旦朝政被武人把持,那就离战乱不远了,这是大部分人的认识。从古代开始算,中国历史上确实也出现了很多次武人乱政、引起大规模动乱的实例。不过洪涛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也是对武人的误解。大家认为武人的头脑简单、脾气暴躁,对武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胯下马、掌中枪、护胸毛一尺多长、哇呀呀怪叫一声的层面,总认为武人遇事喜欢动用武力,没有治国的才能。

远的不说,光是民国时期的那些军阀,就很好的诠释了武人干政的后果。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算把道德底线直接拉成了负数,什么不光彩的办法都弄出来了,勾结外国人一起祸害本国人都不算啥大事儿,或多或少的谁都干过。从这一点上来讲,武人干政确实不合适。

可再往深处想一想,难道的当时的中国由文人当政就能避免军阀混战、争相卖国的局面吗?显然也不太靠谱,说到底,还是没有一套合适的规则。不管是文人还是武人,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待在什么位置上,也没有站错位置受到惩罚的顾虑,那还不就怎么痛快怎么折腾了。

要是换一个规则比较健全的环境,这种武人哪怕他再有战略眼光、再有御人之道、再有乱世枭雄的天赋,在金河帝国的制度下连上士都做不到,更别提当将军了,根本就没机会去染指国家的管理权。文人和武人的区分,在洪涛脑子里并不十分清晰,是否亲身经历过战争,这才是他比较看重的条件。帝国军人的学历也不一定就比帝国部长低,谁更有文化还说不定呢。

没经历过战争的人,反倒容易动不动就用武力去威胁别人,因为他们对战争的感觉都停留在书本上,没有直观概念,没有怕这个词儿。同时,没经历过战争的人,也有可能过于害怕战争,在应该采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畏缩不前,白白失去了好机会,或者被别的国家用战争威逼。

这两种情况对于参加过战争的人来讲,发生的几率就会小一些。因为他们明白战争是个什么玩意,既不会胡乱使用,也不会不敢用。如果一个国家的管理层里这样的人多一些,那国家的外交政策就会软硬适中一点,不穷兵黩武,也不会软弱可欺。

(。)

156章 人全到三百一十二章 后院起火第27章 艰苦的海上生活第52章 摧枯拉朽四百三十章 不堪一击第29章 我的浮标呢?第125章 冤魂万个三百六十四章 交换学者保底一第228章 当头一棒014章 看人下菜碟二百四十四章 回航020章 大清洗第161章 突袭狮子口第148章 全军出动006章 弄潮儿第148章 全军出动第62章 归心似箭四百四十九章 全民皆兵055章 敢抢我二百八十七章 公私兼顾第89章 香港村051章 孤胆英雄二百六十八章 南非总督129章 出师不利20第61章 桥头堡四百零一章 福州何家二百五十二章 军备竞赛050章 人情法理28081章 备战三百八十九章 波尔多液880192章 要滚蛋了第211章 不是白马王子第72章 花黎006章 弄潮儿133章 用知识坑人保底一第121章 技术扩散第7章 霍奇基斯榴弹072章 内资和外资060章 敞开怀抱四百七十三章 一折就挠第20章 大海的残酷第226章 封建主的帮凶第11章 先进生产力四百零八章 人间惨剧二百五十一章 这个坑可大了第216章 难念的经第174章 再下个蛆第6章 我会啥?第100章 交流064章 找后账四百三十四章 第二个卡兰巴第32章 鲜鱼翅110章 架退炮第63章 自己找乐子028章 洪金河的烦恼二百八十四章 两年之约043章 国事家事一勺烩031章 微服私访第51章 不问青红皂白第111章 老冒儿进城四百五十八章 贩奴先驱16三百一十七章 殇第89章 又到海商南下时011章 败家仔049章 人情法理14006章 弄潮儿第23章 分工合作第170章 与绑架犯合作第90章 第一个考验第97章 船长的养成第223章 好学的皇帝第24章 帆船能跑多快?第180章 这一招都用贫了第103章 跟踪第66章 赶大海第131章 开普敦的未来第167章 深入内陆第75章 时间和胆量第118章 理想第31章 人喊马嘶192章 要滚蛋了第96章 无风带第19章 水捞饭183章 百年大计第128章 新航线033章 你儿子学坏了183章 百年大计第207章 中世纪欧洲货币体系第181章 血与火的抗争053章 最高法院20第82章 声东击西第143章 哭泣的爪洼岛四百二十三章 我要石油封推096章 奉献一次030章 电四百一十四章 有的放矢第88章 记忆才是关键034章 自己背锅第194章 海盗父女第76章 劳动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