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关内关外

如果说段云之前大力投资深圳科技园重启是为了促进国家微电子基地落户深圳,并将一些科研院所和单位设立在这里的话,那么他的这次的提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吸引国内的各种大中小型科技企业来深圳落户,形成区域化的优势,将中国的微电子产业逐步做大。

而且对于这么做,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他的天音集团,如果深圳市政府真的愿意划出一部分高科技产业区,并且提供一部分政策税收支持的话,那么段云就有可能实现它成立中国硅谷的意图。

不过现在深圳的几个工业区土地资源确实紧张,不可能划分出太多的土地用于科技区的建设,所以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关外。

所谓的关内关外,和很多年前国家领导人画的那个圈有关系,他怕社会主义的人记不住资本主义的诱惑,也怕资本主义腐蚀社会主义,所以挑选了几年香港的深圳,福田,罗湖,南山作为经济特区做试点。

那个时候国家领导人做出设立特殊的决定是冒了非常大的风险的,因为毗邻香港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区域,一旦口岸开放,除了在经济上对内地产生快速渗透之外,另外在社会制度,思想意识方面,也有可能对内地造成极大的冲击,这对于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内社会主义体制而言,是风险很大的事情,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深圳出现了封锁严密的“二线关”。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当年一道“二线关”把特区内和特区外分开。

1982年4月,“二线”开始动工兴建,耗资1.38亿人民币,幼师整整三年。

1985年3月,一条长84.6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从深圳中部横穿而过,被他绑住的327.5平方公里土地就是深圳经济特区,外面则是1600多平方公里,却与特区无缘的保安和龙岗区。

于是深圳正式被分为了特区关内和非特区关外。

特区管理线的建成,标志着深圳进入了两地三证时代(特区内特区外深圳户口,身份证,暂住证和边防证)。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如今的关内和关外几乎成了两个世界,关内繁荣和富裕,关外却纷乱和贫穷。

曾经深圳的关外也是乱到不行,黑道劫匪横行,在关外基本上每个人都被抢劫过,还专门有人写过一篇文章,详细描写了关外的恩恩怨怨,宛如一个古代的江湖。

但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都属于深圳的辖区,关外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具有大量土地没有进行开发,和关内工业区寸土寸金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设立研发中心和企业不一样,对于水和电力的要求远不如企业那么巨大,这也就意味着深圳不需要为这块儿高科技区块投入太多的资源,只需要给你适当的政策税收优惠,就有条件吸引高新企业前来深圳发展。

还有就是相比于北京,深圳对于国内的一些新型高科企业格外有吸引力,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在包括天音集团,赛格集团这样头部科技企业的带动之下,深圳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电子产业供应链,加上毗邻香港,拥有蛇口口岸这样的区位优势,可以让很多高科技产品能够得到迅速转化,从这一点上来说,深圳有着天然的优势。

科技研发中心本身不生产实体产品,所以完全可以把技术放在关外研发,然后研发出来的技术再通过关内的企业进行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这样既不需要占用关内宝贵资源的土地,又能提升深圳的科研实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你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听到都已经这么说,李灏思索了片刻后点了点头,但随即又说道:“关外确实也属于咱们深圳市政府管辖的辖区,不过你的这个建议现实落实起来,还是有很多困难的……”

“额。”段云闻言一怔。

“情况是这样的,现在咱们深圳关外的情况有些复杂,主要的社会治安问题严重,我担心那些科技公司在关外成立研发中心,很有可能会遇到人身安全的问题……”李灏说道。

身为深圳市市长,李灏对于关外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这些年来,治安问题一直是深圳关外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深圳市公安局对于关外治安问题也进行了几次严打,然而效果却不太明显,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深圳特区的快速发展,内地越来越多的人汇聚深圳,但他们却没有办法办证入关,那个时候进一趟国内就像出趟国,需要找到关内并需要相关证件,没证的,哪怕你是中国人也不能进,由此可见入关的难度。

这就导致大量想来深圳务工赚钱的人只能滞留在关外,带来的钱很快就会花光,也没有更好的生活来源,这就导致关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铤而走险,干起了打劫偷窃的行当,这也是深圳关外治安混乱的根源所在。

“治安问题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不过我是觉得研发中心他并不是能够生产实体产品的企业,它本身来说对水电等资源的要求远不如工厂高,而且研发中心除了一些电脑之类的耗材之外,并没有多少值钱的产品和货物,就算有人偷窃抢劫,损失也不会大……”段云顿了顿,接着说道:“我的想法是在深圳设立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科技产业区,区域内可以修建一些完善的配套设施,比如餐厅,健身房,超市,游乐园之类的设施,让所有研发人员不必出产业区,就能够享受到衣食住行上的便利,整个产业区也可以用围墙封住,然后再雇佣大量的安保人员,整个产业园区从建设到后期维护,包括里面的从业人员,都可以雇佣当地人,这样既能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又能对关外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我觉得这是两全其美的方案……”

第七百三十三章 工商银行第六百一十四章 出口补贴第七百零五章 秦刚的妥协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康云汽车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新品发售现场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物极必反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天音486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天音486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股权分配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厂合影第二千零八十一章 褒奖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轰动效应第一百九十章 鸟枪换炮第六百零四章 审查第五百章 随身听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利润空间第五百六十章 金奖名单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文森特第五百二十七章 施压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军令状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一百五十三章 业余组第八十九章 模拟测验第八十九章 模拟测验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校委会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会尾声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山崩将至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临时改价第二百八十一章 工作作风第三百零四章 规劝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摊牌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慕尼黑大学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产业联盟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巨兽苏醒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首批VCD订单第七百一十六章 特区政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士气大振第三百八十章 针锋相对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亚马逊第二百零六章 看房第七百八十四章 摒弃前嫌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商会会员第八百二十一章 技术顾问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9号车牌第二十章 劳模评选第七百五十一章 婚姻大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巡查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内部招标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文字游戏第六百六十四章 友谊长存第一百五十三章 业余组第二千零四十五章 新车下线第三百四十章 摊牌第七百九十四章 国产随身听第六百九十一章 春运第三百四十八章 交接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合同签订第七百六十七章 专利证明第六百二十章 到达广州第九百五十三章 附加条件第七百八十三章 上海办事处第八百五十三章 连夜安装第二百七十六章 试探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厚此薄彼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各立山头第六百四十章 巨额补助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年后复工第二百五十章 暖意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用友软件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同步成长第三百四十二章 烂摊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士气大振第三百三十五章 治安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新老更迭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爱国情怀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两袖清风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沈阳金杯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轻伤不下火线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欧洲科技之光第九百三十三章 新工程第四百九十三章 设备到位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巨大市场第五百七十七章 摊牌第一百零八章 良心第一百零九章 开除厂籍第一百三十五章 技术储备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广州4S店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人生高光时刻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现代化物流第七十四章 定心丸第二千零三十四章 请客第三百一十七章 昔日情谊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USB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鼓舞人心第八十三章 超高奖金第四章 转岗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绝不迁就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烛光晚餐第二百四十八章 王婆卖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