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五十一章 富人俱乐部

“额。”到福斯特曼的解释,段云顿时恍然,随即又看了那个金卡一眼。

很明显,福斯特曼所谓的湾流会员的聚会,实际上就是一种“富人俱乐部”模式。

富人俱乐部最早出现在美国,成立的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之前。

美国最大的富人俱乐部,是美国政府在150多年前为打造西部经济,从两名犹太大学生手里收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经济模式转化的机构,这种模式完美的运用货币的运动本质产生价值倍增来实现共赢,其运作原理在经济学里被成为拉菲尔定律,在当今社会的行业定位,这种模式属于金融。

但是当时美国东南方的很多农场主不配合(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土地归私人所有,而要开发西部必须先集约土地),于是美国政府收购这种模式后投放在西部城市,让那些农场主作为第一批投资者来赚钱,因为利润非常大,所以人都会为了西瓜而放掉芝麻,于是西部开发就这么进行下去了,当然中间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但是国家机器的力量非人所想象,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

19年后,这套模式正式浮出水面立法,并转型为正式的机构-----富人俱乐部,其后一直运作了一百多年之久,至尽仍在,当初人人可参与,可如今只有符合条件的美国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才有资格参与,其实大部分就是当初靠这个模式发家的美国家庭的后代。

美国富人俱乐部加入条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营销经验,年龄20~45周岁,

入会费用60万美金,还要消费得起一辆本国的顶级跑车,一名俱乐部会员作为推荐人。

至于为什么会有富人俱乐部,美国就曾经有作家指出了其中的根源。

《格调》一书的作者保罗·福塞尔将社会的人群分为了九层,处于最上层的富人,是属于“看不见的顶层“,其次才是上层社会。当然在书中所指的顶层阶层主要是说明,他们的财富是来自于名门望族和浮华世家的继承,而不是靠自己的积累。

但是在这个群体中有一个很具象的特征就是“看不见“,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将自己的家族看成是一个财富的王朝,为了躲避视线,他们经常选择远离人群,很少涉足家族外的圈子,朋友也不过几个,大家在一起偷偷的奢华,于是有了富人俱乐部。

而当前的这个湾流会员俱乐部,实际上就是一种在美国非常高级的富人俱乐部,而且他的会员不局限于美国,而且遍及欧洲等发达国家,甚至还有些中东的皇室成员,毕竟能够花几千万美元购买湾流飞机的客户,财富绝对远在一般的富翁之上,要知道,在当前的美国,身家100万就已经算是富翁了,百万富翁是很多美国人的梦想,也是美国梦的一个象征,但这些钱,甚至还不够买上湾流飞机的一个起落架。

所以说段云购买了湾流商务飞机,实际上就等于购买了一张顶级富豪俱乐部的入场券,在那里你能够认识到和你同一层次,甚至更高层次的富豪,他们都找到了一些常人无法企及的财富和资源,然后通过自己圈子内部的利益互换,实现更大的利益和财富收获。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人脉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强大的人脉,有些商业领域根本无法进入,这一点国内国外都一样,但你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富和资源和别人进行互换,那你想融入这个圈子非常困难,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就像后世国内曾经出现过的几个顶级富豪俱乐部,比如“泰山会”“江南会”“华夏同学会”以及香港非常神秘的“大D会”,这些俱乐部的入会标准都非常高,身家至少需要过亿,而且在社会上要有很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常这些顶级富人俱乐部对外积极慈善募捐,但凡有天灾人祸发生,会员都会积极出钱出力毫不含糊,以此来维持商会以及个人的社会正面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内部也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利益交换,在某些行业联合形成了垄断,强力打压竞争对手,力所能及的扶持会内的朋友,形成一个攻守联盟,从而确保利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实际上段云也有自己的“富豪俱乐部”,他在深圳,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强大“朋友圈”,而且是圈子中最核心的人物,甚被称为深圳商界的“教父”。

凭借集团公司的商会,以及深圳创立的半官方组织深圳中小企业商会,段云在国内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也正是依靠这样强大的朋友圈,天音集团才可以在国内屹立不倒,并且最终将段云推向全国首富的位置。

但是这次能够加入湾流会员俱乐部,对段云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因为目前他的天音集团战略正在发生改变,段云需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并且要快速融入全球化的进程,所以能够加入这海外顶尖富豪俱乐部,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在外人看来,这种所谓的富豪俱乐部肯定是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聚会而已,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象,因为对于他们这种富豪来说,从来就不缺物质上的享受,愿意参加这种聚会,实际上很大程度是为了做生意,否则的话,强行挤进这个圈子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当天晚上,段云和福斯特曼聊了很长时间,其中大部分话题都是围绕在美国做生意展开的。

得知段云想要大举开拓美国市场,并且已经在美国建立分公司,前期投入了上千万美元之后,福斯特曼立刻就给了段云很多的建议。

福斯特曼毕竟是一个成功的美国商人,他也非常熟悉在这个国家做生意的一切规则,俩人的交谈,确实让段云受益匪浅,也转变了他对美国的一些固有认知,这有助于段云将来在美国市场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第四百九十四章 商业间谍第八百七十一章 任务完成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领导视察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爱国情怀第九百七十三章 施加压力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文泰来联盟第八百八十五章 强强联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关键阶段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扭曲的经济结构第五百五十章 用工考核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隐形阻力第六百二十八章 无法解决的困难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两袖清风第二千一百五十一章 马云第九百九十二章 投产在即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分工统筹第二千零一十九章 国家支持第七百三十六章 长期合作第六百七十二章 里子面子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精神图腾第六百三十八章 归途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重大突破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此消彼长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逆势崛起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主导权第二百九十一章 理解万岁第九百九十五章 新产品下线第五百八十三章 专利申请第三百零八章 亲疏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动员大会第五百二十五章 人心向背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碗水端平第二百四十九章 个体户第五百六十章 金奖名单第四百七十四章 期限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阳谋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摊牌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合适的价格第二十三章 上门服务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轰动效应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美国电商第二千零六十一章 自费留学生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搬家第五百五十四章 捷径第二百二十一章 喜事临门第四百三十章 妥协的艺术第二千零一十二章 改变主意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定居美国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基建奇迹第三百章 投产仪式第八百六十八章 奢华的新家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商业电影第六百零五章 最后一道坎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一碗水端平第十二章 技术革新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集团会议第三百五十六章 抵触第九百零一章 引进生产线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公司选址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产学研第三百零四章 规劝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资金问题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跨国贸易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保密资质第二千零三十九章 万事开头难第一百七十五章 万事俱备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关内关外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专款专用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大树底下好乘凉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无言以对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敏感问题第八百一十五章 订婚领证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产学研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政策延续第二千零四十二章 上海分公司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牵线搭桥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 专利交换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崩塌第六百零八章 怒气冲天第五百四十一章 自学的成果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担忧第一百一十四章 对象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利好消息第五百零七章 女大当嫁第九百零九章 出国名额第八百二十八章 盘问第二千一百三十二章 沈星汽车第一百六十二章 事故第三百四十七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一百二十一章 摸石头过河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 意外的发现第二千零五十九章 百年名校第七百零七章 2选1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谈判成功第一百八十六章 高考复习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摩尔奇迹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宣传力度第七百六十一章 山寨产品第九百三十七章 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