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困境

“没错,咱们这种在深圳的小企业,就必须要抱团生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生意做大做强。”段云这个时候跟着附和道。

“咱们哥几个抱团没问题,但不要把问题想简单了,在深圳站住脚或许没问题,但是想发展起来实在太难了。”此时坐在段云对面的一个身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得30多岁的男子有些不屑的说道。

“那周经理你有什么高见?”段云通过之前的介绍,已经得知这个30多岁戴着金边眼镜的男子名叫周江龙,是鸿飞电子厂的总经理,主要生产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的,手下也有着100多号的员工。

“你们知道像深圳咱们这样的私营小厂有多少吗?我到工商局打听过,从事电子产品类生产的自营企业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经达到了300多家,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就算咱们几个联合起来穿一条裤子,说白了根本没多大用处,人家那些电子大厂根本不带正眼瞧你的。”周江龙不屑的哼了一声。

“周经理,你也不能这么说,没错,咱们深圳这边的电子厂是越来越多了,正所谓僧多粥少,大家的日子确实难过,但是如果咱们几个能互相帮助的话,或许能改变一些局面……”肖强说道。

“我这人说话比较直啊,我也不怕得罪人,在座的几位咱们都是哥们儿,我这么说也是为了大家好。”周江龙用手轻轻扶了一下眼镜,接着说道:“咱们哥几个关系好归关系好,但抱团这种事情不太靠谱,你说咱们抱团是为了什么?是想集体抬价还是分享技术和销售渠道?如果想是集体抬价的话,你是生产变压器的,我是生产二级管,他是加工电路板,咱们三家能够集体抬价有用吗?同样加工一个原件,你出两块钱,别人1块9就把生意抢走了,而且这还算好的,碰上有些人1块7,1块5甚至一块钱就愿意干,你觉得赚的少了你不愿意干,有的是人想干!你说你该怎么办?你能有什么办法?”

说到这里的时候,周江龙显然带着几分情绪。

其实不光是周江龙,在场的其他人的企业也面临着这种恶性竞争的状态,为了抢夺订单,同行之间恶意压价,利润一次次被摊薄,而一些新来的企业为了能迅速在深圳站稳脚跟,讨好那些电子大厂,甚至不惜亏本接订单,导致目前深圳电子业底层处境非常艰难。

“确实如此……”一旁的钱忠强闻言轻轻的点了点头,其他人的脸上也带了几分严峻之色。

“……至于说是交流技术经验,分享销售渠道,这更是扯淡,就咱们这种私营小厂,在深圳的地方说白了其实和要饭的没什么区别,人家私营企业和国营大厂,要资金有资金,要技术有技术,设备还都是进口的,咱们拿什么和人家比?另外销售渠道这件事情,那些合资企业主打对外出口创汇,国内的销售渠道又是那些大型国企的自留地,人家是有专门渠道的,咱们有什么?除了在深圳这边给大厂做代工,就算有能力生产自己的产品你也卖不出去,有哪家商场会买咱们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的产品?除非摆地摊!”周江龙说到这里的时候,语气更是带着几分忿。

深圳一直以来都号称改革开放窗口,创业者的天堂,但实际上并没有说的这么美好。

所谓创业者的天堂并非指的他们这些做实体产业的私营小厂,而是指的那些有的各种门路和灰色渠道的“倒爷”,深圳当前最赚钱的就是这些倒爷,至于像肖强,周江龙这样的私营企业在赚钱方面,连人家的脚脖子都够不着。

所谓的倒爷就是内地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尤其是在价格双轨制时代,一些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被人们戏称为“倒爷”。

80年代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10亿人民9亿倒还有1亿在寻找”,由此可见,倒爷在那个年代是何等的热门。

而在深圳特区成立之初,就有很多人开着贸易公司的名义,从事着各种倒爷的生意,包括和段云合作的王石,其实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倒爷,而比他更赚钱的倒爷也是大有人在。

但是在实体企业这里边,私营小企业也从来不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或者说政府最初的时候对这些私营企业并不重视。

一般来说,来深圳建厂的外资或者合资企业产品必须对外销售,直到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才允许他们一部分产品进行内销。

而那些部署省属的国有大型企业,才一直是深圳市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早期的深圳也给这些企业非常大的扶持,无论是政策还是税收方面,都远比在内地宽松很多。

另外在80年代梁湘市长主政阶段,深圳便与中国科学院合办了国内最早的科技工业园,试图把国家的科技成果以及技术先进的国有企业引进深圳,由此可见,大型国企一直是深圳市政府高新技术产业最优先发展的群体。

只不过深圳市政府的这个政策实践证明并不成功,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束缚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精神,而且是由于国内很多学者提出的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维方式,也导致了深圳市政府这个政策的最终破产。

至于那些私营的小企业,总体来说深圳市政府并不重视,缺乏政策支持和税收扶持,任其自生自灭,这其实才是深圳特区成立之初私营企业的真实状况。

相对而言,段云的电子厂和机械厂,因为有自有品牌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所以才会得到一些上级领导的重视,上次机械厂的开业典礼后,邱副市长当时承诺段云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直接找他联系,这是深圳其他私营企业业主都没有的待遇,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开办夜校第四百九十八章 个人电脑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技术代差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六百二十八章 无法解决的困难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 强大后援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争执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稿费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中小企业商会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搬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女大当婚第七百五十八章 运筹帷幄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婚姻自由第五百六十八章 出差住宿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新年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集团会议第一百五十九章 优越感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另辟蹊径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笑柄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仿制失败(祝大家元宵节快乐!)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新项目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重视第五百七十八章 瑞阳的要求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中小企业商会第一百七十五章 万事俱备第三百四十章 摊牌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牛屎芯片第九百六十九章 品牌战略第六百六十三章 诚意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互通有无第五百九十二章 租赁厂房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新团队第五百七十四章 中关村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时代广场第二百三十章 全职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合资条件第二千一百四十八章 主动维权第二百零六章 看房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跌落神坛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风险第五百七十二章 条件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火花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游戏规则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深房集团第七十七章 父与女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颠覆性产品第二十四章 鱼骨天线第五百四十章 车载收音机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重大机遇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国家队第五百四十六章 冲突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似曾相识的感觉第六百七十二章 里子面子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雪中送炭第三百九十一章 坚持原则第二千零六十九章 软件同盟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隐形权力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慷慨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土地财政第四百四十六章 排忧解难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价码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噱头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新老更迭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海狮面包车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固态硬盘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政府公车第七百九十章 憧憬第五十六章 夜大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顶级待遇第九百二十三章 会议通知第二百三十五章 上门拍照第二千零三十一章 试驾第九百三十一章 视察作坊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汽车数字化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根在中华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人才计划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阿斯麦香港分公司第二千零八十五章 MP3样机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深入交谈第十二章 技术革新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阳谋第二千零八十九章 销量拐点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中国朋友第二千零二章 百思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黑马第一百六十八章 水泊寺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授经验第六百零六章 失控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五一表彰会第四百六十八章 同行是冤家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一元转让第二百三十一章 目光短浅第一百二十一章 摸石头过河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何庆光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人才计划第八百一十二章 小脾气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PS游戏机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