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

前世我崇拜你,今世我尊重你。但要擎天逆转,重复华夏,我却要占据主导,这,就是宿命。

朱永兴摆出低姿态,出城迎候李定国,但在心里却反复提醒自己,今日要表现得不卑不亢,可切勿让别人看轻了自己。

……

“岷殿下谕令,晋王随行将士矢志不移,忠诚果敢,可堪嘉慰。见面之时勿需大礼,军礼即可。”

李定国看着前来通传的汝阳王马宝,轻轻摇头道:“岷殿下仁厚,但却不能让将士失了礼数。”

按照朱重八定下的制度,普通百姓地位再高也无法和朱家的人相比,哪怕只是个旁系再传的镇国将军、甚至中尉之流,只要是朱家的人,官员见了就得磕头,即使是阁老、尚书也不例外。更何况朱永兴是岷王世子,兼有朝廷留守之名,如果李定国不是假黄铖的话,也应该是大礼参拜的。

“无妨,无妨。”马宝见李定国似乎有拒绝之意,赶忙解释道:“王上有所不知,岷殿下在腾冲之时便下谕令废了军中跪拜,乃是感念军中将兵值此国家危难之时,依然忠心朝廷,为大明中兴而浴血拼杀。”

“是这样啊!”李定国沉吟了一下,展颜笑道:“岷殿下有抬高军中将士地位之意,本王也受惠其中,就依岷殿下好了。”

见命令传下,马宝稍松了口气,落后李定国一个马头,在旁陪行。李定国却笑着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说话。

虽然已是郡王,但比李定国还矮了一级,而且李定国多年的积威依然令马宝等人心存敬畏。所以,马宝执礼甚恭,催马上前两步,微微欠身,等着李定国发问。

“岷殿下初至腾冲后,便派人送信,所授除瘴治病之法也颇为有效,救吾军中将士极多。”李定国面色已复平静,缓缓说道:“听闻岷殿下得神授之能,也不知是否确实?”

“末将觉得,应该无疑。”马宝低声回答道:“不只是除瘴医病之法,岷殿下还能用阳门阵助火炮之威,方有我军一日拔三寨,穷追近百里之大胜。”

“哦,你且详细道来。”李定国眼中精光一闪,开口催促道。

马宝整理了下思路,开始讲述腾冲大战的前后经过,退守腾冲前说得简略,之后他曾亲身参与,说得便详细起来。

“线国安久经战阵,仓促间能摆出阴×门阵应对,也算不错了。”李定国边听边插嘴议论,“岷殿下所言:‘替天伐罪,百无禁忌’,似乎有些托大。此乃军中常识,想是殿下并无此种经验。”

“王上所言甚是。”马宝附和着说道:“若不是末将等殷盼,岷殿下怕是也不会拔剑祷告,使火炮更添威力,一鼓而破敌。”

“剑是尚方宝剑?”李定国又开口问道。

“王上一猜便中。”马宝也不明就里,只好随口敷衍。

那或许是御赐尚方宝剑的威力,只是自己手中的黄铖也没见有何助阵功能啊?李定国心中依然是疑惑不已,但对朱永兴敢于亲临战阵,还是十分钦佩。朱家子弟,除了隆武、邵武两帝曾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怕是再没有如此英勇之举了。

想到永历入缅弃国,李定国不禁暗自叹了口气,如果陛下稍有点担当和勇气,又何须宗室留守以挽人心。

“岷殿下可曾说过救驾归国之事?”李定国抛开那一丝突涌而来的感慨,幽幽地开口问道。

马宝犹豫了一下,说道:“岷殿下曾言,不复昆明,无以迎驾。又言:缅乃葺尔小邦,若我军强行入境,必惊惧而拒战;若杀伤其众,必与其为仇,与陛下无益。而我军若能击败鞑虏,兵势大涨,缅惮我军,便可与其相议,于何处迎銮出险。”

李定国沉吟了一下,这倒与他的想法有些相似,虽然不尽相同,可也不失为一条稳妥之法。只是要收复昆明,谈何容易?

马宝见李定国不语,又补充道:“岷殿下有意于九月雨季过后再次大举发动,介时三军精诚协作,未必不能收复失土,重挫清军。”

三军?李晋王稍一皱眉,便明白过来。赵王白文选在滇西的腾冲、龙陵,自己领军在滇中磨乃、景东,岷殿下率部在滇东及安南,如果同时发动,再联结诸土司,确有可能使滇省清军首尾难顾。

只是这三军该以谁为首,听谁号令呢?李定国想到此处,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想必岷殿下已经与白文选商议妥当,有了默契,如今就等着自己表态吧?如果自己依旧拿假黄铖说事,虽不致刀兵相向,内讧火拼,岷殿下和白文选也会甩开自己,两军联合行动了。再者,陛下派宗室留守滇省,难道不是有怪责自己之意?

从白文选的信中,李定国已经看出白文选对朱永兴的态度,恭敬而又钦佩,虽无明确言语,但唯岷殿下马首是瞻的意思已经表露无遗。什么英武果决,天眷神授,中兴之望……溢美之辞,毫不吝啬。

要顾全大局,要精诚团结。李定国心中反复提醒着自己,也压制着心中的一丝不满。贵阳是怎么丢的,又是怎么被清军赶出了昆明,滇、贵两省的兵败如山倒又是怎么造成的,教训历历在目,李定国不由得长长地吐出一口闷气。

“岷殿下欲成立参谋总部,由沙场宿将组成,筹划作战计划,协调三军行动。”马宝见李定国脸色阴晴不定,只好再多透露点内部消息,“赵殿下可能会派镇朔伯吴三省及总兵陈弈耀,岷殿下好象是委派了叙国公马惟兴、鲁国公祁三升,不知王上意下如何?可有合适人选?”

参谋总部,又是一个新名词,应该就是军中赞画吧!李定国微微颌首,淡淡地说道:“这参谋总部的职权和组成,还请汝阳王详加讲述,让本王好得以知晓。”

“岷殿下曾言:历史上有些统帅不需要别人赞画,而是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定下决心,周围的人只是执行他的意志而已。但这种象王上一样的巨星百年也难现出一个。所以,才需要组建一个顾问团性质的机构……”

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262章 辽东攻略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72章 攻守结合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41章 自我否决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134章 汉化土司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40章 两只重拳第140章 战局急转第273章 溃败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52章 纤夫,规矩第48章 大战(二)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45章 大反攻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27章 攻城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14章 篡改圣旨?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101章 夜谈第30章 轻取永昌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48章 大战(二)第272章 血战第31章 段氏遗族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30章 无题第72章 退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17章 意外之难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93章 三马来会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94章 相疑第112章 女考生第272章 血战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39章 圣意第52章 纤夫,规矩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72章 无题第47章 齐集元江第29章 再提议和第142章 会晋王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63章 求助他国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23章 伏击之地第35章 阻击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60章 归藩之议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117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10章 慷慨陈词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110章 宗室临阵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117章 断臂?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95章 请兵助战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11章 祖上荣光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47章 齐集元江第28章 双层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