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伏击之地

落日,艳丽极了,炽烈的红光映红了西部天空,象漫天大火。云霞飘浮,象冒着热气的鲜血之河在流淌。

朱永兴感觉到地势突变,陡然升高,再走了一段路,已经能看见坡下的道路。队伍停了下来,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朱永兴得以仔细观察地形。

道路不宽,两旁是山坡和丛林,林深草密,藤葛纵横在无林之处,山茅高达两米,有些地段,是低矮的荆棘丛。这里是蛮莫通往缅关的道路,也是要伏击缅关援军的险要之地。

确实很适合伏击。朱永兴暗自点头,对可能在此爆发的战斗很是期待。因为这个设想是他提出来的,是他来到这个时空将要目睹的第一场厮杀。

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猛山克族在制定整个叛乱计划时并没有背着朱永兴,甚至还征询他的意见。或许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客气,但朱永兴却真的为此冥思苦想,翻遍记忆中的战例,提出了奇特而新颖的建议。

当建议被采纳后,毫不意外地为朱永兴赢得了更多的钦佩和尊重。一个有显赫身份的大明宗室,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一个对蛊神发过誓的人,一个要娶猛山克族女人为妻的人。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对于要把全族命运孤注一掷的各家寨主和寨中寨老,无疑是巨大的安慰,更是坚定信心的源泉。

甚至那个冷若冰霜、不假辞色的女寨主央,对朱永兴的态度都有所转变,赞同并支持了他的计划。

因为有才能,所以更受重视。朱永兴知道现在显摆的好处,以后要让猛山克族的战士听他指挥,就必须证明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本。

随着对猛山克族的更深入的了解,朱永兴觉得有这样一支武装在手,对他的抗清大业会有很好的帮助,起码对他在滇、桂等山地和丛林地带的作战极有裨益。因为,在恶劣环境中长大的猛山克族精壮可都是优秀的山地丛林战士,他们的技能建立在对丛林的适应上,所使用的武器也能在丛林中发挥最大的威力。

悬空弩,伏地弩,竹签陷阱,梭镖发射器……如果让朱永兴有所选择,他绝不愿意在丛林里与猛山克族人作战。特别是那种梭镖发射器,给朱永兴的印象更为深刻。那是他听说过却没见过的武器,在越南战争中,这种武器还曾让美国人吃过苦头。

在一个坚硬的柚木做成的支架上,并排放上几十根削尖带毒的梭镖,一经发动,梭镖就会同时射出去。虽然杀伤距离不超过三十米,但那却是几乎相当于冲锋枪扫射的效果,近战时非常犀利。

当然,作为缅人严禁猛山克族拥有的武器,这种梭镖发射器的存量不多。可假以时日,这种武器数量增加,所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反正,朱永兴对这种“古代冲锋枪”的评价相当高,认为会在云南、广西这样丛林众多的地方大显身手。

还是要看实战中的效果啊!朱永兴轻轻抚摩着自己的猎枪,热武器最终将淘汰冷兵器,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现在,他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暂时抛开一些急于求成的想法,去适应并尝试改进目前的战争模式。

梦珠脚步轻盈地跳过来,将手里的果子递给朱永兴,打断了他的思路。

“又害你没能参加踩花节。”朱永兴微微一笑,接过了这个不知名的果子,稍带调侃地说道。

梦珠能歌善舞,同时也能走远途善攀爬,这都证明她不是弱不禁风类型的女人。虽然朱永兴没见过她的武力,但并不怀疑如果处于危急时刻,梦珠也有拿起武器,上阵厮杀的能力。

“今年却是没有遗憾。”梦珠轻轻摇了摇头,乖巧地坐在朱永兴身旁,指了指南面,说道:“寨子里的战斗应该结束了吧,也不知道攻打蛮莫土府会不会顺利?”

“应该没问题。”朱永兴心中不确定,但语气很笃定,“蛮莫土府不过一千多缅兵,既分散又无备,取胜很有把握。寨子里就更不用担心了,缅派土司最多带个百八十缅兵护卫,全部消灭也不是很困难。只要能速战速决,凭土府的反应和动员能力,应该没有太大风险。”

在整个蛮莫当然不只一千多缅兵,加上分散各地方的怎么也有三千多人,但一来事起突然,蛮莫土府来不及全部调动。而且,缅甸虽然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但民族众多,地方部族的势力依旧很强大。特别是北方的掸邦各首领和中央政府素有矛盾,而酋长作为地方实力派的领袖,虽与土官不发生正面冲突,但也不会为土府而全力作战。

“为了将来,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梦珠轻轻叹了口气,握住朱永兴的手,柔声道:“殿下英明神武,我族将命运全寄予殿下手中,必不会后悔。”

“肯定不会后悔的。”朱永兴把另一只手盖在梦珠的小手上,虽然有些热,可汗津津的感觉非常美妙,女孩本来就细腻的皮肤显得越发柔嫩了。

“殿下。”梦珠望着朱永兴,秀眼闪烁,“这个清军很厉害吧,连大明的皇帝都要避难缅甸,您入滇作战,能战而胜之吗?”

朱永兴感觉到梦珠心中的担忧,还有那真切的关心,不禁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将柔荑握得更紧。

如果只是金钱鼠尾、换装易服,如果只是改朝换代、皇室交替,可能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但朱永兴的思绪却飞过了千山万水,越过了十年百年。

清朝的统治把中国以前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就是又从奴隶社会(甚至是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过渡了一次,导致了两百多年的落后,才有了中国人不忍卒读的屈辱的近代史,才有了众狼环伺,几乎亡国灭种的大祸。

清朝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不但使明末的思想解放成果尽失,而且使整个汉族思想被奴化、愚化得异常彻底,到了清末则尽是麻木不仁、思想僵化的愚民愚妇。

海禁,闭关锁国,焚书篡史,禁闭思想,愚昧自大,暴虐残忍………

;

第3章 召见群将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157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271章 阻击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28章 双层爆破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88章 毒蘑第62章 论势振人心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20章 大势,决择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78章 破路第1章 北愁南喜第18章 紧急商议第61章 缜密分析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96章 死地难脱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106章 不负第201章 总攻(一)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72章 退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惩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57章 接驾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105章 军属优待,女科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85章 急行第18章 紧急商议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39章 圣意第40章 两奸计议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197章 先挫锐气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133章 立威第83章 水西之变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81章 书院第80章 京师大乱第24章 海外助力第74章 东逃,后路第46章 合击之前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230章 暗战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91章 外交,内政第64章 计议第83章 弃城之议第260章 追击第87章 接战(二)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66章 弃险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61章 缜密分析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74章 东逃,后路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4章 攻城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86章 接战第51章 战后布局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19章 景东会师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110章 政府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