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

东征,从表面上看是攻取沿海地区,解救受迁界之苦的民众。但在朱永兴看来,双方胜负的关键却是在海上而非陆地。只要重创或歼灭了清军水师,夺取了制海权,广东清军便完全陷入被动。既要与明军在陆地上交锋,还要提防明军水师在其侧后登陆,这仗怎么打?

晋王李定国两次进军广东,都没有强大水师的配合,只能凭借陆军逐城逐地与清军展开争夺,向前挺进的过程中,既拉长了补给线,又长期顿于坚城之下,以致兵将疲惫。不能不说,这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是郑成功私心自用、一味拖延、空言应付所造成的。

所以,此次东征朱永兴虽然也向郑家发了谕令,但在与参谋部制定计划时却并不把郑家计算在内。南海舰队建立至今,先后整合了邓耀、陈上川、杨彦迪和浙江原来忠于鲁王的船队,又在金、厦之战,打击南阮水师之战,得到了锻炼和扩充。再加上买船、赊船,若论舰船和火炮数量,已经超过了清军的广东水师。

以一场海上决战奠定胜局,这是朱永兴和参谋部的最大希望。为此,朱永兴不惜牺牲些经济利益,拉拢了英、法两国的军舰前来助战。尽管英、法在亚洲的势力不大,尽管两国总共只派出了五艘战舰,但实力的天平已经明显倾向于明军。

只是海战比陆战更不容易把握,也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的问题。朱永兴虽然使尽了浑身解数,联合了所有能联合的力量,但对交战的胜负依然忐忑不安。

然而,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奇妙,并不是按照设计好的轨迹发展。即便朱永兴知道很多历史上曾发生的事情,并尽力地加以引导和利用,可还有很多事情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

现在,一个取胜的机会便突然送到南海舰队的手中,只是有些令人措手不及。不知是否该信,是否该抓住?

广东的清军水师分驻于柘林寨、碣石寨、南头寨、北津寨、白鸽寨、白沙寨,分段管理着自福建玄钟港起,至雷州海安所止,再加上琼州的周围海面。而这其中最有战斗力的便是广东碣石总兵苏利、饶平总兵吴六奇、南洋水师副将许龙所辖的三镇清军。

这三镇清军长期驻扎于沿海地区,是清军中仅有的较为熟悉海战的部队。而且,他们与郑军有过多次交锋,积累了很多的海战经验,被南海舰队所重点关注。

而当这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广东碣石总兵苏利,秘派信使前来洽商投诚的条件。并且送来了一个重创清军水师的机会时。自然会让人半信半疑。不得不慎重对待。

“虽然机会难得,可若是清军诡计,引我军入伏呢?”靖海伯邓耀作为南海舰队总指挥,深知朱永兴之殷殷期盼。对于舰队行动,自然是慎重异常。

凌海将军陈上川也不敢轻易确定,只是作着自己的分析,“若说是清军诡计,那苏利便不大可能提出此等投诚条件。这样的条件也只有殿下方有允许之权,其他人是决计不敢擅权接受的。”

“这倒也符合苏利的一贯性格,目光短浅,唯利是图。”镇海将军杨彦迪撇了撇嘴,尽管同样出身草莽。但今时的身份不同,他对这位曾经的同行很是鄙夷。

明末清初乱世之际,以潮州府、惠州府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有五大反对朝廷的海寇,世人俗称为北上贼、南下贼。其中有五虎。分别是大埔三河坝吴六奇、广东碣石(现汕尾市陆丰碣石镇)苏利、饶平黄岗黄海如、海山朱阿尧、澄海南洋许龙,史称“五虎乱潮”。

顺治七年初,平南王尚可喜等领兵自南雄下韶州,三河坝吴六奇与碣石苏利赴省投诚。因苏利与郑成功在海上争雄时结下极深的怨仇,降清后的苏利不仅屡次袭击和抢掠前来海丰运粮招兵的郑成功部将,还曾攻破过郑成功的惠来营寨。

而郑成功对苏利是恨之入骨,骂其为逆贼并屡次派部将攻打碣石城,其中还包括“五虎上将”之一的甘辉,可都为苏利凭借负山阻海的坚城雄镇所击退。

清廷颁旨“迁界令”后,苏利十分不满清廷的政策,暗中指使部下对迁界官进行阻挠,碍于苏利的势力,海丰起初只迁了琵琶寨等数处。但随着清廷派出钦差大臣前往各省巡视“立界移民”, 各地都更加雷厉风行地把濒海居民驱赶进内地,海丰县也不例外。

一个要严格执行朝廷命令,一个却派人毁掉迁界的界桩及石碑,海丰县县令阮士鹏与苏利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阮士鹏对苏利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可谓是气极败坏。他一面扬言要派兵攻打苏利,一面向尚可喜和督抚告状,准备彻底压服苏利,好顺利地“迁界移民”,使自己的政绩能多打几分。

历史上,苏利最终与阮士鹏刀兵相见,然后自立王国,国号“龙飞”,并且私造王宫,公开反对清廷迁界,大展反清义旗。当时的南明已经行将灭亡,苏利与郑成功又有化解不开的宿怨,也只能是自己单干。

现在的苏利依然要造反,却有了投诚求助的选择。只是,正如杨彦迪所说,苏利的目光短浅,又很是狂妄自大,竟视海、陆丰为己物,提出了类似割据的举义条件。

对于苏利反清,并没在朱永兴的记忆之中,这段史实因为影响不是很大,在很多史料中都没有涉及。朱永兴因此而疏漏,也情有可原。所以,他不但没有提醒过南海舰队的军官,更在授予邓耀等人临机决断权时,只将权力限制在了作战方面。

“向殿下报告此事,由殿下定夺吧!”邓耀最终也不敢擅专,决定把此事交给朱永兴处理。

“那我们还是先制定出计划,以免殿下决定下来,仓促间无法采取行动。”陈上川对邓耀的决定没有异议,但却有建议。

“你觉得殿下会答应这样的条件?”杨彦迪有些不以为然,“只是一个苏利倒还罢了,若是以后前来投诚的群起仿效,那便不好处置了。”

“先不说苏利投诚是真是假,我觉得殿下也不会树立这样的坏典型。”邓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但旋即又说道:“不过呢,有备无患确也应当。殿下——总有奇思妙想,我等不可轻易揣测。”

“只恐时间上来不及?”陈上川还有些疑虑,但关系到舰队的安危,在确定真假前也不太敢轻举妄动。

“来不及也好。”杨彦迪嘿嘿一笑,“正好看看这个苏利是不是真投诚。只据碣石便如此狂妄,真以为凭自己那点人马就能抵挡广东清军?真以为咱们缺了他就不行?”

邓耀深以为然,连连点头,实力的大幅增长使他信心十足,非常想获取大胜,更得岷殿下青睐,或者是再高升一步。

陈上川突然若有所思地望着杨彦迪,好半晌才意味深长地说道:“咱们南海舰队缺了苏利也不怕清军的广东水师,若是广东水师没了苏利,那又能如何?”

邓耀和杨彦迪相视一眼,愣怔住了,隐约觉得有机可趁,但一下子又想不出来。

“清军正集结水师于白鸽门(今湛江市麻章太平镇通明渔港)水寨。”陈上川微微一笑,解释道:“苏利若存反正之心,必不肯老实听命,当以保存实力为要;若是诈降设伏,也当以我等回复确定地点。如此,我军可将计就计,一边派人向殿下通报,一边让苏利来使返回,只说需要等待殿下定夺,麻痹清军。然后,我军可全师出动,奇袭白鸽门水寨,重创或歼灭清军水师。”

邓耀和杨彦迪陷入了思索,然后不约而同地注目于地图之上,视线慢慢地停留在琼州海峡。

奇袭的关键便在此处,琼州海峡长约八十公里,最窄处仅十八公里,如何能避开清军哨船,隐秘到达白鸽门水寨?

或许不用避开清军哨船?邓耀有些怀疑地抬起头,正碰上陈上川的目光,眨了眨眼睛,他试探着说道:“直闯过去,见船击船,见人杀人,抢在清军报警之前直抵白鸽门水寨?”

报警或走陆路,或走海路,最快捷的自然是海路。如果把清军哨船击沉,或者紧跟在清军哨船之后,清军水师又能有多少的准备时间?

“大人高见。”陈上川点头赞同,又详细说道:“我军可兵分三部先后而行,即便清军哨船能逃脱报警,也不过侦悉到我军前锋的舰船和兵力,使敌产生误判。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敌人全师前来迎战,而海上决战亦是我军所愿,又有何惧哉?”

“是啊,不过是决战而已。”邓耀被说动了,他转目注视两个副手,迎来的都是热切的目光。

“大人,属下愿为先锋。”杨彦迪耐不住性子,率先请缨。

………

第73章 小朝会第1章 北愁南喜第244章 召见,山东于七第85章 急行第7章 欢歌畅饮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217章 困局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4章 封赏,台湾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68章 正战稳进第85章 无题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81章 书院第217章 困局第156章 金秋之时第89章 胜利第5章 寨子第70章 正面决战第81章 书院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37章 焚告上天稳军心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87章 接战(二)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45章 大反攻第85章 急行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160章 大结局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154章 赴广东第80章 教士保罗第46章 合击之前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117章 断臂?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99章 军歌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21章 柔情蜜意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30章 无题第186章 疍家女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138章 广国公第19章 蛊神之誓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42章 北伐新策第85章 无题第90章 光复京师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23章 综合实力第154章 赴广东第25章 山东攻略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70章 三鬼选择,镜子制成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4章 篡改圣旨?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202章 总攻(二)第77章 夔东十三家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17章 意外之难第37章 缅局有变第87章 接战(二)第39章 兵临大理第94章 相疑第11章 杭州,西湖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32章 赐名白族第11章 祖上荣光第106章 法阵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130章 人力优势,有女舒心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6章 无题第138章 广国公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