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广州战役(四)

顺民?这个词不用多解释,正是战争中大多老百姓的选择。不管谁当皇帝,谁当政,只要能活下去,甚至是刀剑加颈,也不会反抗。

而义民,或者是主动反抗,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层次低一些的,也不会束手待毙,会拼上一死来求生路。

周玉、李荣便属于义民,虽然是被逼迫而造反,为生存而拼命的低层次,但也是弥足珍贵的。相比于那些沉默于暴政之下,为多活一时,多活一会儿,而什么事情都能去做的,强上百倍。

还有那些欢迎王师解放的乡民义勇,他们动输粮草,挖掘壕沟,看押俘虏……也是义民归属,应该受到奖赏和表彰。不止是感谢,更是鼓励,朱永兴希望通过实打实的心意,能够唤醒更多的民众,得到更大的支持。

“周玉的头脑不错,李荣过于憨厚,许尔显嘛——”朱永兴沉吟了半晌,有些无奈地苦笑,“千金买马骨,这话挺俗套,但也很实际,便用他来瓦解广州清军的斗志吧!”

“殿下。”马宝拱手建议道:“恕末将直言,若是殿下大张王旗于广州城下,对瓦解敌人会更有裨益。”

朱永兴愣了一下,亮明旗号,这与他当初的设想有些出入。如果广州不破,他又不在昆明坐镇,吴三桂这厮是不是会认为有机可趁,会不会认为明军在滇省的兵力空虚?

“不只是瓦解敌人斗志,对我军的士气亦是极大的振作。”吴三省附和道:“殿下自出缅入滇以来,亲临战阵,无有不胜,威名远播,令敌丧胆。”

朱永兴略一思索。笑着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明日大张旗号。呵呵,什么无有不胜、威名远播却是有过了。”

他想通了,这不仅是对民心、士气的鼓舞,更是马宝、吴三省二人借以表忠心,给自己再添荣耀的机会。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马宝、吴三省破城的信心,他怎么可能在大战前打击自己的部下?

“殿下,新会一战,百姓的伤亡不小——”马宝欲言又止地向朱永兴试探了一下。

“战争啊,伤亡哪里会小了。”朱永兴摇头叹息,说道:“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孤心中有数。”

马宝和吴三省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知道岷殿下已经有了安排。新会的事情即便有麻烦,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平南王府内,灯火摇曳,尚可喜坐在书房内抚着额头,思绪转来转去,难以平静。

果然,明军攻城拔寨之快令尚可喜措手不及。接连的失利,又类似滇省战局的反复。清军形似被个个击破。高州,廉州,雷州,新会,江门,番禺……不断的损兵折将使广州城内的守军数量大大减少。

而且。尚可喜轻视了广东百姓反抗的力量,更准确地说,是沿海迁界所带来的民怨沸腾。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老百姓的反抗对清军来说不过是小的动荡,不费什么力气便会被镇压下去。反倒会给他们带来一次抢掠自肥的机会。

但现在不同了,明军的胜利,使这些饱受迁界之苦的百姓有了报复的机会,有了渲泄怨气的渠道。乡民义勇、起义百姓已近十万,这大大减轻了明军防守既得地盘的压力,又平白得到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支持。

尚可喜不知道,吴三桂也曾在滇省遭遇过类似的情况,一次次的借力,一次次的顺势推动,反清的烽火被朱永兴巧妙地点燃、助燃,终于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民心所向,这个老成语虽然有点俗,但却又一次在广东得到了验证。

南蛮,南蛮,尚可喜本以为在广州大屠杀以后,再不会有敢于反抗的百姓,却没想到在生存面前,还有什么可以害怕并畏缩的事情呢?

广州现在已经被包围,虽然还有强力突围的可能,但却不是尚可喜的优先选择。因为即便突围成功,不仅兵力会十去七八,而且一路逃窜也未必会最终得到安全。况且,突围则意味着兵将们的家眷将留在城内,拖家带口地在优势敌人而前突围无异于自寻死路。这样的命令一下,即便跑出去了,军心士气还能存在吗?

突围不成,那就只有死守,家眷在广州的兵将们估计也是这样的想法。但新会城坚壕深,依然不可思议地快速陷落,这让尚可喜和部下对坚守广州又缺乏足够的信心。

突围不成,守城堪忧。尚可喜真是有些一筹莫展。但他还是没有做出决断,因为今天明军的攻击突然停止,又给他带来了希望。

回想自己和耿精忠攻取广州时的战术,那是多正确。先扫周边,造炮准备,然后一举攻下坚守十月有余的广州。难道明军也要采取这样的战术,趁着广东兵力多数被抽调,地方守卫空虚,而猛烈进军,夺城夺地?

如果是这样,尚可喜觉得是一大转机,也是自己反败为胜的机会。毕竟形势不同,那时的明军已经没有很大的力量来策应增援广州,他可以安心地围困下去,直到条件具备。现在可不是这样,时日一长,福建、广西、江西,甚至满蒙八旗都可能赶来增援,明军无疑是在自己的腹心留下了一颗钉子。

轻轻的脚步声响起,尚可喜没有回头去看,能不经通报便直入书城的只有寥寥数人,而这个时候,应该是儿子尚之孝回来了。

“父王,您还没休息呢?”果然,尚之孝的声音响了起来。

尚可喜轻轻摇了摇头,沉声问道:“如何,事情都办好了?”

“都办妥了。”尚之孝有些迟疑地回答。

毕竟他刚刚办的这件事情过于消极,如果为外人所知,难免人心动摇。他可不象尚可喜那样的想法,他觉得当初明军能坚守广州将近十个月,现在纵然兵力少了些,打个折扣,三个月总还可以吧。而这三个月,足够福建的援军赶到,足够江西的清军发动牵制。

………(未完待续。。)

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150章 再战新会(三)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54章 再退第185章 情动第82章 调整布署第81章 临时机变,长途行军第217章 困局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17章 意外之难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70章 正面决战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199章 接战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30章 无题第155章 无题第69章 雨季之威第35章 有喜有惊的投靠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58章 新晋郡王第21章 登陆山东第82章 调整布署第87章 接战(二)第126章 无题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17章 意外之难第31章 故国风情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182章 无题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15章 定情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88章 毒蘑第182章 无题第46章 火枪之威第26章 初涉杀场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110章 宗室临阵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第26章 初涉杀场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145章 大包围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202章 总攻(二)第145章 妥协第57章 接驾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56章 拒诏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76章 海外蚕食,文武相制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58章 新晋郡王第80章 教士保罗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91章 军队建设第182章 无题第109章 官员任用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22章 响应配合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80章 京师大乱第95章 请兵助战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20章 紧锣密鼓第86章 复台建议第29章 再提议和第57章 接驾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48章 大战(二)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7章 欢歌畅饮第2章 无题第94章 思考方法第78章 破路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26章 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