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谨小慎微

从抗清阵营的组成来看,大西军、大顺军、正统明军、郑军等,虽然自相攻杀的事例不多,但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的时候也很少。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而永历朝廷的吏治腐败和内部倾轧,更导致了抗清阵营的分崩离析。比如以原大顺军改编的忠贞营将领一直以抗清复明为己任,永历朝廷却视之为异己力量,一味加以防范排挤,逼迫忠贞营进行艰难的军事转移,由广西北上夔东;而即便是永历不得不依附大西军后,朝廷中的很多官员依然视其为“贼”,作梗下绊之事亦不少见。

至于郑家,则是勋镇割据的典型,私心自用,全无顾忌。既可与清廷和谈,又可狡词延宕,不出兵响应南明军队行动。

但目前的局面在朱永兴的领导下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大西军正成为历史,尽管现在西南明军的核心还是原来的大西军,但无论从名义,还是实质上,原大西军将士都差不多自认是南明正统的嫡系军队。而随着新鲜血液的大量注入,讲武堂军官的不断充实,这种倾向已经不可逆转。

而夔东十三家也在名义上接受了朱永兴的封号和领导,在川东的不断行动有力地策应了南明军队攻掠四川的战略。还有浙东沿海武装,朱永兴通过接纳鲁王朱以海,已经使其完全融入到南明系统之中。

事实上,朱永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永历朝廷所不可能达到的目的。那便是使原属各方的武装在抗清斗争中实现了相对有效的联盟。就算是郑军,现在不也和明军协同作战。正攻掠闽省吗!

当然,在这个建立和维持联盟的过程中,朱永兴使用了平衡、笼络、封官许愿等手段,但并未引起原大西军将领的反感。因为朱永兴并没有厚此薄彼,而原大西军的将士们则是最先获益,并且是获益最大的。

而联盟的存在,并没有使马宝和吴三省对于郑家私心自用的历史放松警惕。驻兵于龙岩一带,也是担心郑军突然有变。无法有效保护明军的侧翼。所以,保持与郑军推进的平行,也是稳妥、防范之道。同时,因为郑军多是占据闽省沿海地区,也使东征以来南明军队海陆配合的战术无法实施,无形中加重了后勤的负担。

联盟是联盟,但却有变数。也肯定不如自家部队配合那么默契,那么放心。这就是马宝和吴三省感到不满,希望南明海军能早日超过郑家的原因。

可以这么说,南明朝廷自身的腐败,内部纷争离析,名义上从属朝廷的各种抗清力量之间。以至于某一个抗清团体的内部,总是矛盾重重,相当大一部分可以用于抗清的力量在内部冲突中被消耗了。

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利用汉族绅民长期存在的正统思想,以朱明皇帝作为号召和团结各种抗清势力的旗帜;一是要有一支拥有相当实力又忠于抗清事业的力量作为核心。具体来说。永历皇帝就是当时唯一适合的旗帜,而在逆境中逐渐成长壮大的原大西军经过武器装备的改善。待遇优厚的激励,以及拥有了不断胜利而高涨起来的士气之后,正是支撑、团结各种抗清势力的核心。

不可否认,朱永兴还是属于一个抗清团体,但这个团体的内部矛盾在赏罚分明和一视同仁之下已经消弥大半,正在为着一个目标——胜利而协力同心。海军、陆军,以及陆军的各支部队,原来兵为将有的弊端正在迅速消除。

海军要超过郑家,显然还需要些时间。可强援——魏君重所率的两个团却很快便要到达,为胜利添加沉重的筹码。

“以一师精锐,应该足以抵挡并击败数千满蒙八旗。”对于强援的到达,马宝显示了乐观的看法,但却还不失谨慎,“然满蒙八旗必然不会独军前来,所挟汉军亦不可低估。当然,主要是不想使满蒙八旗有摸清我军打法的机会。”

吴三省明白马宝的意思,作为炮灰或试探的汉军必然会先行动。如果火力全开,没有什么保留的话,满蒙八旗估计会变化一些战术打法,给明军增添些麻烦。而且精锐专对八旗,这在战阵厮杀中并不是很容易做到。有精锐,便会有薄弱,你想让满蒙八旗撞上铁板,可敌人却会选择薄弱进行突破。

说实话,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装备考虑,马宝和吴三省对战胜敌人还是有信心的。只是此战关系重大,才使得他们保持着十二分的谨慎小心,务求考虑得周到全面,不留下任何的疏漏。

“我们好象有些多虑了。”吴三省意识到这种想法可能在战场上的危害,便开口说道:“被动地迎敌,以求稳妥地取得胜利,这似乎丧失了主动性。我们是不是根据地形、天色,对比敌我的兵力、兵种,再对敌人的阵型、可能的进攻路线、攻击的地点和每次能投入地兵力进行预判对方,然后进行针锋相对的灵活部署?”

马宝也不是蠢才,沉思了一下,也觉得过于患得患失,过于谨慎小心了,兴许也是受到了岷殿下的影响。正因为朱永兴只是擅长战略的大方向,对具体的战阵厮杀没有与古代的名将比肩的指挥水平,对能席卷天下的满蒙八旗有着本能的戒惧,自信心便显得很不足。

“没错,吴兄一语惊醒梦中人。”马宝有些醒悟过来,一拍大腿说道:“两军交战,归根到底拼的还是双方的军力。我军有精锐不假,可其他部队却也不是纸糊的,岂能一遇强敌,便全指望精锐迎战?且战术多种多样,当依形势而变,又岂能坐等敌人前来送死?”

“王爷一语中的。”吴三省顺势恭维道:“兵家所谓尚智、尚谋,不过是靠智谋去削弱对手的力罢了。智将善谋敌,大智者,敌有十力而先去其九,后以十全之我击一力之敌,故智将百战不殆;勇将善谋己,大勇者,之一力可当敌十力,之十力可当敌百力,故勇将所向无敌。智、勇两方面,我军都不乏其人,王爷身经百战,军队又装备精粮,何必妄自菲薄、缩手缩脚?”

“论到用兵用谋,吾实是中人,不敢与名将比肩。”马宝自嘲地一笑,说道:“殿下曾言以实力获胜,谋智不可废,但可居下。呵呵,吾便是由此而得殿下信重,也算是幸运之极。吾爵已至极,今番若能克八旗,也算是不负殿下恩遇了。”

……

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91章 川滇呼应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20章 大势,决择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72章 攻守结合第72章 攻守结合第27章 攻势与牵制第15章 被误导了第235章 郑军投靠,清廷退缩第196章 鉴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17章 意外之难第66章 非战之困难第150章 再战新会(三)第30章 无题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47章 初胜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55章 滇缅战事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章 北愁南喜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73章 小朝会第1章 陌生之地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191章 新气象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3章 绝死一击第20章 急躁,伏击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156章 金秋之时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80章 教士保罗第162章 广州战役(八)第26章 兵临城下第3章 安沛入瓮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15章 穷途末路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18章 紧急商议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41章 自我否决第90章 光复京师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20章 急躁,伏击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27章 攻势与牵制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84章 失败之源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53章 绝胜之击—土炸弹第37章 龙尾关,献策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145章 大包围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17章 断臂?第39章 圣意第19章 缅甸,山东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145章 妥协第47章 齐集元江第58章 新晋郡王第142章 会晋王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5章 破城第96章 死地难脱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92章 伪造,诡道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92章 无题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9章 世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