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接战

防守不意味着怯于进攻,既然判断出明军主力在此,清军的分兵迂回便显得过于狂妄和轻敌。当然,八旗军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不胜数,且大多是在主动进攻中获得,即便明军人多势众,也并没有占据什么优势。无论是从征战辽东,还是席卷中原,或是进兵西南,都是如此。

经验是可以借鉴,但过于相信则又是一种误导。奇计妙策,说的便是如此。战阵厮杀,讲究的是变化,因时而变,因敌而变,因势而变。明军东征接连取胜,本应给清军敲响了警钟,但远来的满蒙八旗却依然以我为中心,依旧倚仗着骑射无敌的神话。由此,已经在战略战术上失了几分。

迂回绕袭的部队还没有传来消息,这边明军主力尽出,突然反守为攻,击溃了佯攻的一部清军后,向清军大寨逼近。首当其冲的,便是耿藩兵马的大营。

阳光下,远处的地面探出了多面的旗帜,隐隐可以看到明军的红旗,再看过去,旗帜下,是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方阵中刀枪耀眼,盔甲闪亮。

清军的号角不断响起,军阵结成,不断的迎了上来。就在清军大营外数里,敌我双方在相距不到一里处,都是相互停了下来。

“贼奴作战,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披重甲,虽死而不退,后又接轻甲善射之兵。最后为奴贼精骑,人马皆重铠。待我铳炮击发,急突而出。尤擅左右突击,不见利而不进。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动静之间,其势极诡,最是难防……”

魏君重举着望远镜,在中军的指挥台上观察着清军的阵势。轻抿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讲武堂有对八旗兵将作战特点的总结和评价,但也对目前的八旗作出过重估,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

“……兵员少了,士气低了。赖以开国的久经战阵、功勋卓著的大将已不复存在,他们的子弟即便承袭爵位。却少不更事,缺乏战斗经验,无法替代父辈驰骋疆场的角色。我军有装备之优势,再以稳定制敌快速,以坚韧制敌强硬,以防御破敌坚锐。则八旗不足畏,骑射不足惧……”

是啊,不动如山,任你狂风暴雨,我自岿然而立。就算是全盛时的八旗,又能奈我何?何况现在的八旗兵将。并不复当年祖辈之勇,披着虎皮的豺狼,又有何惧哉?

魏君重放下望远镜,心中愈发自信。对自己的自信,对手下兵将的自信,对武器装备的自信,对军心士气的自信,对阵法对战的自信……

燧发火枪装填快速,威力胜于鸟铳,更可以让火枪兵更紧密地排列,射出更密集的弹雨;加装刺刀,既可抵挡骑兵冲击,又可白刃冲锋;阵前佛朗机射速快,弹雨密,对付集团冲锋相当有力;空心阵中的火炮可曲射,天威炮打击远处,轰天炮就近支援,爆炸弹的威力令人瞠目……

这还只是武器上的优势,明军在布阵上也反复商议研究,煞费苦心地布出了中间突出的数个方阵。最突出的方阵便是魏君重所率第一师第一团的精锐,两侧分别是另外两个师以营团为单位列出的方阵。

清军如果采取中间突破,则势必撞上铁墙,魏君重对这个最早组建、老兵最多、战力最强的团可是非常自信的。这个团的后面还有二团、三团,除了三团组建较晚外,二团也是不输一团的精锐。

中间突破受挫,清军则可能采取左右侧翼的突击。突击的清军便会在明军特意留出的空地上遭到正面和侧面火力的交叉打击,损失惨重是难以避免的。

说白了,明军便是要倚仗火力的优势,并想方设法地使其充分发挥。两侧大方阵落后于中间,可以说是一个陷阱,而方阵与方阵之间的空隙,则更是吞噬敌人的死亡地带。

清军见明军战阵整齐肃然,也没有马上进攻,同样在观察着明军的阵形特点。阵前象是武钢车,这很普通,是阻挡骑兵的常用战法,但如此的排列密度似乎并不足以完全遏制住骑兵的冲击;车后是一色的火枪兵,最前排的火枪上装着明晃晃的刺刀,刀尖冲外,这应该也是为防备骑兵,但如此便可以吗?

穆里玛观察良久,虽然对于明军敢于进攻感到些吃惊,却并不认为战场上己方正处于很大的劣势之中。明军的火铳装备率一向很高,这在辽东征战时便有体现。可那有什么,一样被祖辈的勇猛冲杀所击败,象群鸭子般被赶得拼命逃窜,被杀得尸横遍野。

在满洲八旗眼中,他们很看不上明军使用的火器,三眼铳不用说,就说鸟铳,那火器虽然射程远,但是威力小,而且装填很慢。

而且历史上明军火器操作时失误多,意外多,很多火器临战时打不响,又容易炸膛。还有许多明军沉不住气,没等敌人进入射程就忍不住乱开火。这样的乱射自然没有什么威力,而且打光了子弹的火枪还有什么用呢?形不成整体和持续的力量,火器在野战中哪还有威力?这也是清兵累累在野战中获胜的原因。

几个牛录章京簇拥在穆里玛的大纛下面,在穆里玛的身旁,则是留守的一千八旗兵。观察已毕,穆里玛下达了进攻的命令,进攻的当然是耿藩的兵马。

尽管清廷讳莫如深,闭口不言,但穆里玛却知道实情,并坚决地贯彻着这一意图:采取以汉制汉的方针,不到关键时间不动用满洲兵。即使在关键战役中,也大抵是让绿营兵和汉军打前阵,满洲兵将处于二线,这样既可减少伤亡,又可起到监视汉军和在最后关头夺取胜利首功的作用。

随着清军战阵的移动,明军的鼓号旗帜也变了,立时一片移动的哗哗声响,炮兵在形似武钢车的旁边最后一遍调整着佛朗机。阳光暴晒下来,炮兵的脸上一片通红,不过他们都是紧抿着嘴,只是专心致志地瞄准着。(未完待续。。。)

第117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86章 接战第88章 毒蘑第30章 宗室入滇第38章 突破方向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19章 缅甸,山东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89章 胜利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45章 险地——灰坡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4章 封赏,台湾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55章 滇缅战事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19章 缅甸,山东第140章 战局急转第70章 正面决战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41章 天机不可泄露第92章 伪造,诡道第76章 再弃险要?第180章 府内烦心事第18章 元江城防第48章 大战(二)第66章 非战之困难第9章 世子殿下?第81章 袭扰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261章 截击,展望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23章 伏击之地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73章 小朝会第46章 火箭列装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124章 随想第19章 缅甸,山东第28章 封官儿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3章 安沛入瓮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145章 妥协第68章 以诚待人,执着进谏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2章 无题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67章 广西战局,威压慑服第93章 弃城集军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230章 暗战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106章 法阵第104章 报应第43章 保宁第1章 北愁南喜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70章 三鬼选择,镜子制成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56章 拒诏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157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197章 先挫锐气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122章 水利部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