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战局,焦点

明天早上出发去哈尔滨考试,嗯,三天后才能回来,周一恢复更新,请大家谅解哈。

感谢ang2…,沉默de夏花,无名无天,太极唐三彩,我是第二条虫,把盏龙血热,相见有是多年,南海阵云,梦烟寒?夜凭栏,不是笑笑生,欧阳贺志,yangzi ,剑侠dodo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心想事成,阖家欢乐。

闽省战局虽然因为郑家的内乱而有所变化,但明军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击败满蒙八旗的影响,更使战争的天平倾向于明军。

在福建,比较有战斗力的清军有三支,耿精忠的藩兵,同安总兵施琅的水师,漳州海澄公黄梧的部队。如今三去其二,耿精忠的藩兵先是在援粤行动中被消灭一部,又在随满蒙八旗作战中损失不小,实力折损近半,已经难以独自抵挡水陆齐备的明军。

而满蒙八旗的兵败,无疑促使处于观望和犹豫的清军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希望没了,主心骨要垮了,难道还不为自己和身家考虑?

三月,明军东路军攻打同安,清同安守将华尚兰以城降;不久,海澄守将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也易帜归降;四月,清将王藩锡施计杀死泉州守将赖玉、耿藩部将王进,反正投诚。

马宝率领的西路军则接连收复德化、永春、大田、永安等县,两路大军的攻击矛头直指耿精忠老巢福州。

………….

耿精忠在收缩兵力?阅读着最新的战报,朱永兴做出了判断。这也是目前明军进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从歼敌和收降的清兵清将来看,耿藩的越来越少。

收缩兵力。猬集于福州,倚坚城与明军决一死战?或者是拖延时间,等待他省的援军?朱永兴露出了一丝冷笑。

目前能够增援福建的只有浙江和江西两省。江西的清军正集结于赣州,与夺取了大小梅岭的李嗣兴所部对峙;而清军水师几近覆灭。浙江的温州、台州、宁波、杭州、嘉兴等沿海之地面临随时的威胁,也不可能抽调出太多的兵力赴援福建。

死守,守死!这样集中起来更容易收拾,介时水陆夹击福州,耿精忠肯定会落得与尚可喜同样的下场。

“殿下,属下奉还王印。”机要室主任查如龙恭恭敬敬地将王印呈上。

“辛苦了。”朱永兴伸手接过,看了看查如龙,笑着指了指脸。

“支前证”、“土地券”等都要盖王印,这是朱永兴的意思,既彰显对有功之士的重视。也是收买人心的一个手段。带着王印的凭证,对于老百姓来说,那是多大的荣誉,说供起来也不为过。在得到实惠的同时,也就把施恩者——岷王朱永兴记在了心里。同时。这也是一种概念上的偷偷转换,朱永兴便代表着朝廷,以后呢,他就是朝廷。

查如龙不好意思地在脸上蹭了蹭,说道:“闽省义民不下于广东,踊跃程度还有过之,殿下激励之策收效显著。尽得民心哪!”

“民心哪,清廷既失之,孤岂能不得?”朱永兴轻轻叹了口气,沉吟了一下,低声说道:“延平王的笔迹和印章,你可有把握了?”

查如龙犹豫了一下。点头道:“殿下放心,属下已有七八分把握。”

“那便好。”朱永兴轻轻吐出一口长气,“有备无患,能否用上且不说,若没有个准备。可就拿不住那郑经了。”

“属下明白。”查如龙突然狡黠地一笑,说道:“殿下,兴许用不着咱们出手,台湾那边便会有招儿对付郑经呢?”

朱永兴轻轻点了点头,这说得没错,自己占着朝廷大义,台湾的郑袭等人岂能不走这个门路?看来,主动权确实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对于福建来说,是沿海迁界的重灾区,尤以兴州、泉州和漳州三府最为严重。所迁之民,全都失去生计,颠沛流离,号泣之声凄厉,背夫弃子、失父离妻的人间悲剧随处可见。

也正因为如此,明军的到来,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再有一系列激励政策,支前、拥军的热烈程度不下于广东。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特别是在这朝代更替、人心不稳的时候。清廷的短视和暴虐给自己掘了墓坑。时势不同,因为朱永兴的存在,南明未灭,且大有中兴之势,民众有希望,有光明,激起的反响自然更大。

对于朱永兴来说,他也认识到了南明与清朝在抗衡中具有的优势。那便是发动和组织,虽然还逃不出以利相诱这个手段,但在战争潜力上来讲,南明已经具备了与清朝抗衡的本钱。

资金、物资的获取渠道,宽松惠民的政策,民众拥军支前的热情,扩军装备的速度,南明都大大超越于清朝。更重要的是,每光复一地,都能把人力、物力尽快发动起来,捆绑上朱永兴的战车。就这一点,清朝是忘尘莫及。

别看现在明军的主攻方向在福建,其他各地驻军其实也在不断的补充和加强。四川的李定国,云南的白文选,粤赣、桂赣交界的李嗣兴和马惟兴,还有广州的卫戍师,一旦枪枝弹药的缺口被补上,在整个长江以南,明军可以在多个省份开始声势浩大的大反攻。

火枪兵的优势也日益显露,一个月便能训练完毕,拿枪上阵。如果紧急,一周或半个月,也能够补充进军队以战代练。这种速度,再有以老带新的补充方式,也是清朝所不能比拟的。

从目前的形势看来,颇有些象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时候,明军气势大涨,清军不敢接战。但郑家的内乱,又增添了变数,虽然主动权在手,朱永兴也要权衡利弊,不使明军和郑家有火并的危险。

郑成功逝世后,在台诸将黄昭、萧拱宸等人以郑经“乱伦”,“不堪为人上”,拥郑袭为东都主,并分兵准备抗拒郑经。

而郑经在得到消息后,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周全斌为五军都督、冯锡范为侍卫,准备整师渡台。

这样一来,台湾和金厦这两股郑家的势力,便都要从“朝廷”这里得到大义和允准。郑经想承袭延平王的爵位,国姓爷的荣誉;郑袭也要得到“朝廷”的册封,以便名正言顺地抗拒郑经。

焦点一下子集中到了朱永兴身上,左右逢源之际,朱永兴当然也要力争形成对自己最有利的局面。

……

第117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第186章 疍家女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89章 胜利第2章 斗熊救美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87章 水西局势第37章 缅局有变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84章 失败之源第51章 战后布局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24章 授课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1章 陌生之地第15章 被误导了第80章 教士保罗第55章 滇缅战事第15章 正妃虚悬第112章 兵溃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35章 汉服傣家女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25章 三鬼之谋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80章 教士保罗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67章 广西战局,威压慑服第19章 蛊神之誓第26章 兵临城下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109章 官员任用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31章 故国风情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76章 海外蚕食,文武相制第15章 被误导了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188章 大调整第55章 滇缅战事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93章 三马来会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75章 突防新战略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39章 圣意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8章 依城挫敌第4章 攻城第6章 暹罗来使第5章 琉球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151章 鼎革,随想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83章 弃城之议第138章 广国公第93章 弃城集军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80章 京师大乱第22章 响应配合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71章 惨烈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17章 意外之难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130章 无题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217章 困局第64章 计议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0章 大胜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17章 元江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