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家和万事兴

福建固然重要,但在清廷眼中,最担心的还是明军攻入江西、浙江,动摇江南的统治。除了一些拿不上台面的阴谋诡计外,清廷也作出了紧急的应对。“平南将军”都统贝子赖塔赴浙江、“定南将军”希尔根赴江西,另以杭州、镇江水师分防海口,贝子傅喇塔为“宁海将军”,赴福建,共同防剿明军。

明军的攻势并未因为郑军的退出而有所放缓,水陆并进,直指福州。招降纳叛,新兵补充,明军的兵力非但没有因为占地多而减少,反而有所扩充。特别是水师,吸收了降清的原郑家兵将,吸收了大量的沿海渔民,又缴获了很多的船只,实力增长更为显著。

早已组建的长江水师终于可以按计划行动。两百余艘中小型舰船,装载着两千水手,三千海军陆战队官兵,五千枝燧发火枪及弹药,数百门大小火炮,由广州出发,沿岸而行,直驶长江入海口。

而海军则兵分两路,一路由总指挥邓耀率领,进逼福州海面;一路由杨彦迪率领,前往杭州、镇江海口袭扰,牵制浙江清军。

整个战略布局此时才算完全展开,充分发挥水师的作用,更进一步地联合其余的抗清力量,成为这一战略的宗旨。郑军暂时息鼓,而十三家,得到长江水师相助后,必将展示出更强的战力,牵制住更多的清军。占据大小梅岭的李嗣兴所部,在得到兵员和武器的补充后,也将对江西清军展开新的攻势。

也就是说,当清廷专注于闽省战局时,明军却在其他地方也酝酿着猛烈的攻势。清廷错估了形势,错估了南明政府聚敛钱财的能力,错估了明军扩充及装备的速度,错估了南明治下民众的热情,错估了暴政下百姓蕴含的反抗情绪。

甘陕出精兵。当经营商洛,以取天下。江南固然粮多财赋多,然长江宽阔,沿江布防则兵力受制,难以再动用大军攻掠他处。

晋王李定国的来信说的便是如此内容,虽然委婉,但还是表达出了对目前明军主攻方向的不同意见。

或许是因为专力于东征。武器装备和人员兵丁向四川补充的速度缓慢的原因,才招致了李定国的些许不满吧?朱永兴揣测良久,方才提笔书写回信。

李定国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朱永兴便知道后世太平天国的败亡之事。但其中的原因绝不是占领南京那么简单,而成功的例子也有,朱元璋就是其一。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很多。腐败、内讧、用人不当等等,而占领南京后忘乎所以,在没有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时,便匆忙分兵北伐、西征,更是一个重要因素。

说到底,晋王李定国还是没有意识到水师的举足轻重。有了强大的水师,沿江布防的无奈和苦恼。应该是清军才对。若以南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稳固之后再挥师北伐,建立刘邦、朱元璋那样的功业,便是大有希望的。

朱永兴详细地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并列举了一些数据,表示东征的时机很好。民众的热情极高,军队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和加强。当然,他也再次陈述了四川的重要性,以及将来出兵甘陕的决心,并且对以后的人员、武器、物资继续大力支持四川,作了承诺。

其实对于四川的支持,朱永兴一直没放松。武器装备的供应虽然放缓。但茶马互市所得到的好马,几乎都调拔给了四川驻军,迄今为止已经不下三四千匹。而且,朱永兴还给予了政策支持。土地票在湄公、河仙只是两倍兑换,却给了四川五倍的倾斜,以吸引移民前往。

思索了片刻,朱永兴又陈述了调遣长江水师支援十三家,增强对湖广及长江下游地区威胁的行动,并询问四川驻军是否有能力东进,以便牵制重庆清军,对十三家形成策应。如果时机合适,两家还可以东西夹击,攻取重庆。

语气是平和的,坦陈相告,没有藏掖,更象是两个人在谈心。朱永兴努力用这种方式打消晋王李定国的疑虑,或者说,是安抚四川驻军将士的情绪。

不只是晋王李定国送来了书信,将马雄从贺州打跑的叙国公马惟兴也来信请战,要求攻打桂林,解决孙延龄。

朱永兴明白请战诸将的心思。东征以来,马宝和李嗣兴等将领建功赫赫,屡获封赏,马宝更是晋为一字王,这难免让别人看着心痒眼热。

但明军是否具备四面出击的实力呢?考虑到弹药物资的供给和消耗,朱永兴认为还不能如此冒进,如此忘乎所以。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保持主要攻势,其他方向则牵制策应,物资、人员调配比较从容,也最为稳妥。

况且,攻打孙延龄并不是能力允不允许的问题。之前双方有过勾连,实力一强便翻脸,难免给人不太好的印象。再往深里考虑,留着孙延龄和桂林,非但没有什么威胁,还能起到安抚吴三桂的作用。

嗯,吴三桂和孙延龄倒是更乖了,货物走私更加来劲,价格也多予优惠,甚至还有了很大额度的赊款。

或许可以不战而胜吧?朱永兴自失地笑了笑,将写好的书信检查一遍,封好后交给外间屋的文书。与征战在外的武将,和各地的高品文官,朱永兴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这也是一种拉拢亲近的手段,大事小情,随便闲谈,让人觉得备受重视和青睐。

现在,各部官员陆续从云南赶到广州,政治权力中心的迁移虽未全部完成,主要功能却基本恢复。这使得朱永兴的工作压力大力减轻,上午开完“小朝会”后,下午他便在府中处理其他事务,或是与家人在一起谈笑放松。

天空很蓝,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鼻子里满满的是花草的香味,令人很感惬意。王府虽然没有大兴土木,但也进行了一些整修。朱永兴还未走进后宅,朱永兴便听到女儿那咯咯的充满孩童稚真的笑声。

院子里,小女娃被抱在奶娘的怀里,不时用胖胖的小手拿过侍女端着的点心,扔在地上,看着小狗在欢蹦乱跳地争食,笑得开心畅快。

快一周岁了,虽然能发声,小娃娃还不能有意识地称呼用语。看见朱永兴,嘴里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却没有伸手要抱。看来,奶妈和她更亲近。

“殿下。”奶妈和侍女蹲身施礼。

朱永兴摆了摆手,笑着伸手抱过女儿,贴贴小脸儿,小娃娃还不乐意,偏着头躲闪,逗得朱永兴开怀而笑。

一般来说,九个月扶站十一个月扶走,有差异,也不大。朱永兴喜欢扶着女儿,看她蹒跚挪步。伴着咿呀的叫声,小女娃兴奋地靠近狗狗,小腿儿有时发软拌蒜,却都被朱永兴把正扶稳。

小狗围在脚下,嗅着舔着,让小女娃更感兴趣,嘴里更是兴奋地叫个不停,口水都流了出来。

“殿下,把柔儿给奶娘,您,您这样失身份。”被“禁足思过”的梦珠从屋内抢了出来,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失落和愁怅,忙着劝谏道。

“天伦之乐嘛,有什么失身份的?”朱永兴不以为意地呵呵乐着,把女儿一把抱起来,随手用袖子给孩子擦着嘴。

孩子看到母亲,又在朱永兴怀里挣着,伸出小手,发出声音要抱。梦珠便顺势接了过来,朱永兴没了玩耍,无奈地走进屋里。

“殿下——”龙儿正坐在床榻上,起身要见礼,被朱永兴伸手拦住。

“你身子沉,都说了不要这么多礼数嘛!何况,现在又是在内宅。”朱永兴有些责怪,坐在龙儿身旁,一手搂腰,一手轻抚着龙儿日益显怀的肚子,脸上又浮起了喜悦的神情。

“殿下身份尊贵,上则立体朝廷,下则重型裨属,虽对妾身宽容,可这礼不可废。”龙儿说得文绉绉的,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朱永兴有些好笑。

“嗯,好。”朱永兴敷衍地点了点头,岔开话题问道:“再有两个月吧?又是一个小娃娃,想想是不是觉得挺美的?”

龙儿笑得开心,将头倚在朱永兴肩上,说道:“族里来伺候的老妇人说了,妾身肚里的是男娃呢!”

这么厉害?赶上B超了。朱永兴半信半疑,但还是笑着点头,让龙儿更高兴一些。

“殿下——”龙儿突然压低了声音,嘴巴离朱永兴的耳朵更近,“妾身其实不是龙家亲生的,听父亲说,是小时候捡到的汉家孩子……”

“胡闹。”朱永兴哭笑不得,有梦珠一个编故事就够了,再来,那是拿所有人都当傻子呢!

“真的!”龙儿好象很委屈,但眼睛里却闪过一丝笑意。

“莫要把这民族放在心上。”朱永兴亲了亲龙儿嘟起的小嘴,劝慰道:“你和阿珠都是我的心头肉,一样的疼你们,你也莫要起了与她争的念头。家和万事兴,这个道理你懂的。”

“妾身是绝不会与珠姐争的。”龙儿赶紧撇清。

“那便不要节外生枝,闹得外面物议,内宅也不安。”朱永兴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说起来,阿珠的这个事儿,也是一个试探,我想看看,有多少人想和我作对,有多少人附和。嗯,就是想知道我现在的威望如何?”

“殿下威震南天,谁敢和您作对?”听到这里,龙儿先立起了眉毛,“若是没有您稳定人心,四方征战,哪里有现在这样的局面?哪里有这么大的基业?”

……

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59章 无题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141章 千金之喜,开拓之初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48章 大战(二)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61章 缜密分析第83章 弃城之议第39章 圣意第130章 聚而歼之第80章 京师大乱第133章 退避,专打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58章 广州战役(四)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75章 恬然自乐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82章 燧发枪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55章 滇缅战事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13章 穷追第27章 攻城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40章 两奸计议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271章 阻击第157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94章 相疑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51章 渡河,渡河第63章 求助他国第27章 攻城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87章 接战(二)第272章 血战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8章 离心之象第128章 拉英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78章 胜利之因第60章 会赵王第68章 以诚待人,执着进谏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93章 弃城集军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86章 轻视,放松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37章 缅局有变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93章 战马论第90章 俘虏处置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31章 段氏遗族第2章 无题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106章 法阵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79章 雪中送炭第63章 攻掠辽东第56章 拒诏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81章 袭扰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2章 响应配合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72章 无题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