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史载之降将

按照当时的道路和通讯条件,朱永兴纵然心急,但冷静一想,也就无法苛责易成和郑家。明军残部散落各处,隔着高山、丛林、河流,可谓是阻隔重重,就算打听到消息,等再费尽辛苦地传回来,恐怕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任务。自己还是不习惯现在的信息传递速度,总是在翘首以盼,也就注定要常常失望了。

不过,这也给朱永兴敲响了警钟,如果以后要指挥作战,则要特别注意,不可凭主观臆测来估计时间,更要少玩儿什么远距离协同作战这样的高级东东。

“殿下宽容,属下惭愧。”易成当然希望尽快能传回来有价值的信息,这毕竟是证明郑家价值的机会,但条件所限,他也无可奈何。

“不必惭愧,你没做错什么。”朱永兴又安慰了一句便陷入了思索。

在历史上,永历弃国入缅后,虽然南明将领多很失望,但并不是投降风潮的开始。而驻守四川建昌的冯双礼被部将狄三品所挟持投降,导致四川境内的明军全盘崩溃,争相降清,投降的风潮才开始在西南地区扩散开来。

而怀仁侯吴子圣则是滇省投降较早的人物之一,或者说是他和叙国公马惟兴、淮国公马宝及汉阳王马进忠的儿子马自德等人的率先投降,直接带动了一股西南新的归降之风。

历史上只说广昌侯高文贵和怀仁侯吴子圣联军入缅救驾,却没说两人何时会合,又在何地合兵,朱永兴只是凭着自己的判断在入缅通路上等候。广昌侯高文贵应该是值得信赖的,再加上猛山克族青壮组成的军队,压制吴子圣是比较有把握的。

但现在怀仁侯吴子圣单独率军至此,朱永兴手中兵力便显得单薄,先入为主的思路岂能不使他感到疑惧。从这方面来讲,知道历史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使人多疑踌躇。有明将杨武、孙崇雅劫掠归降的前事,又值此大厦将倾、人心散乱的时候,朱永兴考虑得多一些,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人心善变,难以揣测。

“殿下,可派人传令怀仁侯所部停止前进,暂且驻扎弄璋,然后命怀仁侯率众将前来拜谒。”易成虽然不知道朱永兴具体想的是什么,但也依稀看出朱永兴对怀仁侯吴子圣似乎有防范之心,便开口提出了一个稳妥的建议。

这似乎是个办法,朱永兴犹豫起来,随口问道:“怀仁侯的兵马情形如何?”

“怀仁侯自磨盘山之战后和李晋王等部失散,沿途收拢明军将士,渡怒江,走龙陵,路途艰难,粮草不继,三千余将士伤病者不少。”怀仁侯吴子圣的人马距此已然不远,郑家的人已经与其联络上并赶回报告,所以易成对情况了解得比较详细。

千里迢迢,艰难跋涉,怀仁侯吴子圣此时应该还没有降清之心吧?前途尚未悲观至底,坚持下去的决心也应该未被完全摧垮,谁会甘心投敌?自己不是自诩要成为绝望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吗,难道没有自信绽放光芒,重新照亮一条希望之路吗?

可笑,真是可笑啊!自己本就要逆天而行,撬动历史的车轮,现在却陷入了历史的泥潭,在这里患得患失。

朱永兴猛然停住了来回走动的脚步,自嘲且自鄙地一笑,了解史实应该是撬动历史车轮的助力,应该是展翅翱翔的羽翼,而不应该成为谨小慎微的心理负担。

“传令起兵,吾要率队亲迎跋涉来归的大明将士。”朱永兴挺直了腰板,用不可置疑的口气大声说道。

易成愣了一下,旋即躬身答应。短短的时间内,他发现朱永兴似乎彻悟了什么道理,一下子变得自信,气势也充足起来。

………

“军心可稍定矣!”怀仁侯吴子圣收到朱永兴派来的快马传信,稍感振奋,立刻传令大军扎营,并集合众将,宣布消息,以稳定军心。

此时这三千多人马分属不一,除了吴子圣本部兵将外,还有巩昌王白文选下关兵败撤退时,留下断后的部队,由部将张光翠和陈盛率领。

“岷世子殿下入滇,则抗清旗帜不倒,军心暂定,实乃幸事。”张光翠首先表示欣慰之情,旋即又说道:“只是吾等为巩昌王属下,奉令转木邦,不知该如何自处啊?”

“殿下奉旨入滇留守,暂行监国之权,自当以殿下为尊。”陈盛的功利心稍重,觉得朱永兴比白文选的腿更粗,抱上不吃亏。

吴子圣部将陈奕耀眼珠转动,试探着说道:“皇上令岷世子殿下入滇,又授予大权,莫非是想在缅甸能……”

“慎言。”怀仁侯吴子圣凛然打断了陈奕耀的猜测,说道:“皇上此举定有道理,尔等岂可胡乱揣测?殿下明日即至,我军当有所布置,众将亦当前出相迎。”

张光耀苦笑了一下,此时大帐未搭,举目便可看见军中士兵。其实,很多人已经很难被称为士兵了:一个个衣衫褴楼,遍身污垢,早已看不出原来军装的色彩,就象是从污泥坑里扒出来一样。更有些士兵面孔黑皱,脸上生着丛林疮,向下淌着黄水。伤兵虽不在视野之内,但平日所见的惨状也是了然于心。

“长途跋涉,军容不整,这也是难免之事。”怀仁侯吴子圣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只能稍作整理,不至太过狼狈了。”

“岷世子殿下一直声名不显,吾等皆不熟悉,也不知其禀性,稍作整理是否有些草率,令殿下疑吾等轻视于他。”陈盛显然更想给朱永兴留下个好印象,对吴子圣所说的稍作整理有些异议。

“条件所限,也只能如此了。”怀仁侯吴子圣心中不悦,但陈盛不是自己的部将,也不好重语斥责,只好委婉地说道:“明日相迎时,吾等礼数规制不缺,又是艰难跋涉至此,殿下当知吾等忠心,不会以表相取人。”

话已至此,众将或心有异议,也无话可说,都遵命而出,各自前去安排。其中尤以陈盛督促得最为积极,自然也不必细说。

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66章 非战之困难第61章 以人换人,死战到底第56章 拒诏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130章 聚而歼之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133章 立威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23章 暹罗国情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25章 三鬼之谋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98章 我认得你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169章 讥讽第124章 授课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112章 兵溃第40章 两奸计议第133章 退避,专打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81章 书院第77章 意外之功第98章 以南养北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52章 血战厮杀第87章 水西局势第40章 两只重拳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59章 无题第41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217章 困局第3章 绝死一击第98章 以南养北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11章 祖上荣光第67章 排除万难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57章 远方的厚望第15章 定情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250章 甘陕来攻,打击土酋第85章 急行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138章 反扑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87章 接战(二)第186章 疍家女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惩第5章 寨子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53章 绝胜之击—土炸弹第39章 兵临大理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28章 封官儿第87章 水西局势第91章 外交,内政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66章 无题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2章 高平莫氏第93章 三马来会第39章 三鬼与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