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烽火燎原

当火炮和排枪的杀伤力非常惊人后,世界上便不存在任何一种可能大量装备的骑兵兵种,并且能冲破数量不居于劣势的先进步兵的战线。~~~~如果步兵能得到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并且有严酷的纪律,能达到很高的射速和坚韧的战意的话,对于冲击的骑兵来说,那就是一场灾难。

自然,这并不是说骑兵无用,而是相对于武器和战术的变化,骑兵的用法也要有相应的改进。比如这场济南城外的大战,明军确实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的清军,但就是因为缺乏骑兵的追杀,而使扩大战果的意图不能够完全实现。

但胜利是勿庸置疑的,清军的残兵败将逃回了济南,再无野战之心。而攻城,对于明军来说,却更加不是头痛的问题。

胜利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但前线指挥官却比朱永兴看得更开,因为从敌我死伤的比例来看,明军可谓是大胜。再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在朱永兴看来,沉痛的感觉在不免的,但国战的代价却必须付出。一个新的华夏要重生,要荡涤丑恶,要屹立于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付出。

明朝之亡,在于内部的积弊,在于上至官绅、下至百姓对政府失去了信心,或者说是漠不关心。同样的,政府也对自己的子民没有尽到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双向的关系。

但现在呢,士兵愿意征战,民众愿意支持,因为他们知道为何而战,并知道自己的牺牲和努力不会白费,希望已经或者正在变成现实。在苦难中觉醒和奋起,这句话不说是千真万确。也差不了多少。

这种觉醒并不只是在南方,在北方也是如此,因为满清的横征暴敛,因为饥寒,心怀怨恨的百姓是有渲泄和爆发的理由的。而从满清入关到现在,由于战争的持续。由于满清的暴虐,跑马圈地、逃人法、沿海迁界、加征赋税……似乎还没有哪一条惠民之政实施,而更多的则是停留在纸面上,或者说是在歌功颂德的谄媚文字上。

而明军的强势,无疑是强力的催化剂,使民众心中的积郁和怨恨产生反应,急速膨胀,然后会猛然爆发。明军越是胜利,满清越是颓势。反应的速度越快,爆发的程度越猛。

冠县“土贼裴守政、马瑞恒、刘桐相等蜂起,杀官夺衙”;“兖州无赖贼郭尔标倡众为乱,诸孽附之,环围州城”;嘉祥满家洞宫文彩,傅家楼等地还有马应试、李文盛、宋二烟、杨鸿升、杨之华、阎清宇等“倡乱迎贼,攻破冯家等堡二十余处,捕官率领乡兵俱被杀伤。势甚紧急,恐该县被陷………

烽烟处处燃起。不只是在山东,连北直隶都有杀官造反响应王师的义军。由于满清调集兵力与明军在整个战线上对峙,腹地防卫空虚,使这些义军能够杀官夺县,阻断交通,给满清的统治区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济南。山东省会,华东华北的重要枢钮。无论从政治影响上,还是从地理位置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名城要地。

显然,如果明军攻克济南。则占据了有利的地位,甚至可以直接北上威胁京师;而反过来看,明军又处于直隶、河南,乃至从江淮后撤的清军的夹击之下。

只不过满清的战略收缩有些晚了,假“议和”与不甘心使清廷直到明军在山东发动才开始撤退江淮的军队。而在山东的明军以迅速的行动对济南和沂州(临沂)展开了进攻。既是配合,又是呼应,从而使这两支明军陷入夹击的危险大大降低。

相对而言,正在进行战略收缩的江淮清军的处境倒是更加危险。这与当初江南清军的遭遇很相似,如果被山东明军切断了退路,则又是一场漂亮的围歼战。

当时的黄河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江淮清军退过黄河后,和沂州(临沂)已经是很短的距离。由沂州(临沂)到济南,可以说是明军堵截清军的两把铁锁,任何一把都足以使清军止步难返。

更重要的一点是清军的战略收缩是被迫的,他们的身后还有沿运河追击而来的荡朔军和征朔军。如果清军不能在黄河阻挡住追兵的脚步,被南北夹击将不可避免。或者,清军可以绕路河南,但也只是尽量拖延了被歼灭的时间,却无法改变战局的整体不利。

而在败退的过程中,重演绿旗兵将纷崩离析的场面将不可避免。即便是比南方绿旗要忠心的北方绿营,也会因为形势的恶劣而转变立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并不只是针对异族,从满清的立场,汉人也是如此。

败势并不只限于江淮和山东,首先取得突破的其实是在保宁。高明瞻和王明德的反正投诚,使李定国和刘体纯迅速掌握了清军的动向,派出了以水西彝兵为主的一个团,翻山越岭,星夜兼程,奇袭抢占了葭萌关,堵住了清军入陕的通路。

随后,以高明瞻和王明德为内应,明军迅速占领保宁,将护军统领阿尔津所部六千余人围困于保宁和葭萌关之间,并展开猛烈攻击。清军大败,护军统领阿尔津被活擒,梅勒章京尹得忠、总兵陈光祖等被击毙,镶红旗章京葛师圣侥幸间路逃脱,逃至汉中时“兵支离削弱,才得百人”。

稍事休整后,晋王李定国和郑王刘体纯挥师进逼汉中,这已经是由川入陕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明军能一举攻克,则可直达西安,攻掠中原。

西安清军紧急抽调兵马赶往汉中增援,但后院起火,又使西安清军面临着两难的局面。

延安营参将夏正志突然宣布反正归明,趁着西安将军调他带领兵马南下参战之机,突袭占领榆林,随即引兵南下,会同留守延安的靖远道王文华一同反清,占领该城。接着,又有神木县人高从心率众起义,袭占府谷;安塞县把总张天福造反,杀官夺衙……。

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83章 北望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83章 水西之变第276章 劝进风潮第86章 接战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200章 占优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55章 滇缅战事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138章 大海战第113章 穷追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41章 天机不可泄露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87章 接战(二)第159章 广州战役(五)楔子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106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第15章 正妃虚悬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4章 攻城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37章 焚告上天稳军心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95章 初印象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37章 缅局有变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96章 各有安排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7章 欢歌畅饮第95章 请兵助战第78章 胜利之因第80章 教士保罗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150章 再战新会(三)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126章 无题第68章 以诚待人,执着进谏第180章 府内烦心事第110章 宗室临阵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4章 封赏,台湾第224章 讨朔军成,攻克福州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68章 以诚待人,执着进谏第158章 广州战役(四)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75章 突防新战略第84章 抢滩登陆第59章 援军?援军?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14章 篡改圣旨?第25章 三鬼之谋第99章 军歌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138章 反扑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78章 破路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4章 攻城第3章 召见群将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24章 随想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30章 暗战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104章 二破营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