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渡河,渡河

一个人的成长,或者说康熙成长为一个生杀予夺的帝王,总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有所触动,但并不意味着他悲天悯人,而是他在考虑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势,坐稳自己的龙椅。

从外而言,明军在反攻倒算,各地民情汹汹,汉人复仇的心理已经被煽惑起来,别说半壁江山,就是这京师,亦不知能待多久。

在内呢,康熙不过十一二岁,权力都掌握在四大辅政手中。特别是鳌拜,得遏必隆之附,权势已经在年老体弱的索尼之上,更不要说人单势孤的苏克萨哈了。

如果说形势平平稳稳,康熙在宫中做个小儿皇帝倒也没什么,反正这是他爱新觉罗氏的天下,等到年岁够了,亲政便能重掌权柄。可偏偏这天下风雨飘摇,每况愈下,便由不得小康熙不生出埋怨和郁闷之心。

与所有的皇帝差不多,康熙虽小,但也是受的帝王教育,也有自己的雄心壮志,也有帝王共同的特点,那便是群臣无能,只有自己才是最厉害的。

“皇上,天凉了,还是进殿歇息吧!”苏麻喇姑走过来细语劝说。

虽然出身于贫苦的蒙古家庭,但苏麻喇姑是孝庄的侍女,当年随孝庄陪嫁进入满清宫廷,通晓蒙满文字,既得孝庄信任,又算是康熙的启蒙老师。依着这样的身份,在旁人不敢上前触怒时,往往都是她来排解小康熙的情绪。

康熙轻轻叹了口气,由苏麻喇姑陪着,回到了殿里,坐在御座上。依旧是愁眉不展。

“皇上不必忧虑,动乱亦不过一时,大清的天下还是稳稳当当的。”苏麻喇姑违心地劝解道:“八旗骑射无敌,北方正是施展之地,伪明之军缺乏骑兵。岂是八旗之敌?”

康熙摆了摆手,将左右挥退,才苦笑道:“曼姐不用宽慰朕,现下的形势不同于当年伪王定国等祸乱湘粤,亦不同于郑逆围攻南京。山东已近畿辅,人心之乱已遍于北地。连蒙古诸部皆欲观望退缩。至于骑射无敌,嗯,伪明军队火器犀利,亦难抵挡。”

“人心之乱未必不可收拾,火器犀利嘛。我军亦可多加装备。”苏麻喇姑说道:“伪明最易从内部生乱,岂知不会重蹈三王内讧之局?”

“伪帝昭武非是弘光、永历之辈可比啊!”康熙慨叹道:“其大位已正,何人可与之争?至于收拾人心,恐怕为时已晚。圈地、投充、逃人、屠城等等,汉人其恨极深,这皆是短视所致。尤其是鳌拜,独揽大权,歧视汉官。掀起换地之争,又不理民之疾苦,加征赋税。可谓是国贼也!”

苏麻喇姑悚然一惊,虽然鳌拜专权,但其党羽甚多,而且此时万万不是掀起内乱的时候。

“皇上,鳌拜从龙入关,功劳卓著。纵有失策,谓之国贼亦不妥当。”苏麻喇姑警惕地四下看了看。声音低了下去。

“自古权臣,哪个没有功劳?乱国之臣。非国贼而何?残民利己,非民贼而何!”康熙有些激动,声音比刚才还要高一些,“北京城里乞丐成群,城外却是千里沃野成了狐兔之乡!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还指望着汉人百姓拥戴吗?如今伪帝昭武正是抓住朝廷失政之痛脚大加伐挞,以致叛乱蜂起,难遏其势。”

苏麻喇姑张了张嘴,没有吭声,其实心中倒是不以为然。圈地、投充、逃人等弊政又不是鳌拜所定,从满清入关到永历君臣逃避缅甸,还不是要统一天下的势头。只不过伪帝昭武得天之幸,翻云覆雨,将形势扭转过来,使汉人有了希望,生起了反抗之心,便把这弊政都算到鳌拜头上,实在是说不上公允。

“若是朕亲政,绝不会搞成这样。”果然,康熙虽小,自恋却很严重。

“那是自然。”苏麻喇姑陪着笑说道:“皇上是真龙天子,也只有您能镇得住。”

康熙微微笑了笑,又严肃起来,说道:“禁旅八旗不能轻动,因为朕在京师,若朕御驾亲征,曼姐你看如何?”

“皇上万万不可。”苏麻喇姑吃了一惊,赶忙说道:“京师重地,万岁切不可远离。主上轻出,万一稍有失利,反而——”

“朕宁为战死皇帝,不为怯懦之主!”康熙霍然站起,不悦地打断了苏麻喇姑,迈步就往外走,“朕去求太皇太后,她必然会答允的。”

……

不管康小三如何认为是臣下无能,如何认为自己是真命天子,如何认为自己英明神武,战局的变化却是不断地向明军倾斜。

翼国公马自德率领的破朔军虽然未能一举攻克沂州(临沂),但却对退过黄河的江淮清军构成了侧翼威胁,与占领济南的剿朔军,以及要北渡黄河的征朔、荡朔两军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渡河,渡河,渡河!北伐的真正宣言,收复中原的历史标志。从南宋时,黄河便成为一个进取与偏安的分水岭,令无数英雄所念念不忘。

虽然明军在山东登陆,事实上已经跨过了黄河,但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还是认为这是一场牵制性的军事行动。虽然不是很公平,但却并不影响北伐的实际进程。

而明军以重兵加部分水师沿运河向北推进,虽然还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但确实是相当令人瞩目的。没有了漕运,并不代表运河的废弃,水运一直是明军所尽量倚仗的运输通道和手段。

由运河至黄河,水师既可协助陆军渡河,又可运送物资兵员;沿运河继续往北,则可入中原;向西,又可入豫陕。正可发挥明军水师之强,策应几方战场。

同时,明军若渡过黄河,则在山东便有了四个军的强大集团,无论是西入河南,还是北上京师,都足以使清廷面临致命威胁。哪怕原地不动,清军也必然会全线动摇,为避免豫皖的部队被切断退路,只能实行总退却,或者前往山东与明军决战。(未完待续)

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10章 大胜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172章 无题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38章 三师相会第93章 战马论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40章 两只重拳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96章 鉴第23章 综合实力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4章 攻城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24章 随想第22章 响应配合第3章 安沛入瓮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99章 军歌第28章 离心之象第128章 拉英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23章 伏击之地第95章 初印象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37章 缅局有变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22章 响应配合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69章 勋章,土地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39章 兵临大理第89章 进退两难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74章 东逃,后路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138章 大海战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51章 死地则战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82章 无题第2章 高平莫氏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273章 溃败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95章 请兵助战第13章 打压缙绅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25章 三鬼之谋第112章 兵溃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50章 变革大潮第95章 难以逾越第28章 离心之象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30章 轻取永昌第125章 反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