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包围

路上、沟里、河面,到处都涌动着前进的人马,步兵、炮兵、骑兵,嘈杂着,喧嚣着,向着辽中大地奔流。

士兵喊着口号,挥动着枪械,拖着不肯走的骡马,涌上树枝铺的路,发出折裂的噼啪声。骡马哼哧哼哧地喘着气,拖曳着炮车,同旁边的炮兵一起用力。一队队斥候骑兵三五成群地从部队行列边跑过去,马蹄嗒嗒地响着。

锦州一下,虽然未能尽歼清军主力,但通向辽中平原的道路却被打开了。荡朔军与登陆的援军合兵一处,继续向东挺进,轻取广宁县(现盘山县),控制了辽河入海口。随后,大军水陆并进,昂然向北推进。沈阳,似乎已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

是的,荡朔军没有继续东进,与东北军区主力夹击盖州的清军集团,但做出的姿态既是威胁沈阳,又是一个更大的迂回包围。无论是收复台安县,再东取鞍山;还是打到辽中县,再转攻辽阳,盖州清军集团的退路都将被切断。

那荡朔军如此长驱直进,会不会有被盖州清军后退再转西,切断粮道的忧虑呢?这种情况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实际上却绝不可能。除非盖州清军能够击败当面的东北军区的十数万大军,使其没有追迫的能力。否则,他们就只能被东北军区的明军顶着不断后退,退过鞍山、辽阳,甚至是直接退到沈阳。

从现在来看。盖州的清军集团在补充不足的情况下,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被耗得精疲力竭,不被明军在正面击败已是侥幸。哪还有能力先击破一面,再去夹击另一面。

而明军也是看穿了满清的兵力不足,也自恃几万大军的战力,才敢昂然直进,以势迫敌。同时,通过海路的快捷联络,盖州周边的明军集团也会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或主动攻击、粘住清军,或抽调机动兵力。趁敌撤退时予以勇猛追击。

“这天气越来越热,正适合南兵作战啊!”夏国相骑在马上,解开了衣扣,意气风发地扬鞭一指。“别看个子不大,耐力倒是值得骄傲。”

“这话说得偏颇,难道北兵就不能长途跋涉?”卫朴摇头表示反对,“一百多里地,要是轻装疾进的话,一天一夜足够了。”

“我倒是有这样的想法。”夏国相苦笑了一下,说道:“可现今之势,胜利已经没有疑问,若是因为贪功冒进而遭败绩。那可要朝野震动,皆曰可杀了。”

“皆曰可杀倒不至于,可这名声算是毁了。”卫朴很理解夏国相的苦衷。若是处于劣势,败也就败了,但明军一直以来都是以势压人,不打无把握之仗,屡战屡胜之下,突然冒出一个失败的消息。那也确实太显眼了。

“鞑虏已无绝死一战之心,更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夏国相有些鄙夷地说道:“在中原养尊处优。八旗兵啊,堕落腐化得真快呀!值此形势,从皇上,到群臣,再到百姓,都希望稳稳当当、没有波折地打赢这场仗。所以,咱们宁肯保守一些,也不要冒险。”

“确实如此。”卫朴稍有些不甘,但也得点头称是,沉吟了一下,说道:“稳稳地收复辽东失地,皇上的心也就算暂时安定了。我估计多半要以消耗、封锁为主,继续北进的话,后勤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是要经营一番,才能有力量犁庭扫穴,扫荡残余。”夏国相伸鞭指了指远处的辽河,说道:“没有水师之利,光凭陆地运输,这仗不好打。我估计一是消耗、封锁,二是大练骑兵,最后才是雷霆一击。”

“骑兵,确实应该是以后作战的主力。”卫朴点头赞同,“不管是骠骑,还是龙骑,有几万骑的话,鞑虏便不能象现在这样轻易跑掉了。”

“是啊,步兵打骑兵,败则全军覆没,胜则追之不及。”夏国相也很无奈,“其实,步兵对骑兵能打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好了。”

“听说定辽后,东北的部队要改编,不知道是改成什么样子?”卫朴觉得夏国相应该比自己知道得多一些。

“兵部还在商讨,尚未最后决定。”夏国相停顿了一下,说道:“也是为了适应辽东作战,根据鞑虏的情况要作出调整。大概是要编成混成旅,步、炮、骑、辎兵种齐全,兵员大约是八千至一万,能够独立出击作战。”

卫朴想了片刻,说道:“收复辽东失地,自然要分兵驻守。这混成旅比师的编制小,便能多防守几个要点。另外,如果轮番出击的话,就算遇强敌则退,也会令鞑虏疲于奔命,四处防守,不是休息。”

“是啊,兵部就是打着这样的主意。”夏国相点了点头,对卫朴的分析表示赞同,“一边经营辽东,一边袭扰消耗鞑虏,又能轮战锻炼军队,倒也是很好的策略。”

“不知道荡朔军是不是照此改编?”卫朴略有些担忧地说道:“也不知道荡朔军最后是归属北京军区,还是归到东北军区。听说圣上要建立军委会,魏殿下平日便有激流勇退的想法,此番若入兵部的话,这北京军区的最高长官会由谁接任呢?”

“魏殿下应该暂时不会离开北京军区,毕竟其为圣上信重,畿辅之地岂能没有心腹大将统军?”夏国相摇头道:“东北军区肯定是会易帅的,皮殿下年岁已高,定辽之后肯定要调回荣养的。这样一来——”

胡国柱现在身为东北军区的副总指挥,皮熊若调任,他是极有希望接替的。可如果荡朔军归属东北军区的话,夏国相的安排便有些麻烦。按理说,他的品级高于胡国柱,胡国柱亦是从荡朔军调出的,是他的部将,让他屈尊听令,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夏国相与胡国柱既是姻亲,又同出一系,他是万万不能当着卫朴的面说出争权夺位的话来。

第153章 锋指广州第86章 复台建议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86章 复台建议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62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124章 授课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201章 总攻(一)第45章 大反攻第28章 封官儿第150章 军、政攻势第260章 追击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66章 非战之困难第5章 寨子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27章 攻城第166章 无题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142章 会晋王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214章 家和万事兴第32章 鱼龙白服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74章 东逃,后路第90章 光复京师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41章 自我否决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35章 有喜有惊的投靠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82章 无题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22章 水利部第68章 以诚待人,执着进谏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26章 提点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72章 退第23章 综合实力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114章 沿海迁界第80章 教士保罗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37章 缅局有变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39章 兵临大理第53章 绝胜之击—土炸弹第23章 暹罗国情第76章 再弃险要?第5章 破城第154章 赴广东第58章 新晋郡王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59章 无题第17章 元江宣慰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245章 天变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50章 伏击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34章 石屏扰袭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81章 袭扰第40章 两奸计议第145章 相似的攻击路线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138章 广国公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138章 反扑第34章 盏达土司的难题第97章 唯一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