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援军?援军?

如今得封郡王,算是在心里平衡了一些,但封诰的谕旨和官印皆没到手,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马宝有没有降清之心呢,从历史上看来,他是在数月后领兵投降的,现在有了这样的心思,虽然还没那么强烈,倒也并不为怪。

形势大坏,残兵退于边荒地区,瘴气瘟疫,粮草困难……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谁又能毫无私心杂念,为自己和手下多想几条出路呢?又有几个人能象李定国、张煌言那样,无论如何艰险困苦,都禀持着凛凛孤忠呢?

“马兄。”马惟兴没有称呼马宝的新爵位,而是一脸郑重地说道:“既有郑氏提供向导,不如就往腾冲。若是得了谕旨封诰及官印,以后更可左右相宜。岷殿下初入滇地,手中兵将不多,早去早得重。况雨季将至,清军即便势大,恐也难持长久。就算岷殿下不敌,吾等也可另作他图。”

话说得有些含糊,但马宝听明白了。有了谕旨封诰,身价自然不同,就算投降清军,也会受到重视,得的官爵自然不是现在这个国公可比。况且,就算是岷世子被清军击败,那时候再降清军,也与现在以国公身份投降相差不大。再者,郑昭仁已经说了,滇西北散落的明军不少,消息传到,便总会有抢先去投效希望得到重用封赏的将领。所以,晚去不如早去,不去不如去。

这是肺腑之言,且多为自己考虑。马宝感激地看了马惟兴一眼,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多谢贤弟为吾着想,既如此,那就准备开拔,前往腾冲。”

“你我休戚与共,何必谢来谢去。”马惟兴呵呵一笑,带着很豪爽的表情说道:“马兄征战多年,战功赫赫,晋爵郡王,实属应得封赏,若是不领,岂不可惜得很。”

“呵呵。”马宝笑了两声,拍了拍马惟兴的肩膀,说道:“贤弟之功哪里比吾少了,此次乃是侥幸罢了。待见到岷殿下,吾定当为贤弟进言。”

“若是只带一支孤军前往,怕是分量不够。”马惟兴的眼珠转了转,说道:“郑氏之言不可尽信,吾等与汉阳王交好,不如写一书信由郑氏转达,两军相约同行,可壮声势。”

“如此甚好。”马宝已经是郡王,可与庆阳王马进忠平起平坐,也就不存在谁听从谁的问题,对此也就不表反对。

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把诸事都商议妥当,便派人去叫郑昭仁。而郑昭仁在得到了准确与合意的答复后,这才下山安排。只过了一日,几驮包括治病的药材在内的一些物资运了过来,给受伤病困扰的明军以很大帮助,也让马宝等人坚定了长途跋涉的决心。

…………

王朝末世,满眼失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别人都忠贞不二,宁死荒檄不降清军,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封官赐爵,也不是言语激励,而是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振作的气势和迹象。哪怕是暂时的,也会提振人们的信心,推迟人们投降的决定。

朱永兴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受到影响,但他必须努力去做,必须用自己所发出的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给处于沉沉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同样,他在无畏前行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身边的人,为自己增添着人格魅力。

作为各方抗清武装共同拥戴的抗清旗帜,永历皇帝从来没有表现出威福自用的霸气,外被勋镇挟迫,内被权臣把持,闻风丧胆从他即位以来已成司空见惯之事,更不用说有共赴国难之心了。

而永历帝的自乱阵脚却是对寄希望于中兴大业的南明志士的沉重心理打击,弃国入缅、苟且偷安,哪有半点兴王图霸之意。

朱永兴以宗室留守之名入滇抗清,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永历帝逃亡入缅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等于是把半倒的抗清旗帜又竖了起来。朱明王朝,皇明宗室,在当时的明军和民众中,可是具有非同一般的号召力。更别说每到危难时刻,人们就总是希望会出现一位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大英雄,或者是救世主了。

朱永兴当然不认为自己是救世主,而且这世上也没有什么救世主。但希望在自己身上,在自己这个假冒宗室、伪造圣旨的穿越者身上,这个责任固然沉重,可他依然要负担起来。这是上天的安排,也是国家、民族,以及无数仁人志士的期望。

胜利,我需要一场胜利,哪怕是小胜,或者把张勇所率的清军逼退,那也是振奋民心士气的一针强心剂,是一道划破沉沉黑夜的闪电。

朱永兴认为自己的要求并不算高,但要达到这个目的,显然也不是十分的容易。因为张勇并没有退兵的意思,而且不断运来物资,还有一支援军也赶了过来,清军似乎下了狠心,不打败自己誓不罢休。

看清军的架势倒很象全力攻打的样子,死伤很惨重,可清军真的有那么多兵往里填吗?朱永兴又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疑惑,怀疑张勇是不是在制造假象,暗中在进行着什么别的阴谋。毕竟人家有名将之称,他倒也不敢掉以轻心。

但形势确实是在向好的方面转变,清兵有援军,而明军也来了增援。白文选率领着六千多人马出木邦走陇川,在芒市司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便直接赶到腾冲会合。

尽管白文选所率兵将伤病不少,远途疲惫,但休整个十天半月后,无疑将是一支生力军,是朱永兴夺取胜利的关键因素。而且白文选抗清扶明的忠心史有记载,实力也较强,军事能力也有,在南明末期与李定国并称为晋巩二藩,是非常值得朱永兴信赖的人物之一。

远处尘土飞扬,朱永兴率先跳下马来,作出礼贤尊重的架势,迎接自己久已仰慕的古之名将,也是前来与自己会合的第一个重量级人物。

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3章 安沛入瓮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140章 战局急转第48章 大战(二)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82章 燧发枪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57章 远方的厚望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16章 柔情蜜意第29章 宗室仪仗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73章 小朝会第92章 举棋不定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90章 援助水西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196章 鉴第199章 接战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7章 欢歌畅饮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32章 赐名白族第128章 拉英第158章 广州战役(四)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63章 求助他国第110章 宗室临阵第159章 广州战役(五)第83章 弃城之议第201章 总攻(一)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6章 无题第26章 兵临城下第34章 石屏扰袭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25章 三鬼之谋第271章 阻击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98章 我认得你第9章 决战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19章 景东会师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30章 宗室入滇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7章 欢歌畅饮第117章 断臂?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138章 反扑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104章 报应第134章 汉化土司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73章 人心散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140章 战局急转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214章 家和万事兴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124章 授课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85章 急行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72章 厮杀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92章 无题第23章 暹罗国情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2章 高平莫氏第57章 远方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