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求助他国

感谢心漂浮,悼武华夏,hghgkfgd等书友的打赏支持,祝朋友们万事顺意。

另外说明一下,称呼王爷为殿下并不是错误,史书有载:白文选被挟持降清时,曾流着眼泪说:“吾负皇上与晋殿下矣……”所以,可以称呼白文选为赵殿下,晋王李定国为晋殿下。

“殿下要东去安南?”白文选愕然以对,听了朱永兴加工过的事情经过,又听了他的将来设想,深感惊讶之余,也对他的去向表示了很大的疑惑。

“东去安南,一是践吾对猛山克族之诺;二来,广西初定,清军统治并不稳固,尚有部分明军残部相助,形势或可转变;第三呢,广西失陷,滇省明军已与外界失去联系,如果能打通出海口,便可与延平郡王和张尚书的舟山所部互通声息;安南内战不止,郑阮两氏皆久战疲弊,难挡吾明军锋锐,定然会委曲求安,则吾可得一安身之地,此其四;第五吗——”

朱永兴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此亦是陛下之意,朝廷留守,声名在外,当别辟战场,远离滇缅边境为好。”

白文选眨了眨眼睛,明白了朱永兴话中的意思。前四点虽有道理,但也可忽略不计,只有这第五条,才应该是重点,是皇上和朝廷派朱永兴以留守之名入滇的真实意图。靶子嘛,吸引清军的目标嘛,自然是离得越远越好,折腾得越厉害越好。

朱永兴点到即止,继续说道:“清军兵力多只至三江之内,若是东去,阻碍甚少。然滇省亦不能弃,当留兵力在云南边境联络土司牵制清军,并卫护入缅的皇上与朝廷。此重任也,非赵王与晋王不能当也。”

明朝对云南采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云南(昆明)、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六个府,全设流官;楚雄、姚安、广甫三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十三个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而清军入滇,一是兵力不足,当然也应该考虑到云南地方复杂,土司林立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占领的只是九个流官为主的府,另外十三个三江之外的土司府则多未触动,想是以威压人,让那些土司自动投效。而从地图上看,清军的势力主要还是在滇省的北部,三江以外的大部地区还处在土司所控之下。

其中,尤以云南迤东一些土司的反清拥明意向最为明确。以元江那嵩为首,宁州土司禄昌贤,新兴王耀祖,嶍峨禄益、王扬祖,王弄土司王朔,蒙自李日森、李世藩、李世屏,石屏龙韬、龙飞扬,路南秦祖根,陆凉资拱,弥勒昂复祖,维摩沈应麟、沈兆麟、王承祖等,皆是史书有载的,为了反对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不惜流血牺牲,共同谱写了起兵抗清的悲壮史诗的少数民族英雄人物。

这也是朱永兴执意东去的重要原因,据安南高平为立身之地,北联土司牵制住滇省清军,西入广西对战三藩中最弱的孙延龄,南下北部湾打下出海口,则可能与另两位在中国华南沿海、北部湾的海洋文化历史以及越南的史书中所提到的重要人物会合。而拥有了海军,则进可攻,退可守,可大展拳脚了,这才是朱永兴制定的总体战略,也是他规划的复兴之路。

白文选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既然朱永兴这么说了,就不必担心他以留守名义命其率军相随。而在滇缅边境保护皇上和朝廷,当然是他的真实心理,这与晋王李定国是差不多的。

“殿下既欲东去,为何又在此大张旗鼓,引得清军来攻?”黎维祚作为一个品级并不太高的文官,与一位宗室留守及一位异姓亲王坐在一起,起初很是收敛,只是静神凝听,此时心态稍有调整,不由得开口问道。

“振人心,鼓暮气。”朱永兴很简短地回答,沉吟了一下,继续解释道:“散处滇西北、西南各地的大明文官武将尚有不少,值此危难之时,若久不联络,又无明确投奔之地,则人心必散,势必瓦解。吾虽萤火之光,亦当尽力闪亮,只作黑夜中之孤灯也。”

“殿下忠肝义胆,甘冒大险,真是令人钦佩备至。”白文选越来越觉得朱永兴确实可担大任,深为皇明宗室能出这样一个人物而感到振奋,只是他心中还有疑问,“只是若驻兵于云南边境穷荒之地,时日一久,粮草难以为继。追粮索饷,又必与土司冲突,如之奈何?”

这确实是个问题,晋王李定国在孟艮也因此遭到当地土司的反抗,后来采取绥靖政策安抚土司,并令士兵耕种解决给养,才算是勉强安定下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当然是个办法,但朱永兴还有一个解决之道。

“暹罗国对吾大明最有眷恋之情,可与之联络,暂借粮草、象马,养精蓄锐,壮大实力。”朱永兴说着把目光投向黎维祚,“黎卿,出使之事吾想交付于你,不知——”

“臣愿往。”黎维祚起身一躬,说道:“还请殿下面授机宜。”

面授机宜?拿我当诸葛亮了?朱永兴愣了一下,笑着伸手示意黎维祚坐下,说道:“既是出使,不卑不亢即可。你先至孟艮见晋王殿下,请他派一支兵马,或全军移驻景线,然后由此入暹罗,温言相商,必可成功。”

“谢殿下指点。”黎维祚没有丝毫犹豫,便拱手答应下来。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是见到晋殿下,代吾向殿下致意。另外,请晋殿下务须与当地土司和善相处,可令士卒耕种暂解粮草之急。还有,就是联络事宜,吾有一法,可免信使遭擒而泄漏机密之虑。具体的做法是这样……”

等朱永兴拿出本书,给白文选和黎维祚讲完最简单的加密技术,这两人望向朱永兴的眼神变得更复杂了。这种简单的加密书写,在当时的古人眼中,绝对是最震撼的事情。

“黎卿好生去做。”朱永兴对黎维祚是寄予厚望,希望以后能帮他继续联络各家抗清武装,所以也就善加笼络,“卿有穿虎豹、趋辰极之能,吾以后还有重任托付啊!”

……

第94章 相疑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133章 退避,专打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48章 黯然收兵第3章 绝死一击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130章 人力优势,有女舒心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50章 伏击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70章 开路迂回第99章 军歌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15章 穷途末路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201章 总攻(一)第78章 胜利之因第76章 海外蚕食,文武相制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45章 妥协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56章 拒诏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90章 援助水西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章 陌生之地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141章 败局已定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35章 郑军投靠,清廷退缩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82章 燧发枪第99章 军歌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98章 我认得你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11章 祖上荣光第20章 急躁,伏击第88章 鲁王移骅,三桂调兵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43章 保宁第133章 立威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203章 总攻(三)第138章 大海战第8章 依城挫敌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150章 再战新会(三)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150章 军、政攻势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32章 鱼龙白服第106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第100章 英雄颂歌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188章 大调整第124章 随想第38章 三师相会第128章 拉英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8章 依城挫敌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25章 军人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