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统一世界与否

其实,如果不是灭清意义重大,朱慈踉完全不需要御驾亲征。

如今满清已灭,蕴含天量‘液体黄金’的波斯湾和北非也都已经被大明攻占,这一次进攻欧洲各国联盟军,朱慈踉没有再亲临前线,而是坐镇安卡拉,只通过无线电指挥和了解前线信息。

这一场大战,大明除了意在原属于满清疆域的欧洲部分,还有就是要威压欧洲各国,让欧洲各国再一次明白,挑衅大明的代价。

而至于是否会在击败欧洲各国联军之后,顺道攻入欧洲腹地灭亡欧洲各国,朝统一世界的道路上走,朱慈踉却是并没有这样的打算。

统一世界很诱人,光是嘴上说出来就足以令人热血沸腾,大明也绝对有实力做得到,区别只在于大明要不要这么做。做为一个皇帝,朱慈踉不是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甚至一度很强烈。

然而,再经过长久的深思熟虑之后,朱慈踉却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好似无比宏伟的计划,他绝不会带着大明往统一世界的道路上走去,这一点,他极为坚定。

统一世界或许宏伟非凡,前所未有。可这样一来,同样意味着大明没有了外敌,没有了竞争对手,军事的发展显得没有了意义,科技的发展也必然会因为没有竞争的对象而慢慢陷入停滞,更有甚者,整个大明朝廷都会由内而外,迅速腐朽崩塌。

大明虽然同化各族,统一语言,统一文字,但真正想要做到同化,非百年无法做到。

或许朱慈踉自己还在位的时候,他能够保证大明绝对不会崩塌,甚至他的下一代在他一手培养下,他也能保证,但再下一代呢?没有竞争对手,没有外敌,面对统一和富庶的大明江山,腐败和腐朽必然会接踵而来。

届时,别说仍旧保持世界的统一了,大明甚至不能保持此时此刻占有的疆域。

特别是欧洲各国,发展至今,欧洲各国已经开始滋生民族主义情绪,大明如果现在就灭了欧洲,统一世界,甚至百年都不一定能够同化欧洲,只要大明稍有动乱,欧洲便可能会反叛四起,各国再度复苏。

其实,中东的情况跟欧洲相差不大,因为宗教信仰的缘故,中东各族更早就滋生了民族主义情绪,更加的顽固,大明同化中东就得倾国之力,哪里还有多少精力去同化欧洲?

况且,还有非洲中南部大陆呢?那里或许不下上亿的黑人,大明要统一世界的话,也去占领吗?将黑人也同化?这一点,朱慈踉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他根本不想这么做。

至于人道毁灭?说得好听,面对可能上亿,甚至更多的人黑人,大明要出动多少军队去毁灭,大明又如何向这些军队的士兵解释,甚至向整个大明的十亿百姓解释,到时候因为过重的杀戮,大明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会被污染。

如果还是战争连年的情况,这点‘污染’或许能够承受,但如果是在大一统的情况下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对百姓心性,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太巨大了,只会加速大明整个的腐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如果说还有一条可以在统一之后,长久保持统一的制度,那只可能是所谓的‘民主’制度,最高掌权者不再是世袭,便会尽可能的减小从最高掌权者的腐败。

朱慈踉未必不能在他逝世之前强压大明皇室放弃最高掌权,退居幕后,只做名义上的君主,所谓君主立宪制。 шшш ▪ⓣⓣⓚⓐⓝ ▪C〇

然而,你让刚刚统一世界的大明搞所谓的‘民主’?别说中东和欧洲各族了,那个时候,可能东南亚,印度等地都没有能完全同化,‘民主’只会更乱,一样无法长久。

‘民主’需要的是普通民众在某一时期自发的领悟和追求,只有这样,‘民主’才有用。

统一既然无法长久,甚至可能连现有的疆域都保持不住,让华夏的疆域也可能因为一场动乱而缩回中原一带,那么统一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明哪怕强盛无比,也还需要敌人,更需要竞争对手,正是因此,朱慈踉很早就放弃了把欧洲也灭了,以此来统一世界的打算。

统一世界和就此停滞,朱慈踉选择了停滞。

当然,哪怕大明不打算统一世界,在现阶段也必然要先通过这场战争,碾压欧洲各国军队,打得欧洲各国心服口服。敢向大明组织反明联盟军,这是非常严重的挑衅,要让欧洲各国付出代价,打出大明的威严!

直至十月二十日,四十三万明军全部开到君士坦丁海峡以东,与海峡西面君士坦丁堡的欧洲反明联盟军隔海峡对峙。

而欧洲反明联盟军方面,因为畏惧大明的强大,各国都不敢再有所保留,不得不增兵,加强军事实力,最终又有三十万欧洲各国士兵被抽调前来君士坦丁堡,反明联盟军达到百万之众,其中五十五万拥有步枪和新式大炮的新军,英西荷法葡,神圣罗马,奥地利等七国几乎将国内仅存的新军都全部调来了,而剩下的四十五万则是燧发枪军,哪怕整个欧洲历史,也从来没有过这样庞大的联盟军数量。

说到底,还是满清在明军的进攻下太过迅速的灭亡,吓到了欧洲各国。

满清的实力,在开战的时候,以英西荷法葡,神圣罗马,奥地利等七国为主的欧洲各国都有所了解,两百万清军,其中五十二万拥有步枪的新军,十六万燧发枪军,一百多万冷兵器军,但却不是明军的对手。

欧洲各国或许能够认为是满人野蛮,不太会使用热武器作战的缘故,可是各国更不敢小瞧明军的战斗力,不管是两次超级大海战还是美洲大陆之战,亦或者是三万明军远征法兰西之战,都明明白白的展现出明军是何等的强大,各国不得不尽可能的高估明军的战斗力,所以各国不敢有所保留。

这一场大战,关乎欧洲的生死存亡,百万联军对四十三万明军,联军的数量是明军的两倍多,也只有这样绝对优势的数量,才能给联军上下带来一定能够胜利的自信。

不管是明军主动攻击还是欧洲反明联盟军主动攻击,都必然要跨越平均宽度两公里的君士坦丁海峡。

夺取制海权的一方,毫无疑问将是进攻的一方,爱琴海和君士坦丁海峡将是争夺制海权的关键地点。

十月二十二日,一支由一百艘钢铁战列舰组成的大明舰队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之后,从美洲大陆巴拿马港来到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以西一百公里外的欧洲临近海域,目标直指地中海——

第828章 明军趁火打劫第60章 山海关大战第1065章 欧洲第一次反明联盟军第1068章 爱琴海海战二第154章 争论与妥协(下)第349章 拒绝荷兰人的求和第1025章 多尔衮的忧虑第832章 沙俄大军入侵第93章 吐血三升(下)第127章 应龙军北上第124章 县衙泣血第900章 太平洋内湖计划第402章 灭绝人性的张献忠(三)第536章 大明中央银行(二)第440章 多尔衮秘密讨伐吴三桂第522章 朝鲜世子的愤怒第448章 北伐前夕(二)第593章 朝鲜国王投降(二)第250章 抚恤事宜第609章 安南军溃败第798章 全歼西班牙军队(三)第937章 凄惨溃败(二)第347章 轻而易举第1006章 进攻巴黎(三)第171章 红娘子入河南第578章 攻陷平壤(上)第608章 大战第347章 轻而易举第718章 陈秀秀被掳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677章 定王与啊蜜儿公主(三)第740章 杀戮之夜(三)第511章 密谋起兵第1041章 重兵云集第117章 决战(下)第47章 隐忍(下)第394章 黎州城外的大战(二)第232章 雨夜惊变(一)第516章 四方皆定第238章 鏖战徐州(四)第296章 遍布整片大地的火焰第991章 东胜神州论(二)第187章 决死之心第948章 第二次欧洲联合舰队(二)第389章 清军偷袭黎州城第138章 对峙第1006章 进攻巴黎(三)第528章 巡察科技院第869章 马六甲大海战(七)第392章 李定国接管黎州第325章 郑森回泉州(二)第939章 横扫南美洲(一)第805章 占领澳洲(五)第1065章 欧洲第一次反明联盟军第728章 ‘洪荒’出世(一)第572章 鸭绿江口海战(二)第252章 军制革新(二)第4章 兵临城下第436章 陈秀秀接掌火器局第791章 吕宋岛之战(一)第102章 陵谷伏击战第635章 攻入长野第845章 莫卧儿帝国的悲剧(二)第396章 清军入成都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432章 追击(三)第367章 悲惨的李自成(一)第244章 多尔衮最后的疯狂(三)第821章 决战阿拉平原(五)第26章 意外巨财第679章 大清灭波斯之战第851章 相持(一)第51章 火器制造局建立第683章 攻陷库尔要塞(二)第871章 联合舰队溃败第675章 定王和啊蜜儿公主(一)第336章 郑家的恐惧(一)第985章 清军大胜第830章 攻陷巴格达第403章 疯狂血杀第204章 济宁城破(二)第907章 英法西三国联盟第4章 兵临城下第126章 泰安之战第831章 沙俄帝国的愤怒第502章 血洗蒙古草原(四)第861章 壮烈(二)第871章 联合舰队溃败第602章 攻打倭国之议第57章 阎应元的机遇第108章 突变九江城破第1019章 满清与奥地利之战(一)第256章 锄奸(一)第143章 不甘寂寞的张献忠第123章 阎应元第208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战(一)第628章 伊藤家第714章 中兴九年第1013章 进攻君士坦丁堡第173章 君臣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