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提倡经商(二)

“辞官!辞官!刘宗周,你以为你这么威胁朕有用吗!”朱慈踉猛地站了起来指着刘宗周怒喝道。

“臣不是威胁皇上,臣是劝皇上!”话虽然是这么说,不过刘宗周的态度却依然坚决,毫无一丝改变。

“皇上,臣黄道周也坚决不能同意!”黄道周也跟着跪了下去。

“臣等也不能同意!”另外十几位朝臣也一同跪了下去。

“你,你们----”朱慈踉气得脸色有些铁青,却不能真正发作。

刘宗周和黄道周等十几人虽然不多,但却是极为忠心于大明的一群人,一心都为大明着想,他们一根筋的认为,商人就私自私自利的代表,提倡经商就是提倡自私自利,会毁了大明,正是因此他们才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

虽然有些怒,但还不至于让朱慈踉失去理智,他还真不能一气之下允许刘宗周等人辞官,朝堂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朱慈踉也不希望真个背上一意孤行罔顾朝堂的名声。

“算了,广开商路,提倡经商的事朕一定要做,这是为了大明更加繁荣着想,绝不是害了大明,伤害百姓,朕在此跟诸位打一个赌,提倡经商五年后,天下的粮食,食盐,布匹等事关百姓生计的重要衣食价格对比当前至少下降一倍,同时每年为大明的国库增收三千万两银子以上,若是不能,朕便向诸位爱卿认个错,并收回提倡经商的旨意如何?”这已经是朱慈踉最大的让步了,同时也是朱慈踉布下的一个陷阱。

朝堂一片寂静,他们想不到皇上竟然会妥协,要知道,当年身为首辅的马士英这么做都没能让皇上有一丝妥协。

“皇上所言可是当真?”刘宗周等人想了想问道。

“自然当真!”朱慈踉笑着保证道。

“既然如此,那臣等便记着皇上此言,若五年后天下粮食,食盐,布匹等主要关乎百姓生计的物品价格不能真如皇上所言至少下降一倍,并且每年为大明国库增收三千万两以上的银子,还请皇上不要忘了今日之言,同时皇上还要保证,今后若有任何重大的事情,皇上要是不能做到半数以上朝臣同意,便不能够一意孤行!”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人都清楚朱慈踉的性格,知道朱慈踉能做出这样的让步已经很难得了,再逼迫下去的话,和可能适得其反,同时他们也并不是什么不懂变通的老顽固,他们想得很简单,若是提倡经商真的能令关乎百姓生计的衣食都降下至少一倍的价钱,那么确实是对百姓有利的,也是对大明有利的,他们便不反对。

刘宗周等人不反对了,钱谦益等大部分文武百官也另外跳出来反对。

虽然一些官员还是觉得不舒服,但他们觉得,就算皇上提高商人的地位,提倡经商,也不可能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将那几样东西的价格全部降低至少一倍以上同时让国库每年增收至少三千万两银子,这根本没有可能,食盐和布匹还好点,国库增收也说得过去,但粮食的价格就绝对不可能了,毕竟大明的田地只有这么多,每年只能出产那么多粮食,年年有百姓挨饿,价格怎么可能降得下来,更别说也降下一倍以上,那得大明至少多产近半粮食出来,有可能吗?

反正几乎所有官员都觉得不可能,他们之所以没有任何人再出来反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要用这五年的时间,让皇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一意孤行了。

朱慈踉一看百官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心里在盘算些什么了,看来他挖的陷阱,所有人都跳进去了。朱慈踉不是轻易下赌注的人,他既然敢说出口,便有绝对的把握,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商业繁荣之后对大明产生的影响,食盐和布匹降价是必然的,带动国库增收也是必然的,至于粮食,有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三样东西存在,更是必然的。

百官们没有人懂得甘薯,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究竟如何,要不然他们肯定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

“既然诸位爱卿都不再反对,那么从即日起,朕便立刻颁布圣旨,宣告此事!”朱慈踉欣喜的笑道。

“皇上圣明!”百官齐呼,便是默认了。

当日,朱慈踉便下发圣旨,并命人将皇榜张贴到各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中兴二年七月-----”

大意便是从今日起,放开所有对商人的限制,今后商人不仅可以穿丝绸了,也可以用两匹以上的马出门,更重要的是,商人也可以考科举,并获得功名了,只不过商人虽然可以获得功名,有功名见官不跪,但仍不可入朝为官,对于这一点,朱慈踉依旧是要限制的。

朱慈踉虽然急着繁荣大明的商业,可并没有糊涂,商人不得兼任官职,官员不得从商这一点他还是不可能放开的。

商人兼任官职便是钱权合一,连官商勾结这个词都不必存在了,况且商人总是忙于赚钱,根本没有半点可能一心一意的做官,便更不可能一心一意的为百姓着想,官员同样如此,若是做了官员又去经商,同样不可能在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了,所以,官与商始终还是要分开的。

虽然朱慈踉依然没有做到完全彻底的放开对商人的限制,但这对于商人或者有经商意向的人而言,也是极大的鼓舞了。

许多商人经商从此不再因为怕降低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偷偷摸摸的了,以至于圣旨下发的当天,便有许多富商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穿上华贵的丝绸,驾着三匹,四匹,甚至八匹马拉的车外出炫耀。

商人的炫耀无疑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经商的人日益增多,就连一些穷困的宗室,勋贵等都忍不住经商去了,大明的商业因此越来越繁荣,各种各样推陈出新的技术带来了各式各样物品产量的激增,百姓们购买东西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便宜,单就食盐价格而言,原本每斤食盐至少两三百文钱,商人逐渐增多了之后便成了一百文,一直到数年后甚至十几文钱一斤,比朱慈踉原先承诺的价格至少降下一倍还多。

百姓们获利的同时,心里的怨言也渐渐减少了。

第203章 济宁城破(一)第1049章 伊斯法罕之战(一)第1002章 对法战争第521章 转变对待属国的方式第28章 刺杀第980章 奥斯曼帝国的惨败(三)第646章 铁路大动脉(一)第430章 追击(一)第646章 铁路大动脉(一)第195章 第二次亲征开始第1039章 实力大增的满清第455章 兵入山东第562章 满人与波斯帝国之战(二)第303章 战场逆转(一)第509章 清剿汉奸残余第481章 决战燕砀山第1048章 兵临伊斯法罕第646章 铁路大动脉(一)第749章 进攻缅甸第952章 铁甲舰倾巢而出第973章 决战大马士革第4章 兵临城下第696章 波斯帝国灭亡(三)第587章 决战九云岭(二)第519章 朝鲜来使第132章 最后一战到来第324章 郑森回泉州(一)第994章 查扣与驱逐(一)第218章 激战薛城(二)第308章 潞王之败(三)第1027章 紧迫第115章 决战(上)第770章 围歼暹罗大军(三)第721章 陈秀秀的恨意第832章 沙俄大军入侵第551章 关门打狗第828章 明军趁火打劫第308章 潞王之败(三)第448章 北伐前夕(二)第300章 九江城外的大战(一)第407章 惨烈(二)第321章 海军(一)第139章 救济难民第1065章 欧洲第一次反明联盟军第170章 清军退兵第197章 多铎的恐慌(一)第813章 神权与王权(一)第157章 ‘洪公子’第796章 全歼西班牙军队(一)第887章 说服莫卧儿皇帝第126章 泰安之战第851章 相持(一)第683章 攻陷库尔要塞(二)第410章 天降援军第1027章 紧迫第790章 进攻吕宋岛第248章 回京第738章 杀戮之夜(一)第807章 超前第196章 形势!第189章 骑兵对决(下)第585章 进攻汉城第905章 进攻北美十三州(二)第85章 山雨欲来第997章 法国人的不甘第154章 争论与妥协(下)第872章 悲惨的联合舰队第621章 乞降第335章 俘虏荷兰船队第948章 第二次欧洲联合舰队(二)第205章 济宁城破(三)第511章 密谋起兵第796章 全歼西班牙军队(一)第506章 大军凯旋第88章 大婚第1079章 对满人的安置第776章 杀往仰光第559章 占领穆尔卡拉城(一)第794章 吕宋岛之战(四)第978章 奥斯曼帝国的惨败(一)第609章 安南军溃败第1005章 进攻巴黎(二)第937章 凄惨溃败(二)第994章 查扣与驱逐(一)第981章 奥斯曼帝国的惨败(四)第795章 吕宋岛之战(五)第498章 混乱第1011章 出兵奥斯曼帝国第870章 马六甲大海战(八)第1075章 绝望的欧洲第1036章 欧洲对新式火药的发现第605章 兵临城下第662章 准格尔投降(二)第747章 血流成河(一)第1024章 清奥间的联姻第483章 决战燕砀山第30章 淮安城下(下)第806章 占领澳洲(六)第432章 追击(三)第540章 大明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