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京畿局势

“报督师,山西巡抚耿如杞、太原总兵张鸿功因纵兵劫掠百姓,被朝廷逮捕下狱。”从京城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孙承宗勃然大怒,猛拍桌子站起来:“身为大明官兵,如今国家有难,不思忠君报国,保护我大明百姓,反而劫掠百姓,如此官兵,与建奴何异?”

李老二知道其中原因,还不是因为朝廷穷得没有银子了,那耿如杞和张鸿功奉命进京勤王,可是朝廷缺少银子,于是兵部的人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命令山西勤王军队先至通州,第二天调守昌平,第三天又调守良乡。按照大明当时的规定,军队到达汛地的当天不准开粮。于是进京勤王的山西兵三天调了三个地方,三天没有领到口粮。

耿如杞和张鸿功从太原远道而来,那个年代又没有铁路,山西兵全凭徒步走来,从太原到北京一千多里路,按照当年的行军速度,走半个月到都算很快的。

山西勤王大军在路上走了半个多月,自身携带的粮食早已耗尽,饥肠辘辘的山西兵三天换了三个地方,一粒粮食都没领到。饿极了的士兵没有办法,既然朝廷不肯给粮食,那么我们自己想办法。于是在良乡附近劫掠粮食。

崇祯皇帝听说明军劫掠百姓,龙颜大怒,下令锦衣卫缇骑去良乡,逮捕了耿如杞和张鸿功。

原本山西抚标营和太原营的明军,都是精锐部队。如今见到巡抚和主将被抓了,这群山西兵干脆不干了,全部放弃了良乡,逃回山西。

这件事的后果十分严重,因为驻守良乡的明军全跑光了,皇太极来到良乡后,只用了一日时间就轻松就攻克了良乡,良乡知县被杀,临时组织起来抵抗的民壮全部被屠杀,后金军入城后大肆劫掠,老人和反抗的男子被杀,女人、小孩和男丁被掳掠走,金军在城内大肆抢劫一番,抢得钵满盆满的。

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这五千精锐明军逃回山西后,听说耿如杞和张鸿功被杀的消息,一怒之下便投奔了高迎祥,成为了闯军的精锐主力。

陕西兵也发生了兵变,陕西勤王的边军到了京城无人供粮供饷,几天后近万人马一哄而散,抡起两条大腿往回跑,全逃回陕西了。之后那些陕西兵和山西兵的结局一样,都摇身一变,变成了闯军,陕西局势更加溃烂。

两路勤王大军跑了,林丹汗又是刚刚和土默特人打了一仗,虽然胜了,却是惨胜,林丹汗损失惨重,折损了三万多人。已经自身难保的林丹汗根本就不可能来救援,京城的勤王大军只剩下袁崇焕的关宁铁骑。

想到了这里,李老二心中有了个想法:这些人不是准备去投奔高迎祥吗?与其让他们去投奔高迎祥,还不如我抢在高迎祥之前,把这批兵给招过来。

良乡被后金军攻破的消息传来的第二日,又传来了房山县令开城投降的消息。房山县令被后金军吓破了胆,带着当地三名生员,主动打开了城门投降。后金军进入城内,在良乡和房山附近大肆劫掠,俘获百姓众多,劫得金银财宝、粮食牲畜不计其数。

三日后,后金军又攻破固安,驻守固安的明军一员副将两员游击投降,后金军攻入固安,屠杀了一万多百姓,其余的百姓均被掳掠为奴。

若是这个时候,林丹汗趁着女真人在关内劫掠的时候,对科尔沁蒙古出兵,可以一举消灭科尔沁部。可是林丹汗这家伙此时却在和土默特人过不去,他恨不得抓住土默特汗俄木布,把他碎尸万段,结果就错过了进攻科尔沁的好机会。

等到林丹汗想到回头去对付科尔沁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皇太极调兵过来打他,林丹汗一路败退,最终死在青海。

“督师,良乡、房山、固安诸县落入贼奴之手,数万百姓被杀,十数万百姓被掳,我军当主动出击,救回被掳百姓,夺回被掠粮食财物。我军以雪地车营搭载步兵,下官同曹将军共率骑兵配合步兵作战。我们不是新铸了两门野战炮?刚好可以拉出来,拿建奴来试试炮的威力!”李老二向孙承宗提议道。

但孙承宗还是担心:“若是我军离开通州,贼奴趁机大举进犯通州,又该如何是好?”

李老二根据记忆中的己巳之变进程,判断了一下时间,对孙承宗说道:“督师,贼奴攻克固安之后,应当会抵达卢沟桥。袁都督的关宁铁骑会在永定门外同建奴激战,牵制住建奴主力。我们可以趁机出兵,奇袭固安。以下官判断,贼奴自良乡等地劫掠的部分物资和百姓都会藏于固安城内。而建奴主力在卢沟桥,固安只有蒙古人驻守。我军若奇袭了固安,可救回部分百姓,夺回部分财物。”

“为何李将军就判断如此肯定?”孙承宗摇了摇头。

李老二向孙承宗讨要了地图,在桌面上打开地图,又取来红色和蓝色贴纸,在地图上贴出了后金军的进军路线,贴出关宁军的路线,最后又贴出了后金军的撤军路线。

后金军的进军和撤退路线,都是他根据前世里的记忆略经修改制出的。

“督师,建奴此番入寇京师,只不过是为了捞一把便走,他们不会长久逗留。原本建奴撤退路线应该是走通州最近,但我军驻守通州,建奴在通州吃了一个大亏,必定不敢再走通州,而是会绕道香河,避开通州出关。更何况,末将奇袭固安,无须太多人手,只要曹将军的两千人马,再配备一千火器营配合即可。”李老二指着地图说道。

孙承宗盘算了一下,李老二自己带走自己本部的六百人马,再把曹文诏的两千人马调拨过去,外加自己的一千神机营士兵,这样调走的不足五千人,留守通州的明军尚有杨国柱的五千保定兵,尤岱的两千余骑兵,侯世禄的三千密云兵,加上守城民壮一万余人,守住通州应该没问题。于是孙承宗点了点头答应了:“好,那就依李将军的计划行事,能救多少大明百姓算多少,能杀多少建奴算多少。只是老夫担心,你不到五千人,倘若遭遇大队建奴,如何抵御?”

“回督师,倘若大队建奴来袭,末将不和建奴正面交锋,转身就走。”

第781章 大清使团第150章 商队遇流贼(上)第814章 积极备战第798章 南京内应(下)第585章 趁火打劫第759章 俘虏炮灰攻城第356章 攻打汉阳第565章 贼将军左良玉(上)第379章 塞北战事再起第230章 复社第510章 反攻突破(中)第118章 通州之战(四)第674章 抵近城下第54章 爆破炸营第423章 大搬家(上)第152章 流贼夜袭第825章 考城拦许贼第384章 乌真超哈兵(三)第912章 兵临广州城下第919章 伏击何腾蛟(上)第222章 金门总兵府第860章 桂王朱由榔第744章 保释金第394章 火烧草原(一)第674章 抵近城下第837章 水骑配合(四)第589章 闯军抵开封第272章 丛林搏杀第729章 再遇陈永福第674章 抵近城下第391章 忽悠罗刹人第689章 湖广争夺战(一)第836章 水骑配合(三)第615章 松山突围(中)第468章 神骑兵再显神威第899章 炼焦厂第524章 拦截清军(二)第156章 收编军户(下)第778章 交保释金可出狱第491章 孙之獬降清(上)第453章 隔桥对峙第384章 乌真超哈兵(三)第587章 福王之死第1019章 收复京师第714章 贼军追兵(上)第330章 多尔衮获救第570章 攻寨攻城第392章 争取时间第291章 遭遇后金使团第345章 鄂伦春部落第276章 准包衣推车第490章 清军要攻济南第13章 前往大安口第928章 联合大西军第929章 大西军闯军联手第542章 比穷大赛(上)第582章 洛阳之战(上)第637章 给王辅臣设套第89章 通州防御计划第891章 东江之战前夕第467章 重骑对碰第668章 荆江水战(上)第251章 商队遇袭第476章 一石二鸟第554章 钱家农庄(上)第498章 诡异的村子(下)第400章 劝降第449章 清军再入寇(下)第569章 滚雪球的闯军第316章 夜袭岳托大营第706章 轻骑赴京第897章 广东钢铁公司第256章 两道圣旨第889章 解决卫所问题第315章 夜杀古禄格第553章 常熟钱谦益第539章 变卖家当第381章 奉命降请第529章 打士绅烧地契第158章 再会曹文诏第730章 轻敌遭败第637章 给王辅臣设套第675章 攻上城头第687章 朝廷猜忌第207章 运河中都第825章 考城拦许贼第501章 防炮沙袋第113章 铲除后金细作第362章 摧毁高丽船场第402章 大军集结漠西第395章 火烧草原(二)第497章 诡异的村子(上)第49章 金兵追杀难民第64章 浑水摸鱼第41章 降卒攻城第878章 打土豪分田地(一)第124章 蒙古炮灰(中)第87章 宣旨封赏第928章 联合大西军第87章 宣旨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