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东林jian商

王元雅的奏折和四颗女真鞑子的首级已经送到京城,还有遵化一些已经招供的汉人细作,也被押赴京城。

之前袁崇焕曾经上奏,说建奴可能会从大安口入寇北直隶一带劫掠,那份奏折并未引起崇祯皇帝的重视。可是这次王元雅又上奏此事,还有建奴人头,和抓住的细作,这一系列证据摆在面前,崇祯皇帝不能不重视此事。

朝堂上,争吵声不断,崇祯皇帝面无表情坐在龙椅上,王承恩站在一边,台下的官员们争论不休。

礼部右侍郎温体仁站出来,双手持朝笏,向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深深一躬:“陛下,当务之急当调遣关宁铁骑入大安口,加强大安口防御。”

但温体仁话声未落,内阁首辅却韩爌站出来,跪在地上磕头道:“陛下,万万不可调袁崇焕入大安口!袁都督镇守山海关,倘若关宁铁骑擅离山海关,建奴若是从山海关长驱直入,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既然韩爱卿不肯调关宁铁骑入大安口协助防守,那你倒是,又有何破敌良策?”崇祯皇帝盯着韩爌问道。

韩爌是一个东林党的党魁,和大部分的东林党人一样,只懂得嘴炮,又如何懂得治国,强军,御敌之策?他一时间居然答不上来,只是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陛下恕罪,微臣只是觉得调关宁军离开山海关不妥,却不知该调何人协助大安口合适。”

崇祯转头看着兵部尚书王在晋:“王爱卿,汝乃兵部尚书,可有制敌良策?”

王在晋吓了一大跳,连忙站出来,双手持朝笏向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深深一躬:“陛下,微臣之策是招募四万民壮前往大安口修城,驻守。”

“征募民壮修城?可是朝廷哪有银子?”崇祯脸色很不好看。

翰林院掌院陈演站出来奏报:“陛下,可令北直隶各府县加派修城税。”

加派修城税,各地方官员又能从中牟利,陈演这个提议,自然是受到群臣欢迎。但这个建议不知道又要加深百姓多少负担,那就不是东林党的事情了,反正只要加税别加到和他们利益一起的商人头上就好了。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武将和勋贵受到严重削弱,文官趁机夺权。文官集团从此和商人集团沆瀣一气,由商人集团出资,文官集团出谋划策,很多文官自己都经商,所以明末商业税一直征不上来。

万历皇帝派遣矿监和税监收取矿税和商税,被刚刚正不阿的东林党斥责为与民争利。后来天启用魏忠贤收商税,更是被骂成昏君重用阉党。

吏部尚书王永光上奏道:“臣有本上奏。”

崇祯板着脸问道:“王爱卿何事上奏?”

王永光道:“右佥都御史刘策并大安口总兵张士显弹劾遵化巡抚王元雅并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两人在遵化城内纵兵扰民,滥抓无辜商人,民愤极大,当严惩此二人!”

真实历史上,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中,王元雅和朱国彦都算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那刘策却是弃关逃跑的东林党人,可是现在历史发生了变化,王元雅和朱国彦抓捕的一批商人当中,有些人同刘策有说不清楚的瓜葛,刘策居然弹劾这两人,实在是令人痛恨。

“臣附议!”陈演也站出来道。

“臣附议!”一干东林党人纷纷站了出来。

崇祯大怒:“因为城内混入建奴细作,王爱卿同朱爱卿斩杀建奴细作,抓捕同建奴勾结的非法奸商,何罪之有?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说完,崇祯一甩袖子站起来。

朝堂上的群臣纷纷跪地,刚正不阿的东林党官员们纷纷冒着挨廷杖的危险上奏:“陛下,王元雅并朱国彦二贼纵兵扰民,诬陷无辜百姓,若是不严惩此二贼天理不容!”

崇祯并没有意识到他在铲除了魏忠贤之后,应该让王承恩取而代之,他不但没有,反而被文官忽悠得削弱了厂卫,如今的朝堂,几乎是东林党的一言堂。文官们出的主意基本上是祸国殃民的馊主意,崇祯这皇帝才当第二年,财政收入已经是入不敷出,内库的银子流水一样往外花出去,进来的极少。可是下面那些官员,哪个不是富得流油?

“建奴要入寇了!”但崇祯还未找到对策的时候,整个北直隶都已经在流传这这个惊人的消息。

邬福贵,是一名在京城生活的小民,在一家客栈当店小二,以打工为生。这天上午,忙碌了一夜的他刚刚下工回到家里,家中婆娘就告诉他:“家里存粮不多了,建奴要入寇,你赶快去买点粮食存在家里。”

邬福贵拿了银子,去了街上去买米。他来到位于东便门的东安米铺,却见到大门口上面挂着“今日无米”的大牌子。

“小二,今天怎么没米卖了?”邬福贵问道。

店小二有气无力的说道:“这位客官,您不知道建奴要入寇了?京城内外,所有人都在抢着买米呢,哪里还有米卖?”

不甘心的邬福贵几乎问遍了所有的粮店,居然都没有米出售!

这些在京城的米店,都是朝中有人的大铺子。这些同气连枝的大铺子几乎垄断了京城粮米交易,价格自然也是看他们的心情。

放在平时,这京城粮商虽然价格黑心一点,但一向都是生意兴隆,如今各地大灾大乱不断,就连京城天子脚下也不安稳。

后金军队即将入寇,很多人担心到时候没有饭吃,人心惶惶之下,自然都想着买一些米面回家储存起来,以备后金入寇北围城时不会饿死,所以这几日来,京城各大米店更是变得人声鼎沸起来。

这年头,对于这些奸商来讲就是机遇,其实这些粮商手中都有米,但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卖出手中囤积的粮食,因为后金女真即将入寇,到时候城外会有多少人涌入城内逃难,把粮食囤积到那时候再出手,利润可以翻多少倍。大家都在囤积粮食的时候,倘若这时候有粮商哪怕是抬高价格出售粮食,都会被视为破坏行规,轻则店被一群泼皮砸了,或是惹上官司;重则夜间被匪徒闯入家中取了脑袋,甚至被灭门!

那些奸商都在朝中都有后台的,大部分后台都是东林党官员。

李老二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提供的情报,崇祯皇帝还没找到应对之策,反而让京城那些奸商提前一步做好囤积粮食的准备!

第530章 士绅商人炮灰(上)第845章 大清版萨尔浒第338章 掳掠生女真第214章 前往杭州第29章 歼灭晋商商队第919章 伏击何腾蛟(上)第176章 出兵剿贼第855章 扬州大捷第391章 忽悠罗刹人第619章 收服曹变蛟第488章 卢象升南下第133章 谋取固安第886章 民兵训练第314章 古禄格大汗第931章 再施离间计第712章 皇宫失火第733章 援军至天津第759章 俘虏炮灰攻城第394章 火烧草原(一)第438章 巨鹿难民营第146章 密谋逃亡第103章 蒙古轻骑的追击第527章 生擒罗洛宏第527章 生擒罗洛宏第202章 祖大寿获救第79章 送俘虏给林丹汗第535章 献俘仪式第370章 左家匪兵(中)第165章 归化城第417章 奔袭镇安堡第194章 再回塞外第502章 清军重围第310章 大金运粮队第448章 清军再入寇(中)第361章 雇佣军(下)第834章 水骑配合(一)第400章 劝降第915章 广州内应第860章 桂王朱由榔第664章 张献忠弃武昌第743章 阉狗杀人了第223章 郑家铁匠铺第764章 抄查高邮士绅第237章 水下导火索第736章 出使闯营(中)第621章 战贼骑(二)第273章 不让鞑子休息第39章 头破血流第208章 两淮根据地第419章 便宜大舅子第355章 皮岛第157章 新城寨建设第519章 夜袭岳托(三)第313章 瓜分战利品第495章 先除卢象升第813章 侯恂侯方域第50章 引开金兵第538章 祖制不可违第35章 伏击哨骑第350章 登船出海第508章 蒿水桥之战(六)第469章 高起潜第205章 女真战察哈尔第853章 火烧扬州(四)第677章 巨寇之死第68章 遭遇哨骑第594章 闯王受伤第597章 开封之战(下)第887章 公审大会第874章 少林五祖第126章 皇太极认怂第1016章 攻打保定第128章 改进火炮计划第655章 战左贼(上)第672章 沈云英第96章 神机箭夜袭第19章 情报换牧奴第86章 回明遭拒第738章 吴三桂的选择第890章 鑫源堂广东分号第864章 赣江水战(下)第905章 东江口之战(中)第368章 各方反应第363章 夜袭水师大营(上)第193章 流民中的匠户第158章 再会曹文诏第622章 战贼骑(三)第154章 边军造反第472章 高阳之战(下)第660章 发兵武昌第925章 张献忠之死第520章 夜袭岳托(四)第905章 东江口之战(中)第77章 关宁铁骑第865章 赣州之战前夕第1章 范家商队第296章 凤阳遭贼第31章 后金大营第896章 惠州铁行第726章 顺军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