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南方盛世

所有的珍珠最值钱的还是合浦珠,那是产于北部湾的海水珍珠。目前李国栋还没办法在海边取得据点,若是有办法在海边立足,他会考虑海水养殖珍珠。

这段时间之内,王全又从附近遭到水匪祸害的村民中招募了三百多名渔民子弟,把他们编入了城寨护卫队之中。与此同时,由张世文和吴昊等人带着青壮上山砍伐木头,砍来的木头泡在护城河内,准备用来造船所用。

“我准备带人去江南了,你在这好好练兵吧,另外再探好贼寇的老巢。等我回来,我会亲自带水师去剿了这股水匪。”李国栋交代完事情之后,便离开刘大德庄,前往江南。

李国栋带着一行人沿着河岸徒步行走,回到淮安,再从淮安码头登船,沿着运河南下。或许是他们身上的杀气震撼了附近的水匪,李国栋他们无论是去斗湖还是回淮安,路上都没有水匪敢靠近。毕竟上了战场,杀的人多了,匪徒远远看到都会害怕。

船只经过扬州城,李国栋心血来潮,吟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大哥好文采啊!”韩大山拍起马屁。

“这不是我做的诗,我还没有这个水准,这是宋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扬州到瓜洲不过二十余里,瓜洲同南京一水之隔,到了扬州,也就快到江南了。”

放眼望去,已经可以看到扬州巍峨的城墙了。从京杭运河往西拐进一条小河,船只可以直抵扬州城下。

船只拐进了通往扬州的小河,比起赤地千里的北方,这里简直是人间天堂。十里栽花当种田,扬州更多的是意趣和奢华。不时有妙龄少女划着扁舟而过,袅袅的歌声回荡悠远。古人云,烟花三月下扬州,此时正好是三月。

瘦西湖畔,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湖上垂柳摇曳生姿,如青烟,似绿雾,舒卷飘忽,妩媚至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阳春三月,正是芍药划开的季节,二十四桥依然在,千朵芍药为谁开?绿色的柳树,红色粉色的芍药,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

“大哥,听说这里的瘦马很有名,大哥要不要买些回去?”韩大山问了一句。

比起瘦西湖之名,扬州的瘦马之名更是名满天下,不知多少男人心向往之,又不知有多少男人不远千里迢迢前来扬州采买瘦马。

小秦淮河,和南京秦淮河相比,正是秦淮河的再现。岸柳如烟,桃花映水,美丽的少女坐在船头,手指轻轻拨动琴弦,让激越悠扬的笛韵追着小秦淮河的清波。

“你都成亲了,还想着扬州瘦马!我们银子宝贵,可不是随便浪费的。等以后我们有了更多银子,你可以随便挥霍也没人管你了。”李国栋对扬州瘦马可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北方已经是饿殍千里,烽烟四起,国家都快灭亡了,而且这次不仅是亡国,更是亡天下!李国栋哪有心思风花雪月。

盐商和士子们正沉浸在扬州小秦淮河万种风情之中纸醉金迷,可是他们哪里能够想得到,这种好日子过不了多少年了,现在是崇祯五年,还有十三年,清军南下,扬州十日,异族的屠刀就会降临到他们的头顶!

清军趁着顺军攻入京师,吴三桂打开山海关的机会入关,攻入京城。可是入关之后的清军也受到粮食紧缺,银两不足的困惑。但是清军可不像崇祯皇帝那样不收士绅之税。北方的士绅收不出什么税了,于是干脆下江南来抢!

还是抢劫来钱最快,南下的清军一路挥舞着屠刀,杀了个尸山血海,可怜那些江南士绅忽悠大明皇帝,免了自己的赋税,崇祯皇帝根本无法从他们身上收到税收。这些士绅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最终都白白便宜了异族侵略者!

看着扬州城内那一座座豪华的园林式住宅,各种滋味泛上李国栋的心头。那些盐商和士绅被清军一刀砍了,只能说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活该!可惜城内多少无辜百姓也为他们的自私而白白断送了性命。

李国栋在扬州并没有多逗留,他的盐引都给王全来代理,而王全带着难民筑城,盐引又交给了赵峰打理,从淮安、扬州盐商手里购买食盐的事情由赵峰来做,李国栋只是路过扬州罢了,他的目的地是南京和苏州等地,甚至还打算跑一趟福建,希望能够获得一批改良过的番薯,带去北方种植。

王全和赵峰去了南方,都没找到番薯,那是因为他们没去福建。李国栋搜索前世里留在脑中的记忆,他隐约记得,广东是一五八零年开始种植番薯,福建是一五九零年开始种植番薯,浙江南部在一六零八年开始种植番薯。

只是一开始番薯未得到改良,在浙江南部种植出来的番薯只有手指头般大小。经过一代代改良,终于可以适应的时候,大明却没有在北方推广。

徐光启就曾经推荐过,希望能大面积种植番薯,可惜没能实行。等到明朝灭亡,番薯才逐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最终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白白便宜了异族统治者,也使得胡虏无百年之运的魔咒被打破,两百多年的满清统治,最终导致了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

李国栋在扬州城外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客栈,和弟兄们将就着住了一夜,次日一早便乘坐一艘官船前往南京。

船从瓜洲驶出运河,进入长江,往上游航行一小段路便到了南京。

官船到南京三山门,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水西门,守门士卒检查了李国栋的腰牌,支付了一些银子,便通过一座水闸进城了。

秦淮河从南京穿城而过,船只可以直接驶到城里面。这里的繁荣更是超过扬州和淮安,人烟繁茂,处处金粉楼台,秦淮河上画船穿梭往来,近处河房青瓦粉壁,远处各王府、寺庙红墙黄瓦,蔚为壮观。

街上行人都衣衫齐整,神情从容不迫,连卖花的婆子、挑担的力夫也面带笑容,并无愁苦之色。

——

第四更奉上,特此感谢读者“终于有时间了”的万点慷慨打赏

第42章 城头攻防第407章 神兵对天兵(三)第478章 宣大总督陈新甲第857章 生擒多铎第292章 金军劫营第481章 救援高阳(三)第505章 蒿水桥之战(三)第500章 未卜先知第471章 高阳之战(中)第56章 击杀蒙古贝勒第388章 清军攻归化第688章 左贼抢粮第732章 终于安全了第10章 争夺粮食第735章 出使闯营(上)第407章 神兵对天兵(三)第804章 再陪崇祯用膳第281章 准备致命一击第392章 争取时间第68章 遭遇哨骑第928章 联合大西军第903章 白衣渡江(下)第327章 固守待援第267章 重炮显神威第608章 上海县第442章 俄木布嫁女第255章 损失惨重第440章 修缮高阳城墙(上)第252章 商队血战金兵第611章 海外产粮地第441章 修缮高阳城墙(下)第465章 三眼铳发威第227章 入股卷烟第21章 训练第892章 蛙人营奇袭(上)第519章 夜袭岳托(三)第858章 江西反正第887章 公审大会第501章 防炮沙袋第505章 蒿水桥之战(三)第112章 激怒皇太极第190章 难民筑城第911章 郑家军大胜第689章 湖广争夺战(一)第760章 攻打行宫(上)第384章 乌真超哈兵(三)第472章 高阳之战(下)第718章 路遇灾民(上)第689章 湖广争夺战(一)第36章 冷箭机关第442章 俄木布嫁女第705章 刘良佐拦路第638章 张书恒的场子第371章 左家匪兵(下)第564章 李自成出兵第504章 蒿水桥之战(二)第386章 击溃乌真超哈营第174章 范永斗遭难第132章 京畿局势第135章 夜袭固安(上)第40章 撞上硬茬了第410章 清军突围(上)第359章 高丽水师第732章 终于安全了第518章 夜袭岳托(二)第504章 蒿水桥之战(二)第651章 淮河岸边第176章 出兵剿贼第203章 商号卖马第483章 救援高阳(五)第402章 大军集结漠西第411章 清军突围(下)第601章 东林江南银号(上)第464章 多铎来了第680章 军户安置第124章 蒙古炮灰(中)第10章 争夺粮食第866章 公田和炒地皮第885章 组建民兵第393章 蒙八旗渡河第170章 练兵造鸟铳第465章 三眼铳发威第711章 京师城破第599章 俘虏无数第434章 大搬家(下)第280章 建奴攻入城了第574章 大洪水(下)第177章 三边总督洪承畴第489章 孙传庭入狱第149章 修建新寨第242章 水刑逼供第681章 集体婚礼第762章 攻打行宫(下)第151章 商队遇流贼(下)第186章 防御流寇第471章 高阳之战(中)第449章 清军再入寇(下)第800章 抓住朱由崧第578章 洛阳城内(上)第234章 七仙女诱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