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前往杭州

李国栋在南京又待了一段时间,赵峰带着商队从浙江回来,他们才会继续南下,因为在通州分手的时候,战马都交给商队的船只运走了。

“大哥,那个陈公子又来了,他带来了一批粮食呢,说是桐城产的,平价卖给我们。”这一天,李国栋在府内书房看书的时候,何兴进来禀报。

“陈卧子真乃我知己也!”李国栋感叹道。他在江南购买粮食,这里的奸商知道北方遭了灾,无不漫天开价,那天同陈子龙喝酒的时候,只是随便提了一下,居然都放在心上。这不,他就凭借自己的关系,给李国栋弄来一批粮食。

李国栋连忙放下书,走出院子,亲自走到大门口迎接。

见到陈子龙,李国栋大步走上前,向他深深一揖:“多谢陈公子相助!我代表北方遭灾的百姓感谢公子!”

“不必谢陈某,李公子若是要谢,当谢桐城方家和张家,我也只是动动嘴皮子,方家深明大义,愿意平价出售粮食。”陈子龙连忙回礼道。

桐城士绅卖给李国栋的粮食是以每石八分银子的价格卖的,这个价格绝对是优惠价了。从陈子龙嘴里得知,这是方以智的功劳。当年粮食在江南的价格是一石粮食一两银子,而运到北方,一石粮食可以卖到二两至三两银子。己巳之变的时候,京城粮价甚至涨到五两银子一石,都不愁没人买。

“密之先生与吾素不相识,为何愿意如此相助?”李国栋问道。

陈子龙回道:“密之兄敬佩李公子,望能同公子共同探讨医药格物。听说公子急需粮食,故出手相助。”

“那就请卧子先生替我谢过密之先生了!”

陈子龙送来一批粮食之后,在李国栋这又饮酒至深夜方才回客栈。几日后,陈子龙回了松江老家。

赵峰的商队终于回来了,从杭州带回一批丝绸、茶叶和陶瓷,满载而归。李国栋他们交给赵峰暂时保管的战马也一并带回。

“兄弟你可终于回来了啊!我这里购入了一批粮食,你的商队把粮食运回北方,还有一部分粮食顺路带给王掌柜。”李国栋交代赵峰事情之后,便带着韩大山、何兴和五十名夜不收,踏上旅途,前往杭州。

从南京到杭州,骑马走陆路是最近的道路,李国栋带着兄弟们,从南京出发,沿途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江南的繁荣富裕,令人根本就看不出明帝国已经危在旦夕。

见此情形,李国栋心中感叹:若是崇祯能够南渡,放弃已经糜烂的北方,让闯贼和建奴自己去死磕,或许大明还能像南宋那样苟活百年吧。

只要崇祯不死,洪承畴那一套大清为崇祯报仇的谎言就无法骗得北方士绅支持,南明弘光朝也就不会存在,也不可能出现借虏平寇这样弱智的理论,江北四镇也不会垮得那么快,至少北方还有顺军帮着大明顶住满清。而夹在明军和清军之间的顺军,总不会发疯似的南下对付明廷吧。总之崇祯上了煤山,是最坏的结果。

其实以江南的财富,完全可以养一支精锐部队。南方人真不能打仗吗?错!戚家军、白杆兵不都是南方人?广西狼兵,三湘健儿,都是能征善战的血性男儿。

从南京到杭州六百余里,李国栋一行人走了六日时间,终于看到前方巍峨的杭州城墙了,杭州城西的西子湖也同时映入眼中。

西湖乃是江南秀色所钟之地,灵隐寺幽深致远,小天竺清雅怡人,雷峰塔古朴庄重,从杭州城钱塘门出去直到苏堤,一路上亭台楼阁数不胜数,这边是达官显贵的金粉楼台,那边是鸡犬相闻的竹篱茅舍,酒楼高挑着杏黄旗儿,茶馆的泥炉子烧着红红的炭火,百姓们扶老携幼,往来如织,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一行人来到杭州钱塘门外,守门的士兵见到来的一大群人身上明显带着一种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杀气,于是上前盘问。

李国栋递上腰牌:“吾乃大德旺二掌柜,前来杭州购货。”

士兵看到腰牌上写着:大明杀胡口参将,漠南蒙古招讨使李国栋。士兵不知腰牌真伪,于是递给后面站着的一名总旗。

“原来是斩建奴大将的李将军!卑职不知李将军到来!还望将军恕罪!”那总旗军官连忙单膝跪地拱手行礼,“只是将军为何前来江南?若无虎符,将军不可私自调兵。”

“我是来做生意的,并未调动官兵,只带了五十名家丁,这不需要虎符吧?”

“带家丁出门那是不需要,李将军请进吧。”那总旗嘴巴上说请,却向李国栋使眼色表示要银子。反正这里是杭州的地盘,你李国栋再厉害,强龙难压地头蛇。就算是福建的那个名叫郑芝龙的总兵官来到杭州做生意,也得乖乖的交银子。

“各位拿去喝茶吧。”李国栋往那总旗手中塞了一块五两的银锭,又塞了一把碎银子。

总旗小官喜笑颜开的把一行人放入城内。看到他们进去了,那总旗官对几名小兵道:“我大明武将做生意的多了去,福建广东的水师,舟山、松江的总兵参将,哪个没出海赚点银子的?只要不是我们杭州的,做生意的进城都得给点银子。”

毕竟这城门官收银子不是给自己收的,他后面还站着更大的官员,事实上大明一些关卡收费,城门收费,是变相的商业税,只不过这是收费大部分都中饱了地方官的私囊,朝廷拿不到一个铜板。

李国栋来杭州,就是为了赶上一年一度的商贸盛会。每年杭州的商贸盛会,五湖四海的客商、牙人前来,乃至东瀛、佛郎机人也来参会,江南的丝绸瓷器茶叶,波斯的珠宝,西洋的琉璃杯、玻璃镜,南洋的各色香料,商品之丰富,实可称应有尽有,除了能士绅富豪勋贵们奢华的需求之外,还能满足老百姓一饱眼福的好奇心。

这几年来,每年商会一枝独秀的便是福建郑家。郑家的生意做得很大,郑芝龙本人又已经被朝廷招安了,官至总兵官,拥有水师三万,大小战船千余艘。

第98章 烟幕火雷加内应第532章 士绅商人炮灰(下)第87章 宣旨封赏第849章 城头激战第627章 助周王守城第217章 合作伙伴第699章 孙传庭来了第480章 救援高阳(二)第20章 东林jian商第736章 出使闯营(中)第732章 终于安全了第413章 清军入寇(上)第727章 又见士绅炮灰第349章 孙家三兄弟第676章 贼军弃城第159章 探贼窝第446章 铳刺第268章 火炮三段击第670章 荆州大战前夕第346章 假烟第769章 追杀刘良佐第366章 分期付款第762章 攻打行宫(下)第580章 福王朱常洵第170章 练兵造鸟铳第322章 多尔衮渡河(下)第510章 反攻突破(中)第315章 夜杀古禄格第418章 投奔卢象升第335章 珠冠第497章 诡异的村子(上)第384章 乌真超哈兵(三)第622章 战贼骑(三)第187章 炮击流贼第810章 水匪土国宝第862章 八旗俘虏兵第211章 江南士子第159章 探贼窝第842章 铁骑夹击第864章 赣江水战(下)第852章 火烧扬州(三)第177章 三边总督洪承畴第568章 工程兵第600章 流民分配第869章 重型攻城巨炮(中)第911章 郑家军大胜第656章 战左贼(中)第544章 再次入宫第298章 贼军攻城第318章 岳托惨败第593章 陈永福第818章 清军兵临山东第637章 给王辅臣设套第730章 轻敌遭败第771章 崇祯下扬州第264章 堵死退路第772章 弘光伪帝第494章 勤劳的昏君第742章 炮击刁民第509章 反攻突破(上)第645章 去江南银号存钱第347章 渡海计划第1014章 凯旋归来第769章 追杀刘良佐第591章 碰钉子(上)第812章 一个不放过第16章 国不是你想报就能报的第477章 火烧公府第555章 钱家农庄(下)第819章 济南空城第315章 夜杀古禄格第331章 进京第374章 假烟换粮食第115章 通州之战(一)第641章 安南港口施工第595章 开封之战(上)第514章 募捐救济南第505章 蒿水桥之战(三)第497章 诡异的村子(上)第158章 再会曹文诏第687章 朝廷猜忌第886章 民兵训练第116章 通州之战(二)第892章 蛙人营奇袭(上)第647章 出售房第829章 招降闯军第34章 金军入寇第196章 千里奔袭(一)第500章 未卜先知第882章 打土豪分田地(五)第417章 奔袭镇安堡第224章 鼓风机和高炉第484章 救援高阳(六)第870章 重型攻城巨炮(下)第324章 多尔衮东撤第614章 松山突围(上)第687章 朝廷猜忌第133章 谋取固安第722章 抵达天津第106章 大曹小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