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掌柜变百户

王全带着首级去徐州府请功,还送出了价值一万两银子的珠宝,上下打点,最后花了三千两银子捐了个百户,这就一共花了一万三千两银子,获得了百户的身份。花了那么多银子得了个武职身份,还不是实缺,在别人看来或许是亏了,但只有李国栋和王全知道,这笔买卖一点不亏,有了官身,他在斗湖边建立的这座城寨就是合法了,以后办什么事也方便得多了。

大德旺商号已经有个监生,又有个百户,一文一武都有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虽然和李国栋的长远计划有一点偏差,但也没有偏太多,原本李国栋就知道北方局势很快就会溃烂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这是他无法阻挡的趋势。想要立身于不败,就需要在两淮有个根据地,守江必守淮,在两淮一带发展,可以阻挡流寇和建奴南下。

王全在徐州住了一个半月,回来的时候头戴八瓣尖顶铁盔,身穿百户官服,包裹内还有百户告身敕牒、军籍户帖、一块百户腰牌,另一套百户官服和一套山文甲,敕牒、户贴、腰牌和官服都是朝廷发下来的,山文甲和头盔却是自己花钱购买的,买这套盔甲花了他一百多两银子。

一起带去徐州的六名老伙计和十名从护卫队新兵中选拔出的亲兵也回来了,每个人都头戴红缨笠帽,身穿鸳鸯战袄,王全还给他们一人买了一顶八瓣红缨铁盔,一套棉甲,花费了不少银子。这十六人,从此就是王全的家丁了。

“兄弟,不错啊,穿上这身官袍,人也神气多了。”李国栋看着身穿绣着彪补子官服的王全笑着道。

“不过一百户,还是低了,若是能升为千户就好了。只是直接捐个千户,又要多花不少银子,捐千户花的倒是不多,但要给那些当官的更多银子。”

“要当千户,兄弟你自己想办法多砍些贼人的脑袋去换。”

“也只能如此了。不过这次送这批首级去了徐州,知府老爷可是喜笑颜开啊,这几个贼首可是令徐州官府头疼了好几年,现在被我们灭了,他们自然要当成大功劳奏报上去的,这么大的功劳兄弟我一个人也吃不下,就润给他们大半。这事也太大了,后来连南直隶巡按御史、河南巡按御史和山东布政使都来了。”

灭了程继孔一伙匪徒,确实是一件大事,这伙匪徒祸害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多年,官兵屡次去围剿,都铩羽而归,并非是匪徒有多强,而是漕运水师太烂了,贼窝地形又好,有一群擅长水战的贼寇,官兵难以攻破贼窝。官府也想过招安,可是这伙匪徒却怎么都不肯接受招安,又剿灭不了,只能干瞪眼。

现在有人帮他们解决了这伙贼寇,自然是件好事,而且这个人还很懂事,不仅把功劳拿出来大家分了,还把缴获的财物也拿出来分了,自然这些官员都会帮他说好话。

剿灭了程继孔一伙贼寇之后,难民们也能安心的在城寨外面开垦荒地耕种田地了。距离春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李国栋已经开始准备种番薯的工作了。他这一次来南方,除了帮助王全稳固洪泽湖的城寨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番薯。

原本李国栋准备留在斗湖城寨等春耕,但是他留在北方的商队南下了,来到斗湖山寨。

“赵掌柜来了。”一名夜不收向李国栋禀报。

“哪个赵掌柜?是杭州的还是西口的?”

“是西口的,从北方回来了,说带来了三个重要消息。”

“快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赵峰走进了李国栋的书房,等到李国栋让身边的人都退下,他才开口说道:“大哥,小弟带回来三个消息,两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哪两个坏消息?”

“第一个是,林丹汗败逃了,逃去了漠西,听说又跑去西海了。建奴杀到了归化,一把火把归化城都烧掉了。”

李国栋点了点头:“林丹汗暴虐不义,他的失败是情理之中。不过建奴烧掉了归化,这个对我们是有机可乘啊。”

“是有机可乘,待会再告诉大哥好消息。先说坏消息,第二个坏消息是流寇冲出山陕,杀入河南了!正在祸害中原百姓,我们商队的陆路也被切断了,只剩下水路安全。”

“迟早的事情!只是这流寇冲出了山陕,杀入中原,不知道中原多少百姓要为其所害啊!流寇所过之处,如蝗灾,寸草不生,中原马贼也会纷纷加入。只能看朝廷能否用能人去剿灭贼寇了。”

这倒不是李国栋要担心的问题,大明早就烂透了,让流贼闹一闹也好,杀一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特别是文官利益集团,以贼寇来对付他们,消灭一批,等以后自己实力强大了要对付他们的时候,就会少很多敌人。总之李国栋到了今天,他早就明白了,根本没必要当一个愚忠的忠臣。

接着赵峰说出好消息:“好消息就是我们同土默特人开始交易了,我们不仅同土默特人取得联系,还去了一趟漠北,帮土默特汗借了一批牛羊给他们。另外,我们安插在土默特汗身边的内线也发挥作用了,刚好利用归化城被烧毁的事情激发土默特人对建奴的仇恨。还有,我们去了漠北蒙古,见到了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三位汗王,他们也表示,只要土默特人愿意对付女真人,他们愿意出手相助。”

“漠北三汗王,加上土默特人,我们再找机会争取一下林丹汗的部将,这样可以集中蒙古五汗的兵力对付女真。”李国栋点了点头。

接着,李国栋叫来王全,告诉他,北方出现重大变故,番薯的事情就交给王全了,他要先带人回去。

番薯要先进行育苗,春耕的时间还未到,李国栋先令人把番薯存放在地窖中,等到开春之后再从地窖中取出来育苗。他教给王全番薯育苗的办法:先挑出块头大,没有霉烂的优质番薯,放在温暖的房间内,等到长出芽来,就把番薯埋入一块育苗地中,上面覆盖一寸厚的泥土,再浇上水打湿,大约十多天后,番薯苗就能从地里取出,根据番薯苗切块,种到地里去,然后就能等着收成了。

苗床地的选择,要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地势平坦,疏松肥沃的地。

李国栋留下了一半番薯给王全,其余的他要带回北方去种植。若是这种植物能够在北方种植成功,可以解决将来北方的粮食问题。

——

感谢九九天天天送出两张宝贵的月票!

第689章 湖广争夺战(一)第645章 去江南银号存钱第405章 神兵对天兵(一)第399章 鱼梁道第749章 高邮王家第15章 后金细作第579章 洛阳城内(下)第599章 俘虏无数第253章 车阵被破第672章 水师炮击贼军第168章 同流贼的交易第731章 实力反杀第255章 损失惨重第368章 各方反应第526章 拦截清军(四)第736章 出使闯营(中)第474章 劝降孔胤植第893章 蛙人营奇袭(下)第5章 大盛魁护卫队第1021章 民族英雄纪念园第133章 谋取固安第597章 开封之战(下)第821章 水骑联合演习第141章 徐光启孙元化第383章 乌真超哈兵(二)第350章 登船出海第900章 安南优质煤第393章 蒙八旗渡河第716章 贼军追兵(下)第648章 吴淞江工地第416章 蒙八旗汉八旗第166章 坑死晋商第354章 鳌拜夜袭第388章 清军攻归化第613章 洪承畴设计第849章 城头激战第561章 大旱灾(下)第467章 重骑对碰第296章 凤阳遭贼第598章 李自成退兵第71章 救大明百姓(二)第123章 蒙古炮灰(上)第165章 归化城第233章 借来的水师第350章 登船出海第224章 鼓风机和高炉第709章 闯军兵临京师第617章 接应撤军第1021章 民族英雄纪念园第619章 收服曹变蛟第517章 夜袭岳托(一)第133章 谋取固安第271章 骑兵步战第298章 贼军攻城第1015章 兵临北直隶第780章 联明平贼第235章 首次水战第622章 战贼骑(三)第301章 喀尔喀蒙古使团第352章 水师总兵黄蜚第675章 攻上城头第831章 忠贞营第284章 宣大总督杨嗣昌第11章 生擒吴克善第270章 臼炮和七梢炮第531章 士绅商人炮灰(中)第386章 击溃乌真超哈营第377章 百万赎金第756章 破城抄家第562章 出征和布局第327章 固守待援第291章 遭遇后金使团第895章 擒杀高进库第804章 再陪崇祯用膳第210章 南方盛世第58章 冤家路窄第573章 大洪水(上)第592章 碰钉子(下)第418章 投奔卢象升第878章 打土豪分田地(一)第60章 黄雀在后(上)第600章 流民分配第163章 自生火铳第475章 夜袭曲阜第76章 阿济格第473章 曲阜衍圣公第91章 车营和火器第5章 大盛魁护卫队第894章 智取惠州第694章 湖广争夺战(六)第713章 逃离京城第33章 重型火绳大铳第803章 提督江北第475章 夜袭曲阜第509章 反攻突破(上)第601章 东林江南银号(上)第413章 清军入寇(上)第417章 奔袭镇安堡第168章 同流贼的交易第113章 铲除后金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