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塞北战事再起

原明初设立的东胜卫城,这座建立于洪武四年的塞外卫所,后来因为执行巩固收缩内线防御的计划,明军撤回长城内,东胜卫城就被废弃,最绝的是,明军后撤时,连墙砖都带走了,只剩下干干净净、光秃秃的土墙;更干净的是,城墙上没有马面的痕迹,也没有城楼、女墙的遗迹,能拆的东西都被拆走了。

如今的东胜卫城,成为李国栋在塞外的一处观察哨,在这里布置了五百骑兵。这里是扼守杀胡口到归化商路的要道,李国栋的精锐骑兵在河里轮流驻守,每十日换防一轮,看守了十日的骑兵回沙背沟城寨,换上新的一批人来驻守。东胜卫城如今不仅仅是观察哨,李国栋的骑兵还在这座被大明废弃的卫城内开垦了荒地,卫城面积不小,种下番薯之类的高产作物,足够几千人用了。而番薯叶还能喂牲畜,这里不仅养了牛羊,还养了猪。

卫城内,被李国栋修缮的营房马厩,骑兵们正在喂养战马,健硕的战马在马槽跟前整整齐齐站成一排,兵卒们把干草、鲜草混合的草料,加上黑豆、黄豆饼、玉米粒、麦麸等混合成的精良饲料一起喂养战马。

这些战马,一部分是缴获的乌珠穆沁马,还有一部分是从察哈尔人那换来的河曲马,甚至当中还有西域来的上品大宛马和山丹马,这些好马可不能只吃草料,还要增加饲料,以增加它们的蛋白质。

五百骑兵,每人一匹好马,另有一千匹换乘的蒙古马,那些蒙古马就没有那么讲究了,都放在卫城外面吃草。

原大明山西兵张凤奇正往马槽内倒饲料,他原本是太原人,己巳之变的时候,山西军进京勤王,谁知道朝廷没发粮饷,山西兵闹饷,一仗未打就逃回了山西,结果是山西巡抚耿如杞、总兵张鸿功被崇祯皇帝下狱问斩。得到巡抚和总兵都被朝廷处死的消息,那些逃回山西的兵卒后来叛乱,准备去投奔贼军,后来被李国栋即使收编,才没有从贼。

这五百重骑兵,大部分都是原张鸿功麾下将士。他们的装备和李国栋的重骑兵一样,每人一副六瓣红缨尖顶铁盔,一副明光铠,内还有一件棉甲和一件锁子甲,是真正的三层铠甲,那些乌珠穆沁马、河曲马之类的优良战马,皆有马铠,是真正的重骑兵。骑兵的武器是一柄从后金军手里缴获的顺刀,一杆三眼铳,还有一副小稍弓。若是集群冲阵的时候,前排兵每个人额外配备上一根一次性使用的骑矛,撞上对方骑兵之后,骑矛就丢掉的,骑矛只是一根一端削尖的木棍,反正是一次性兵器,不需要讲究。

张凤奇喂完了他的战马,又挑着一箩筐番薯叶,去了猪圈喂猪,喂完猪后,他走进自己的营房内。

多年的好友刘一鹏提着一罐酒,一大块卤羊肉走了进来:“老哥们,来来来,我们喝几碗。”

刘一鹏是刚刚从沙背沟城寨过来准备换防,换防的五百人到了,明日一早,张凤奇他们就要回沙背沟了。

两人坐了下来,刘一鹏的手掌有几道烧伤的痕迹,那是在马背上使用三眼铳的时候被火绳烫伤或是被火药气体灼伤的痕迹。张凤奇伸出粗糙的大手,他的手上布满老茧,那是长时间使用长柄钉头锤磨炼出来的,张凤奇不爱用三眼铳,他觉得那种兵器射程太近,所以他还是宁可在远距离上使用小稍弓,靠近了使用他的钉头锤。

“好酒!”张凤奇喝了一口酒,连连叫好,“好长时间没有喝到这样的好酒了。”

以往还有大德旺的商队经常给将士们捎带一些好酒,可是这两年因为后金,现在已经是满清了,在归化一带的活动,蒙古人又在去年才同女真人打了一场大战,商队的日子也不好过,自然不可能给他们带来好酒。

刘一鹏道:“是主公从大明回来了,给我们带来了好酒。”

“主公回来了?他回大明境内享福了一年了,这才想起兄弟们?”张凤奇冷哼一声。

刘一鹏听这话觉得不对劲,连忙道:“主公也是为了兄弟们的将来了。说实话,若是没有主公,我们早就成为流贼了,说不定早就被官兵剿灭了,连尸体都被野狗啃干净了。凭良心说,我们跟了主公之后,日子比以前难道不是好多了?以前我们在太原的时候,多长时间都见不到军饷?每天吃的什么东西?比猪食都不如!来到这里,我们至少不用担心饿肚子,还经常有肉吃。”

“兄弟,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们生活是比以前好过了!可是你还知不知道有句话,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我们都是大明人,可是有家回不去,每天在塞外吹风吃沙子。这样的日子再好,也不如回大明吃糠咽菜。主公每次回明,都是只带自己的家丁。上次回宣府救大明,也是带上老兵,没带我们这些人。五年了,离开大明已经五年了,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才到头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年跟随了闯军多好,就算死,也死在大明境内。”

“快了,主公这次来,就是打算带我们回大明。”

张凤奇感叹了一句:“罢了罢了,我也知道主公有难处,不是主公不带我们回去,是朝廷那一关过不去!我们原本的长官张鸿功将军怎么没的?还不是被昏君不分青红皂白一刀砍了?”

“兄弟,你怎么能这样说我们大明的万岁爷?”

“说他是昏君又怎么样?”喝多了酒的张凤奇脸色通红,“当年天启爷在的时候,我们日子虽然不好过,但也不会连军饷都不给吧?更不会让建奴入寇吧?换上昏君上了,我们在山西没有军饷,出来勤王,连粮饷都没有!这也难怪弟兄们会造反!”

“兄弟,可是那些造反跟了闯贼的弟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听说闯贼连败。从贼毕竟不是好事啊。”

张凤奇突然问道:“兄弟,这大明已经是无可救药了。若是有朝一日,主公起兵造反,你会不会听从主公号令,攻入京师?”

“当然听主公的!”刘一鹏站起来猛一拍桌子。

“这就对了!也许将来我们回去,就是回去造反的!”张凤奇哈哈大笑。

次日一早,被换下来的张凤奇跟着骑兵返回到沙背沟城寨。

李国栋已经回到沙背沟城寨,至于两淮一带处理假烟的事情,就全权交给王全和张书恒他们了,他相信他们会把这件事处理得干净利落。而自己返回沙背沟,是因为有重要军情从塞外传来:岳托和多尔衮又来归化了!

“建奴攻打高丽大获全胜,获得了几十万奴隶;又从山中掳掠了生女真入旗,如今建奴的实力比起以前只有更强!”李国栋看着李宏送回的情报,对聚集在一起的部将们说道。

何兴拍案而起:“岳托和多尔衮又去归化了,俄木布根本就抵挡不住建奴,看来,我们还得采取行动了。”

李国栋问道:“我们通知了额哲了没?”

“末将这就差人去漠西找额哲。”韩大山站了出来。

第466章 华容道第900章 安南优质煤第324章 多尔衮东撤第372章 山林贼窝第111章 蒙古人胆怯了第722章 抵达天津第508章 蒿水桥之战(六)第524章 拦截清军(二)第361章 雇佣军(下)第177章 三边总督洪承畴第192章 击溃水匪第284章 宣大总督杨嗣昌第606章 拆迁户第193章 流民中的匠户第871章 攻克赣州第210章 南方盛世第475章 夜袭曲阜第559章 大旱灾(上)第739章 大清的决策第837章 水骑配合(四)第818章 清军兵临山东第608章 上海县第670章 荆州大战前夕第91章 车营和火器第832章 扬州会战前夕第746章 抄家发大财第690章 湖广争夺战(二)第695章 湖广争夺战(七)第733章 援军至天津第382章 乌真超哈兵(一)第142章 再回关外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304章 联军哨骑第641章 安南港口施工第633章 盾车破营(二)第225章 铸模造车床第123章 蒙古炮灰(上)第350章 登船出海第760章 攻打行宫(上)第714章 贼军追兵(上)第198章 千里奔袭(三)第873章 三大银号第42章 城头攻防第189章 击伤王自用第701章 进京勤王第778章 交保释金可出狱第406章 神兵对天兵(二)第48章 逃难灾民第796章 南京内应(上)第784章 渡江之战(下)第664章 张献忠弃武昌第755章 攻克兴化第802章 谁守扬州第36章 冷箭机关第1013章 四路北伐一路南下第905章 东江口之战(中)第75章 救大明百姓(六)第490章 清军要攻济南第851章 火烧扬州(二)第72章 救大明百姓(三)第728章 降卒炮灰第1章 范家商队第673章 攻城战开始第8章 林丹汗第699章 孙传庭来了第66章 招降明军降卒帝545章 崇祯想赚钱第664章 张献忠弃武昌第776章 崇祯遇刺(下)第556章 田庄改农场第695章 湖广争夺战(七)第302章 金军再抵归化第132章 京畿局势第346章 假烟第474章 劝降孔胤植第235章 首次水战第167章 亏得大出血第73章 救大明百姓(四)第616章 松山突围(下)第423章 大搬家(上)第196章 千里奔袭(一)第722章 抵达天津第881章 打土豪分田地(四)第700章 崇祯十七年新年第6章 追杀范永斗第694章 湖广争夺战(六)第593章 陈永福第362章 摧毁高丽船场第492章 孙之獬降清(下)第768章 火攻对火攻第679章 屯田军南下第276章 准包衣推车第326章 艰难东归路第176章 出兵剿贼第575章 大灾过后第465章 三眼铳发威第885章 组建民兵第886章 民兵训练第784章 渡江之战(下)第820章 火烧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