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攘外安内

多尔衮大军从青山口进入大明之后,连续攻破多座县城,掳得百姓数万人,劫掠粮食牲口不计其数。

此时多尔衮的大军在京城东郊一带劫掠,多尔衮坐在中军大营内,外面不时有满载而归的清军。

“切记,深入大明腹地,唯独不能同流贼接触!”多尔衮脑中回想起临行之前皇太极交代过他们的话。想起这句话,多尔衮佩服皇太极,就是要大清和流贼轮番给大明放血,这样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才会轰然倒下!这次清军入寇,选择的时机非常好,流贼头目高迎祥被杀,张献忠、罗汝才都投降了,只剩下李自成和马守应还在坚持,若是孙传庭再围剿下去,李自成和马守应必然被灭。

大明清理了内乱,就没有后顾之忧,能回过头来权力对付大清了,甚至那些招安的和俘虏的流贼也就能摇身一变,变成明军,投入到对付大清的战场上!

所以皇太极必须救流贼,决不能让大明把流贼给剿灭了。

紫禁城内,崇祯皇帝正召见杨嗣昌。

崇祯皇帝把杨嗣昌砍成是自己的股肽之臣,深具谋国之能,当年他接见杨嗣昌后,一番问答下,出“恨用卿晚”的感慨,当时就任命杨嗣昌为宣大总督,主掌宣大抗虏兼剿灭流贼之事。

杨嗣昌也没让崇祯皇帝失望,首先把被崇祯皇帝丢在塞外不管的李国栋给重用起来,取得了联蒙抗金的胜利,破坏了后金吞并蒙古的战略计划。但是在关键时刻,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去世,不久继母丁氏也跟着去世,杨嗣昌被迫回家守孝。可是不久之后,流贼闯入凤阳,烧毁了凤阳皇陵,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崇祯皇帝决定重新启用杨嗣昌,下旨夺情,把杨嗣昌召来京城,启用为兵部尚书。

对于崇祯皇帝的宠信,杨嗣昌感恩戴德,尽心尽力,在剿灭流贼的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为了剿灭农民军,杨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的战略计划,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将流动作战的农民军堵截并包围,然后加以消灭,这个计划取得一定成功。若不是此次在明军剿灭农民军的关键时刻清军入寇,李自成、马守应可能就被剿灭了,已经投降的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也没有机会复起,只要李自成和马守应被灭了,张献忠和罗汝才就只能听从朝廷安排,被调去对付清军。

之所以张献忠降而复叛,第一是西北大旱,朝廷没有银子,第二是有李自成和马守应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外因,张献忠和罗汝才也就是失去了降而复叛的条件。

而且张献忠其实也提出过,愿意为朝廷抵达建奴,只是崇祯没有银子,根本就谈不拢。其实李自成也曾提出过,愿意接受朝廷招抚,去对付建奴,但崇祯拉不下面子。

其实在某些方面,弱宋做得反而比大明好,至少在财政方面,宋朝就比大明强得多。每次宋朝有贼寇造反,遇上剿灭不了的,基本上都能用银子来摆平。而大明却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围剿农民军之事颇见成效,崇祯帝对杨因昌更是器重,所提议案,无不许可。今年六月,杨闷昌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于机务,仍掌兵部事,成为明末权倾一时的宰相式人物。他的武陵老家,己称他为“杨阁老”、“杨相”等,可见杨嗣昌的权雄势大。

今年年初,土默特蒙古归降了清国,皇太极又率军亲征喀尔喀蒙古,迫使喀尔喀蒙古投降,额哲带着察哈尔人西逃去了突厥人的地盘,塞北之地已经完全落入清国手里。

面对越来越恶劣的局面,原本是主张联蒙抗金的杨嗣昌,提出了干脆同建奴议和,反对开战。他认为,明军就那么些人,无法同时应对建奴和流贼,若是能先同建奴议和,方可全力以赴剿贼。若是流贼不灭,大明腹背受敌,形势危急。

杨嗣昌告诉崇祯皇帝说:“攘外必先安内,自古未有内乱不止而能对外取胜者。”

他认为清兵虽然几次入寇,但心腹大患还是那些流贼。剿灭流贼之后,无后顾之忧,国家就可以整军备武,还能利用俘虏的流贼和招安的流贼将领投入辽东,讨伐清兵,以雪多年之耻,永绝边患。倘若流贼不灭,这一切都是空谈。

可是朝中群臣都反对同建奴和谈,皇太极以为大明耍了他,于是在得到农民军陷入低谷的消息,便发兵入寇大明,迫使大明调遣剿贼的精锐回京勤王,这就救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农民军。

“杨爱卿,建奴已经进入东郊,依你之见,当如何御敌?”崇祯皇帝问道。

杨嗣昌回答道:“我军长于守城,短于浪战。当凭借城池之利坚守不出,万万不可出城浪战。贼奴所至之处,调兵入城防御。尽可能的把百姓都送入城内,即可保护百姓,又可加强守城力量。贼奴入寇不过劫掠财物,掳掠百姓罢了,春耕之前必然退兵,只要我军坚守不出,贼奴自然会退去。”

按照史书上说杨嗣昌一心和谈,故意坑卢象升,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对。清军兵临城下,这时候清国是不可能同大明和谈的,想要通过谈判来让清军退兵,就算脑子被驴踢了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样做可行,只有让清军退兵之后,才能重启和谈。

“仅仅如此?”崇祯皇帝脸色微变。

杨嗣昌突然想起张凤翼畏罪自杀一事,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补充了一句:“当守好昌平,以免贼奴毁坏皇陵!“

见到崇祯皇帝脸色逐渐缓和下来,杨嗣昌才暗暗心中庆幸:幸好补充了一句,否则一旦昌平皇陵落入奴手,即便崇祯皇帝再宠信自己,也不可能不去追究皇陵被毁一事,到时候真要掉脑袋了。自己前面的那个兵部尚书张凤翼,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那里。

崇祯皇帝要昌平守军坚守不出的圣旨送到了永安城,卢象升接到圣旨之后,悲愤的感叹一声:“杨文弱(嗣昌)意同建奴和谈,竟然不顾建奴入寇祸害我大明百姓,还说什么坚守不出!可悲听闻陛下也颇为意动,难道我们就坚守不出,任凭建奴祸害我大明百姓?死守不出,就能守得住?建奴已经破了多少州县了!”

就在此时,有夜不收来报:“启禀督师,建奴正在通州一带劫掠,数十万百姓惨遭荼毒。”

“末将愿去东郊会一会建奴!”李国栋站了出来。

卢象升大喜:“国栋啊,汝麾下将士皆为骑兵,来去自如,如此最好了!胜了可歼建奴一部,败了也能全身而退。”

崇祯十一年十月九日,李国栋率领七千余兵马出了永安城,直奔京城东郊而去。

全骑兵的李国栋部行军速度极快,不过一日,便抵达京城广渠门外。

驻守广渠门到左安门一带的京营官兵是五军三营、神枢一营、神枢二营、神机四营的几个参将游击。京师各营装备精良,铠甲厚实,战马数量颇多,各营均有大量战车、火炮、鸟铳、拒马等装备。

第910章 郑家军战粤军第876章 攻龙川第514章 募捐救济南第396章 火烧草原(三)第446章 铳刺第921章 伏击何腾蛟(下)第655章 战左贼(上)第405章 神兵对天兵(一)第702章 冲过九江第122章 壕沟陷阱(中)第1章 范家商队第11章 生擒吴克善第272章 丛林搏杀第445章 新土默特汗第609章 逆天而行第694章 湖广争夺战(六)第718章 路遇灾民(上)第112章 激怒皇太极第596章 开封之战(中)第396章 火烧草原(三)第777章 又能抄家了第171章 新式鸟铳第472章 高阳之战(下)第672章 水师炮击贼军第258章 应对后金入寇第742章 炮击刁民第95章 哨骑战和军情第925章 张献忠之死第870章 重型攻城巨炮(下)第167章 亏得大出血第436章 襄陵大营发展第687章 朝廷猜忌第633章 盾车破营(二)第45章 艰难守城第751章 三镇拥福王第834章 水骑配合(一)第752章 卢九德立福王第776章 崇祯遇刺(下)第665章 收复江夏第91章 车营和火器第23章 全歼山贼第16章 国不是你想报就能报的第874章 少林五祖滴328章 皇太极援军第348章 特务组织第238章 攻入匪巢第186章 防御流寇第117章 通州之战(三)第244章 被疯狗咬了第530章 士绅商人炮灰(上)第446章 铳刺第290章 八大福晋第667章 左良玉抗旨第246章 玉米丰收第218章 林丹汗败逃第506章 蒿水桥之战(四)第660章 发兵武昌第899章 炼焦厂第445章 新土默特汗第836章 水骑配合(三)第891章 东江之战前夕第115章 通州之战(一)第405章 神兵对天兵(一)第237章 水下导火索第167章 亏得大出血第646章 银号贷款第842章 铁骑夹击第908章 郑家军入珠江第609章 逆天而行第892章 蛙人营奇袭(上)第1013章 四路北伐一路南下第339章 清国发展第872章 剑指广东第733章 援军至天津第528章 岳托父子三人第90章 通州避难区第165章 归化城第528章 岳托父子三人第733章 援军至天津第305章 骆驼和炮兵第278章 岳托计取城第743章 阉狗杀人了第135章 夜袭固安(上)第62章 惨胜如败第124章 蒙古炮灰(中)第694章 湖广争夺战(六)第270章 臼炮和七梢炮第889章 解决卫所问题第906章 东江口之战(下)第740章 崇祯南狩第694章 湖广争夺战(六)第488章 卢象升南下第577章 福王世子第88章 孙府定计第117章 通州之战(三)第415章 回援救大明第224章 鼓风机和高炉第411章 清军突围(下)第930章 智取夔州第482章 救援高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