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安口之战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二,皇太极已经开始攻打大安口了,事先有了李老二的提醒,刘策和张士显即便是再无能,也懂得先招募民夫,再修好城墙,又在准备了足够的守城武器,若是两人不弃城逃跑,明军坚持三四天时间还是能做到。

“城内的蛮子听好了!只要你们剃发投降,我们大汗不会为难你们,你们可以和我们一样加入大金国,成为大金国的臣民!”几名大嗓门的汉军旗兵站在城下一箭之地外对着城头大喊,试图劝降守城明军。

刘策再怎么混帐,也不敢向金军投降,毕竟他的家人都在南方,若是他投降了,恐怕家人性命难保。总兵张士显也不敢投降,他心里暗道:我们有不久前修复的城墙,又有新招募的数千民夫,受一个大安口几日还是没问题。若是投降了,自己能活命,家人怎么办?

虽然刘策和张士显试图凭借坚固的城防工事守一守城,但面对城下汉军旗的兵劝降,刘策和张士显还是没有胆量骂回去,生怕激怒了皇太极,引起后金军攻城之后又屠城。他们抱着侥幸心理:既然洪山口都已经被攻破了,金军完全可以不从大安口攻入啊,他们可以回到洪山口,从那边也进入京师的啊!

胆小怕事的刘策对张士显下了命令:“任凭建奴劝降,不得辱骂回去,以免建奴恼羞成怒攻城。若是我们忍一忍,不激怒建奴,说不定他们就回洪山口了。”

有了刘策这样的命令,贪生怕死的张士显于是下令,严禁城头守军和民壮辱骂前来劝降的汉军旗,以免激怒了女真人。

任凭城下汉军旗旗丁如何劝降,刘策和张士显就是不回话,就像是死了一样。

“大汗,城内蛮子不回话。”劝降无果的汉军旗旗丁回去向皇太极禀报。

皇太极问道:“城内蛮子可有辱骂汝等?”

“未曾辱骂,吾等在城下喊话半晌,上面的人连一个字都未回,就像是死了一样,”

皇太极面露微笑:“城中守城官兵部右侍郎刘策和守将张士显皆无能之辈,此二人贪生怕死,之所以还不肯投降,是担心家人受到牵连。既然蛮子没有辱骂尔等,定是心中犹豫。倘若我军攻城,此二人心中必然惧怕。倘若我军勇士登上城头,此二人必然弃城逃走,届时城中无人指挥,必可轻松破之!”

至于让谁去攻城呢?皇太极方才观察过大安口城池,他觉得此城应该不难破,这个破城的首功应该给谁呢?若是难打的城,皇太极会毫不犹豫的让多尔衮多铎的两白旗上,让两白旗消耗点实力。

代善?立即被皇太极否定了,老奴在的时候,此人是四大贝勒之首。如今皇太极早就想要找个借口削他了,怎么可能还把破城首功让给他?

莽古尔泰?皇太极也不喜欢这个人,还是算了,破城首功绝对不能给他。

阿济格?皇太极也否定了,阿济格是多尔衮和多铎的同母兄长,三兄弟的母亲阿巴亥就是被皇太极逼迫给老奴殉葬的,反正对他也是不放心。多尔衮和多铎一样的道理,有硬骨头让他们上,闭上眼睛都能立功的事情,这三兄弟就靠边站吧。

阿巴泰?此人对自己的怨气好像很大,还好几次故意找事,这个人也被否定了。

最终,皇太极挑选出济尔哈朗和自己的长子豪格去攻打大安口,把这个天大的功劳让他们的正蓝旗去得。虽然济尔哈朗的父亲舒尔哈奇死在老奴手中,济尔哈朗的哥哥阿敏又死在皇太极手中,可是济尔哈朗却十分老实听话,深得皇太极信任。

“喳!”济尔哈朗打了个千,“请大汗放心,奴才一定一鼓作气拿下大安口!”

“喳!”豪格打了个千,“请阿玛放心,儿臣一定攻入大安口,砍下城内蛮子首级!”

正蓝旗的旗丁在大安口城下列阵,静候在大安口外南北两侧,负责攻城的济尔哈朗和豪格站在阵中,仔细观察城头守军的形势。

“城头明狗连头都不敢露!如此胆怯的尼堪汉狗,破此城,易如反掌!”豪格指着不远处的大安口城头哈哈大笑。

济尔哈朗点了点头:“开始进攻吧!”

豪格拔出虎牙刀,向大安口城头一指。身边巴牙喇兵发出旗语信号。低沉的号角声长鸣,担负攻城任务的正蓝旗两个牛录约六百余人,扛着一丈多长的攻城云梯,向城墙移动而去。担负弓箭掩护任务的数千身穿各种颜色盔甲的女真弓箭手,分散队形,藏身在大盾兵之后,缓缓靠近大安口城墙。

身强力壮的女真弓箭手已经抵近城墙下二十步外,大盾兵拉起一排盾牌阵,弓箭手藏身在盾牌之后,张弓搭箭,向城头射出一排又一排箭矢。

城头明军守军也张弓搭箭反击,明军居高临下射箭,按道理是明军占尽了便宜。可是明军弓箭手不管是力度还是准确度都远不如女真后金弓箭手,缺少精良的铠甲更是吃了大亏。城头女墙垛口后面,箭矢下雨一样落下,不时有明军中箭,发出一声惨叫声倒下。

守城的明军大部分都是临时征募的民夫,他们连兵都不是。同金军对射的明军弓箭手,身上也只有一件破烂的鸳鸯战袄,头戴没有任何防护能力的红缨笠帽。条件稍好点的战兵,身上有一件薄罩甲,就这样的防护,被金兵箭矢射中,不死也是失去战斗力。而明军射向金军的弓箭,除非刚好射中面门,否则就算镶铁棉甲上扎了十几支箭矢,金兵仍然活蹦乱跳的往城墙方向冲上来。

民夫何兴躲在女墙后面,连头都不敢露出,通过垛口下的小孔往城下望去,只见城下黑压压的一片都是金兵,虽然何兴练过武,可是没有精良的盔甲,只要中箭,非死即伤。他连大气都不敢出。偶尔有几支箭矢从小孔钻入,何兴听到身边的民夫发出惨叫声,身上扎着长长的箭杆,仰面倒在地上。

女真重箭的箭镞带有倒钩,箭重一两左右,可以射穿一层铁甲,或是射穿两层普通棉甲,一旦被射中,箭头根本无法拔出,只能以刀割开肉,才能拔出箭。更何况后金弓箭手喜欢先把箭矢插入牛粪之中,被射中后还会引起伤口感染。

城头明军有不少人中箭,惨叫着倒下。

那些无甲或者只有一件罩甲的弓箭手已经不敢射箭反击,皆缩回脑袋躲在女墙后面。只剩下一些头戴八瓣宽檐尖顶铁盔,身披山文甲的家丁还敢射箭反击,这些精锐家丁倒也射翻不少后金兵,可是区区几十名家丁,又如何挡得住金军云梯靠上城墙!

第47章 大安口城破第26章 土默特骑兵第409章 岳托的计划第150章 商队遇流贼(上)帝545章 崇祯想赚钱第528章 岳托父子三人第315章 夜杀古禄格第652章 安庆水陆大营第589章 闯军抵开封第892章 蛙人营奇袭(上)第506章 蒿水桥之战(四)第47章 大安口城破第563章 赤地千里第712章 皇宫失火第169章 崇祯四年新年第505章 蒿水桥之战(三)第764章 抄查高邮士绅第720章 劝说郝摇旗第925章 张献忠之死第66章 招降明军降卒第813章 侯恂侯方域第686章 不臣之心第635章 盾车破营(四)第39章 头破血流第137章 满载而归第926章 出使四川(上)第204章 伏击科尔沁人第37章 孙得功劝降第137章 满载而归第781章 大清使团第254章 杨嗣昌的亲信第727章 又见士绅炮灰第889章 解决卫所问题第297章 张可望借粮第32章 砂模铸造三眼铳第838章 水骑配合(五)第814章 积极备战第191章 水匪来袭第739章 大清的决策第867章 忠贞营抵达第840章 水骑配合(七)第34章 金军入寇第118章 通州之战(四)第156章 收编军户(下)第190章 难民筑城第580章 福王朱常洵第134章 木马计第705章 刘良佐拦路第50章 引开金兵第394章 火烧草原(一)第385章 乌真超哈兵(四)第512章 完美袭营第170章 练兵造鸟铳第203章 商号卖马第920章 伏击何腾蛟(中)第544章 再次入宫第510章 反攻突破(中)第60章 黄雀在后(上)第100章 又是一场大捷第578章 洛阳城内(上)第628章 教训闯贼(上)第89章 通州防御计划第866章 公田和炒地皮第757章 邢夫人的对策第469章 高起潜第656章 战左贼(中)第348章 特务组织第562章 出征和布局第369章 左家匪兵(上)第519章 夜袭岳托(三)第823章 清军棱堡第336章 再访漠西第285章 杨府赴宴第148章 俄木布汗第829章 招降闯军第201章 大凌河之战第177章 三边总督洪承畴第202章 祖大寿获救第880章 打土豪分田地(三)第509章 反攻突破(上)第820章 火烧绿营第897章 广东钢铁公司第130章 三年式野战炮第660章 发兵武昌第36章 冷箭机关第824章 奔袭睢州第448章 清军再入寇(中)第734章 陈圆圆第415章 回援救大明第580章 福王朱常洵第1013章 四路北伐一路南下第397章 火烧草原(四)第784章 渡江之战(下)第373章 杯水车薪第747章 李自成发财第162章 曹文诏施苦肉计第241章 要招安需破财第682章 南下长沙第145章 大德旺商号第7章 遭遇岳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