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可怜的穷皇帝

李国栋说起了自己在巨鹿布局,只是忽略了自己提前一年就在巨鹿做准备的事情,只是解释说,自己在清军之中又内应,故提前得知清军会深入巨鹿,因此提前了半年做准备,结果真的有成效。

这时候的锦衣卫已经是废物点心了,有骆养性这样一个废物老大,身为锦衣卫首领,应当是站在皇帝这一边的,随时亮出牙齿的、忠心耿耿的大狼狗,可是现在的骆养性却被文官集团养成了一条哈士奇。这样的锦衣卫老大,绝对是不合格的。大狼狗是皇帝让咬谁,就毫不犹豫的亮出牙齿咬谁;即使没有皇帝命令,有文官来偷原本属于国库银子的时候,大狼狗也应该主动抓住小偷。可是哈士奇就不一样了,小偷上门了,哈士奇还冲着小偷摇尾巴,末了,小偷还能给哈士奇套上一条绳索,让哈士奇帮着自己拉走赃物。

正因为锦衣卫已经沦为二哈,李国栋才敢肆无忌惮的发展自己的特务机构,借助李宏的手去铲除士绅集团。不过他敢这样做,并不代表着在巨鹿战役和济南战役这两件事上能够瞒得住崇祯皇帝,锦衣卫再废,不至于这种事情都能瞒得住。

崇祯皇帝突然把脸一板:“李爱卿,朕相信你在建奴中安插了细作,能救高阳百姓及孙阁老满门,便是提前知道消息,方在高阳布局。只是朕有件事不明白,既然你在建奴中安插了细作,必然知道建奴要打曲阜,为何却对曲阜和衍圣公满门见死不救?”

李国栋连忙回道:“陛下,贼奴攻打曲阜,也是临时起意。微臣知道,虏酋皇太极野心极大,人心不足蛇吞象,妄图吞并我华夏!所以皇太极启用汉人官员,意欲讨好天下士子,他肯定不可能在此番入寇计划中安排攻打曲阜。所以说,这件事肯定是建奴中有人见到曲阜富裕,于是临时起意,擅自攻打了曲阜。”

王承恩在边上说道:“曲阜孔家,毁就毁了吧,以奴婢之见,那些读书人没几个是好东西!每次要征收商税,他们就说不与民争利!陛下,奴婢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

崇祯感慨道:“只是曲阜一事,朝中大臣奏折堆满了龙案,朕每时每刻都不得安宁啊。贼人攻克凤阳,毁了皇陵,不见那些文官激愤,可是毁了文圣庙,却令群臣如丧考妣。”

李国栋道:“陛下不必担忧,只需封南宗为新的衍圣公即可。而毁圣庙的虏酋岳托,已经伏法,这就足以向天下士绅交代了。”

崇祯点了点头,又问道:“李爱卿,你刚刚说的,皇太极企图吞并华夏,可有此事?”

“千真万确,虏酋皇太极曾说过一句话,大明就像是一棵大树,想要一下砍倒,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伐明就像伐树,先去其枝叶,令其虚弱,最后再砍伐主干。建奴先降服蒙古,便是去了大明的叶子。再一次次入寇中原,掳掠百姓,便是砍树枝。等到大明丧失了所有枝叶,建奴再一举入关,吞并我大明。”

但崇祯刚刚听到皇太极企图入主中原,勃然大怒:“皇太极竟然有窃取中原之意?简直是不自量力!我大明拥有万万百姓,数百万大军,建奴才多少人口?”

李国栋连忙说道:“陛下息怒,建奴屡屡入寇劫掠我大明,一是为了掳掠人口,增加他们的人口,减少我大明人口,二是为了救即将被朝廷剿灭的流贼!建奴每次入寇,朝廷不得不调兵勤王,这样贼军便得到喘息的机会,我大明耗费大量粮饷,即将剿灭流贼的战果,又付之东流,贼人不久之后便东山再起。建奴一次次入寇,对我大明影响极大。贼人却趁机做大,后果不堪设想啊。”

崇祯怒道:“我大明历代修建长城,各关隘驻守重兵,竟然挡不住建奴入寇!边关一干官员,皆可杀之!他们除了贪墨粮饷,同贼奴鞑子内外勾结,不知道还干过什么好事否?”

“陛下息怒,边军早已不堪重用,各卫所军,事实上就是一群农民,又如何抵挡建奴?陛下可招安流贼,赏其粮饷,再令其出关击建奴。”

崇祯皇帝感慨了一声:“只可惜朝中缺少银两啊,否则招安流贼,再以流贼出关击建奴,岂不是一举两得?可是没有粮饷,根本安抚不了招安贼人,于是贼人降而复叛,又如何令其出关击建奴?李爱卿几乎不花朝廷银子,却能养两万精锐,不知道李爱卿是如何做到的?朕想要听听,你是怎么赚银子的。”

李国栋肯定不会教崇祯加商税,那样他就成为全天下读书人的死敌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种事只能在暗中操作,决不能明着和那些士绅对抗。于是李国栋道:“陛下,微臣建议,当多种玉米番薯,此二物产量极高,可以解决饥荒问题。只要老百姓能填饱肚子,也就不会造反了。另外,此非建奴入寇,北方士绅被杀不计其数,空出了大批无主之地,可令被俘流民开垦无主之地,即可解决银两问题。另外,可以让朝臣勋贵捐军饷。陛下还可派人监督盐税,微臣听说,有盐官同私盐贩子勾结从中渔利,此事也该好好查一下。”

其实李国栋出的这些主意根本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许能大明喘一口气,但是藩王问题、士绅问题、军户问题这些根本不解决,最终崇祯皇帝免不了上煤山找歪脖树的下场。

种植番薯和玉米,都不一定能让人填饱肚子,这个时代的番薯和玉米还未经过一代代改良,产量虽然比稻谷麦子高,可是解决不了根本;无主之地的问题,李国栋自己都要抢走一批土地,剩下的田地,朝中的文官、世袭勋贵、卫所和一些残存的地方士绅,早就把眼睛盯在这上面了,崇祯皇帝下不了狠心,不懂得平衡,就无法处理好这个问题。至于派遣盐监,那更是扯淡了,只怕上面派下去的人,也会同那些盐官盐商上下勾结,根本无法多收到多少盐税。

崇祯年间的盐税确实流失得厉害,按照大明的耗盐量计算,年盐税收入应该是在一千三百万两到两千万两之间,可是天启年间的盐税,也就是每年两百五十万两左右,这还是又魏忠贤压着。到了崇祯年间,文官集团更是肆无忌惮,盐税甚至降到了一百万两!由此可见,那些文官士绅都杀了也不冤枉他们。

可是优柔寡断的崇祯,除了被文官忽悠之外,还能做到什么?

看到可怜的崇祯,李国栋心中有几分不忍,于是想要继续开导一下崇祯,至于他能不能听得进去,那就是崇祯皇帝自己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李国栋说道:“陛下,还请微臣斗胆,给您讲个故事吧。”

“但说无妨。”

李国栋便开口道来:“臣听过泰西诸国皆信威雅,也就是红夷人洋和尚传的那种教,名曰天主教,京城也有这种洋和尚的洋庙。别看他们在大明就像是传教的洋和尚一样,可是他们在泰西的时候可横了,对,就和我们的文官差不多,敢骂皇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事实上就是泰西诸国的士绅,他们在每个村子里面都有洋庙,用来控制舆论,控制百姓。他们的教皇,也和我们的孔圣人后代一样,有国家划给他们的一座城池,让他们在住在里面当教皇,管理所有的主教和传教士。而且他们比我们大明的士绅权力还大,因为他们的教皇权力远大于我们的衍圣公。他们通过了信仰和传教,控制了泰西所有国家,他们的话就是法律,他们可以审判泰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君臣百姓。”

“有个泰西的读书人叫布鲁诺的,还是出身于贵族家庭,就因为他的观点和那些控制了舆论的家伙不一样,结果就被他们判处死刑,绑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了。”

崇祯皇帝惊问道:“他们竟然如此胆大妄为!难道皇帝就不出来管事吗?”

第715章 贼军追兵(中)第607章 闸港走私船第111章 蒙古人胆怯了第680章 军户安置第819章 济南空城第728章 降卒炮灰第329章 功败垂成第605章 江南资本主义第768章 火攻对火攻第386章 击溃乌真超哈营第418章 投奔卢象升第636章 如何封赏第825章 考城拦许贼第437章 黑煤矿黑老板第225章 铸模造车床第914章 离间计第883章 打土豪分田地(六)第806章 大迁移第9章 黄金家族第516章 内应第622章 战贼骑(三)第159章 探贼窝第281章 准备致命一击第139章 后金退兵第101章 让你成熊廷弼第二第64章 浑水摸鱼第486章 救援高阳(八)第893章 蛙人营奇袭(下)第55章 杀鸡屠狗第858章 江西反正第600章 流民分配第578章 洛阳城内(上)第885章 组建民兵第221章 火烧归化第413章 清军入寇(上)第603章 东林江南银号(下)第905章 东江口之战(中)第911章 郑家军大胜第99章 大败多尔衮第319章 俄木布结盟第435章 卢象升来访第841章 水骑配合(八)第719章 路遇灾民(下)第661章 实力和恩德第151章 商队遇流贼(下)第176章 出兵剿贼第522章 岳托之死第903章 白衣渡江(下)第546章 拍卖会(上)第504章 蒿水桥之战(二)第542章 比穷大赛(上)第6章 追杀范永斗第587章 福王之死第485章 救援晋阳(七)第677章 巨寇之死第616章 松山突围(下)第497章 诡异的村子(上)第85章 捷报进京第467章 战多铎第332章 崇祯皇帝第161章 初见张定国第160章 张献忠第108章 夜间纵火第609章 逆天而行第776章 崇祯遇刺(下)第823章 清军棱堡第248章 卖新式粮食第453章 隔桥对峙第1020章 范文程落网第453章 隔桥对峙第782章 联虏平寇第115章 通州之战(一)第236章 替天行道?第623章 战贼骑(四)第882章 打土豪分田地(五)第333章 坤兴公主第180章 屠杀流民第28章 击杀范家掌柜第295章 海兰珠第139章 后金退兵第596章 开封之战(中)第606章 拆迁户第144章 调味品生意第278章 岳托计取城第126章 皇太极认怂第306章 草原哨骑战第55章 杀鸡屠狗第841章 水骑配合(八)第389章 归化攻防第802章 谁守扬州第243章 掌柜变百户第261章 后金入寇第21章 训练第242章 水刑逼供第165章 归化城第680章 军户安置第540章 武威伯第12章 新式寨堡第6章 追杀范永斗第479章 救援高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