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大旱灾(上)

十六艘大型战舰,无论是十八丈长的大船还是十五丈长的略小一号的战舰,主甲板下都有两层舱室,事实上属于广船和西洋船的结合,吨位和大福船差不多,但是吃水比大福船浅,不过抗浪性一点不比大福船差。这种船出了外洋,虽然摇晃厉害,却又如不倒翁一样,摇晃得再厉害也不容易颠覆。

大一号的大型战舰,可以安装三十二门十八磅红夷大炮;小一号的大型战舰,可以安装二十八门十二磅红夷大炮。这种船的火力,在长江上就是无敌的。

六十艘蜈蚣快船,大小都是两百官料左右,船长八丈,宽一丈,火炮安装在主甲板上面,船头船尾各有一门六磅炮,船两舷各有四门三磅炮。主甲板下只有一层船舱,内设桨手舱,共有三十二名桨手划船,可桨帆并用,航速可达十节以上。

运河小型炮舰,大小为一百五十官料,船长六丈,宽一丈五尺,中部安装有一门三十二磅臼炮,头尾各有一门三百斤佛郎机,两舷还各有四门百斤佛郎机,这种船主要是在水面狭窄的运河作战的,因为运河宽度不如长江,所以运河小型炮舰的作战目标是岸上目标,主要用来攻击对手的岸上部队,以免水师遭到来自陆上的攻击。

至于五百艘小型战船,是既可以进入运河作战,也能在长江,甚至外海作战的小型战船,这种船的大约一百官料,折合排水量五十吨左右,头尾各有一门三磅炮,航速快,灵活,配合大型战船作战,能保护大船不受对方火攻船攻击。

几千条舢板是不带火炮的小型桨船,用来近距离作战,运输士兵渡江等用。

郑芝龙答应帮李国栋修建船场,船场的位置就在太仓江边,那里是钱谦益的地盘,以建造海商船队的名义建造一座船场,能够得到东林党的保护,也不会有人弹劾李国栋,给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确定了位置,得到了郑芝龙的同意之后,李国栋给了郑芝龙十万两银子的会票当成订金。在安海镇就过了一个晚上,次日一早便立刻南安,返回北方去了。回去走的是陆路,通过仙霞关,进入浙江境内,再坐船去杭州,然后从杭州坐船回到淮安。

李国栋又一次回到斗湖城寨,见到了王全,把自己南下江南,又去福建办理的事情对王全说了一遍。

“请大哥放心,帮卢督师和钱先生兴建农场的事情,还有建造船场的事情,都包在小弟身上了!”王全排着胸脯打了保票。毕竟造船的事情对他来讲可是最重要的事情,目前王全的水师,只有几条渔船和小舢板,连运河上的运输船都没有,运输货物都要租别人的船。有了自己的船队之后,挂上武威伯的灯笼,一样可以免税。

李国栋道:“兄弟你先跑一趟江南,去见一下卢督师和钱先生,把第一件事先确定下来。等到秋收过后,江南就得开工了,这一切都拜托兄弟你了!我得回北方了,估计杨阁老很快就要出师剿贼了,他必然会点我的名,不去不行,若是拒绝了那就是抗旨。”

“请大哥放心,您交代小弟的事情肯定不会耽搁了。”

李国栋回到了襄陵城寨,途径山东,山东的一些无主之地已经落入李国栋手中,收编的一部分流民被安排到无主之地上。因为去年清军入寇劫掠,那些无主之地都还没有人耕种,现在种植农作物已经太晚了,种植冬小麦为时还早。

收编的流民们被编成了军户,正在荒废的农田里卖力干活。虽然还未到冬小麦的种植季节,但是这些土地需要翻耕,把土翻松了,等到秋收季节过去之后,就能种下冬小麦的种子。

粮食还没有开始生产,更不要说收成了,这些新编军户的吃住,都是由李国栋提供。提供的粮食都是番薯、玉米之类的粗粮。吃得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不会让他们饿死。

而那些山东当地的百姓,今年的生活也不好过,一场大规模的旱灾又席卷大明北方各地,从去年清军入寇之前,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各地就没有一场降水,冬天没有下过一场雪,春天也没有降过一场雨,现在已经入秋了,土地干裂,河流干枯,粮价高涨,山东老百姓们把树皮、草根都吃光了,都开始吃观音土了。

所以说,李国栋和王全收留的那些流民,他们的生活比起当地老百姓来,明显要好得多了。

刘老根原本是陕西的一名农民,五年前被流贼大军所裹挟,成了流民中的一员。今年已经三十八岁的他,本来在陕西老家就娶不起媳妇。因为陕西大灾,家里父母、弟弟和妹妹都饿死了,饿死后连尸体都被人吃光了。刘老根被裹挟入流民大军之后,身为一名炮灰兵的他,李自成当然不可能给他娶媳妇。

后来李自成的流贼大军遇上孙传庭,被打得大败,身为被裹挟流民的刘老根,也被孙传庭俘虏了。

孙传庭从俘虏的流民之中挑选出一部分人编入他的秦军,秦军其实也是半军半民的新式军户,但是年近四十的刘老根,却被秦军淘汰了,孙传庭看不上已经算是半老头子的刘老根,于是把他遣送回家。

可是刘老根回家能干嘛?陕西已经多年没有降雨了,连地都没办法种,就算勉强种了地,还要面临高额的税收。于是刘老根就干脆和几名伙伴去了襄陵,投奔了武威伯的晋阳军。

晋阳军自然也不会用一个半老头子来当兵,但是韩(大山)将军还是给了刘老根一个新编军户的名额,让他跟着一批新编入军户的流民去山东开垦荒地,条件还是挺优厚的:每一名军户,分到三十亩地,每年收成,上缴军户所三成,剩下的都归自己。而且武威伯的军户所,没有朝廷的苛捐杂税,相比起来轻松多了,武威伯还给他们提供农具、耕牛,提供修建水渠和挖井的工具、材料,并预先提供给每一名军户一年的口粮。

刘老根来到山东,军户所给他发下了三十亩地。

现在还未到冬小麦的种植季节,刘老根同别的军户们一起,去挖掘水井,修筑水渠。忙碌了一天,回家用粗粮熬点粥,这就过了一天。虽然劳动强度不低,可是至少不用去啃草根树皮,不用去吃观音土,更不用担心饿死啊。

这一天,刘老根下工回来,却见军户所军堡大门外面,挤满了前来乞讨的灾民,他们多半只要一口饭吃。

有些好心的军户拿出了一点粮食给他们,可是没有人拿出更多的粮食,他们自己也要吃饭。

“各位军爷,行行好吧,草民一家都快饿死了,十二岁的小姑娘,还望军爷收走,只要给草民一袋粮食就好了。”突然刘老根听到有人叫唤卖女儿的声音。

他连忙走上前去,只见一对中年夫妇,领着一名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小孩子,看不出是男是女,正在吆喝着叫卖,就好像叫卖牲口一般。

小孩子看起来脏兮兮的,十分瘦弱,不过那对眼睛还是挺亮的。

刘老根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老子活了快四十了,还没碰过女人呢!这个小姑娘,不如买下当媳妇了!

第245章 斩杀瞿堂第496章 巨鹿空城第490章 清军要攻济南第249章 岳托毒计第368章 各方反应第613章 洪承畴设计第864章 赣江水战(下)第54章 爆破炸营第556章 田庄改农场第327章 固守待援第386章 击溃乌真超哈营第727章 又见士绅炮灰第564章 李自成出兵第69章 抄小路行军第861章 明清暂时停战第286章 前往西宁第201章 大凌河之战第65章 击毙莽古尔泰第482章 救援高阳(四)第65章 击毙莽古尔泰第478章 宣大总督陈新甲第294章 没有退路了第272章 丛林搏杀第225章 铸模造车床第365章 水师全灭第701章 进京勤王第275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881章 打土豪分田地(四)第584章 洛阳之战(下)第1012章 一战撅四王第470章 高阳之战(上)第886章 民兵训练第45章 艰难守城第293章 反袭后金使团第2章 火器和马槊第881章 打土豪分田地(四)第661章 实力和恩德第262章 伏击科尔沁骑兵第167章 亏得大出血第241章 要招安需破财第881章 打土豪分田地(四)第208章 两淮根据地第126章 皇太极认怂第690章 湖广争夺战(二)第576章 花钱的水师第297章 张可望借粮第606章 拆迁户第637章 给王辅臣设套第213章 陈子龙第725章 大小公主第834章 水骑配合(一)第505章 蒿水桥之战(三)第889章 解决卫所问题第146章 密谋逃亡第527章 生擒罗洛宏第572章 开封城外第561章 大旱灾(下)第151章 商队遇流贼(下)第106章 大曹小曹第53章 谋划袭营第305章 骆驼和炮兵第538章 祖制不可违第222章 金门总兵府第33章 重型火绳大铳第101章 让你成熊廷弼第二第903章 白衣渡江(下)第761章 攻打行宫(中)第24章 埋伏西口第480章 救援高阳(二)第187章 炮击流贼第395章 火烧草原(二)第188章 骑兵冲贼阵第605章 江南资本主义第658章 花钱赎俘虏第566章 贼将军左良玉(中)第925章 张献忠之死第538章 祖制不可违第182章 破贼战略计划第195章 游说失败第406章 神兵对天兵(二)第909章 生擒马吉翔第209章 河蚌养珠第814章 积极备战第691章 湖广争夺战(三)第885章 组建民兵第618章 水师接应第813章 侯恂侯方域第812章 一个不放过第165章 归化城第641章 安南港口施工第645章 去江南银号存钱第336章 再访漠西第669章 荆江水战(下)第580章 福王朱常洵第746章 抄家发大财第848章 扬州攻防战第8章 林丹汗第29章 歼灭晋商商队第686章 不臣之心第649章 军民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