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吴淞江工地

方以智毫不犹豫的掏了五百两银子,买下了这套楼中楼。

五百两银子,购买一套大约相当于后世三百平方米的房子,这个价格在明朝来讲算是比较贵的,可是这样的房子一来是在苏州闹市区,小区外面就是最繁华的商业区。房屋内的设施十分完善,大厅宽敞明亮,房间采光很好,坐北朝南的房子冬暖夏凉,夏天通风好,听说到了冬天还有专门的供暖设施。卫生间内十分干净,以后不仅不用忍受在房间里面放着臭烘烘的马桶了,而且卫生间的蹲坑干净得一点臭味都没有。更重要的是,还有自己的淋浴设施,拧开水龙头,就有热水出来。

这些出售房的设施可是比安置房要好上许多倍,冬季有专门的锅炉房供暖,提供洗浴的热水,房间里面也有供暖管道,寒冬腊月的时候,在房间里面仍然是温暖如春。正因为如此,所以出售房可以卖得一个好价格。

正因为听完了介绍,方以智知道这些房子住起来肯定十分舒服,于是毫不犹豫的掏出银子买下一套。

所有的出售房如果全部卖出去,那么李国栋投资盖银号大楼、拆迁安置房和建设小区的银子就全部收回来了,等于他不花钱就建造了江南银号大楼和银号小区,而那些店面出租、出租房出租赚来的银子就纯属白赚了。

两个月后,天气转冷,方以智离开了南京,他搬进了这套房子居住。

走进楼梯道内,就感觉里面的温度比外面暖和很多了,走上四楼,刚刚打开房门,就感觉大厅内一股暖风扑面而来。

“这里面还真的是暖和啊!”方以智感叹道。

这两个月内,方以智把新房给装修好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装修的,房子内的设施十分完善,只要在大厅内铺上地毯,搬进一些配套的家具就可以了。在小区的楼下开了好几家家具店,所卖的家具,都是和这种新房子特别配套的新式家具。

其实这些卖家具的商家,都是大德旺的分号,事实上就是李国栋的产业。制作家具的木头,很多都是从南洋运来的高档木头,打造成各种精美漂亮的家具。这些家具摆放着淡色调的新房内,显得十分匹配。

方以智住进来后不久,陆陆续续有好友到他家来登门拜访。每个来过的人都说冬天住在这房子里面真是舒服,之后就打算在这里买一套房子。几天后,陈贞慧也登门拜访,走进了这套温暖如春,又采光极好的房子后,陈贞慧对这房子赞口不绝,当即表示,要立即买一套下来,以后就同方以智当邻居了。

“定生兄,你家就是宜兴的,不像小弟我,我们桐城遭了贼寇之后,就长期居住南京,寄人篱下的生活不好过啊,这才自己在苏州买了房子。你在宜兴的府邸难道住得不舒服吗?”方以智问道。

陈贞慧笑着道:“家里冬天太冷了,这几年冬季特别寒冷,屋子里点了三个火盆都无济于事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不透风,闷得慌。开了门窗的话,寒风吹进来,火盆根本不顶事。哪像你们这里,窗户开着,房间内还是温暖如春,外面吹来一股冷风,令人清神气爽。所以说嘛,兄弟我也想要在这里买一套这样的房子,冬季可以过来避寒,气候转暖了再回去住。”

“既然定生兄想要买,那我们一起去银号看看吧。”

两人去江南银号售房处,却被人告知,江南银号小区的房子已经全部卖光了。而且前一段时间房价上涨了一半,但还是被人一抢而空,连一套都不剩了。

“两个月前,还没有几个人买啊,怎么现在就没了?”方以智问道。

那伙计回答道:“这位客官,您有所不知啊,苏州这里本来做生意的人就多,又有这江南银号成立,来的人就更多了。再加上我们的房子冬季有供暖,很多士子就买下最好的房子;商人也来了不少,若不是伯爷限制商人的购买条件,不许商人购买最大最好的房子,恐怕早都被他们买光了。现在有多少商人住的是和拆迁户一样的两房一厅?”

那些来苏州买房的商人多半都是外地来的商人,一方面是苏州纺织业发达,另一方面是江南银号开业,吸引了大批商人。反正他们的家又不在这里,来到苏州只是临时居住,所以购买一套两房一厅已经够用了。

陈贞慧不甘心的问道:“小二,那你们江南银号还会再盖这样的新房子吗?”

“在苏州是暂时不会盖了,其他地方的分号也暂时不会盖房子。毕竟拆迁挺麻烦的。”

陈贞慧失望的感叹一声:“哎,早知道早买就好了。”

“这位客官莫急,我们江南银号打算在松江府吴淞江边大兴土木呢,您可以去松江看看,在那里或许可以买到房子。”

随后方以智就陪着自己的这位好友一起去了松江,根据问来的地址来到吴淞江边的上海县,只见如今的上海县已经变成一座巨大的工地了,到处都在土木建设,港口码头在建设,仓库在建设,居民区在建设,商业区在建设,其中最大的一片工地外面以木栅栏围起来,木牌子上写着:江南银号松江总号建筑工地。

不远处的江面上,不时可以看到大小船只驶入港内,大海船停靠在码头上,卸下大量货物,再以小船运往吴淞江上游。还有从上游下来的小船在码头上卸了货,再装上大船。

“江南银号总号居然在这荒凉的滩涂上?”陈贞慧大吃一惊。

方以智道:“估计这里的发展前景会很好,既然武威伯会选中这个地方,这地方肯定有他的特点。”

陈贞慧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栋两层楼的泰西式样的房子,上面写着“售楼处”三个大字,他奇怪的说了句:“这里住房都还没盖好,就有售楼处了?”

两人走进售楼处里面,却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售楼处里面泡茶的李国栋。

“伯爷,您怎么有时间来这里了?”方以智问道。

“原来是密之兄弟和定生兄啊,本伯即将出征湖广了,献贼盘踞江北,祸害两淮百姓,本伯接到朝廷的诏令,即将发兵剿贼,收复庐江。在出征之前,某从濠镜(澳门)的佛郎机人那订购了一批火器,这几日会运来上海,所以某在这里等候,也顺便看一下这上海县的港口码头和城市建设如何了,”李国栋回答,说着他指了指那些正在施工的工人,“看到没有?那些工匠,可都是李某麾下的兄弟,他们是工程兵,就是专门从事城市建设的。”

“原来如此啊,只是学生不明白,为何伯爷不把港口设在南京、镇江、扬州、太仓等地,却要设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呢?”陈贞慧问道。

李国栋哈哈大笑:“这里可是天然良港啊,乃是水运的十字路口!往西,既可以通过吴淞江进入运河,也可以走长江一路往西;往东可以横渡大洋去东瀛,甚至去对面的美洲;往北可以去辽东、朝鲜;往南可以去南洋。水路交通如此方便的一块宝地,要发展起来很容易。所以本伯断定,今后这里将会变成超过京城的最大城市。”

第89章 通州防御计划第865章 赣州之战前夕第638章 张书恒的场子第39章 头破血流第848章 扬州攻防战第230章 复社第475章 夜袭曲阜第780章 联明平贼第92章 改良火药第472章 高阳之战(下)第927章 出使四川(下)第812章 一个不放过第782章 联虏平寇第505章 蒿水桥之战(三)第726章 顺军劝降第562章 出征和布局第553章 常熟钱谦益第17章 为何改走西口第121章 壕沟陷阱(上)第927章 出使四川(下)第732章 终于安全了第863章 赣江水战(上)第139章 后金退兵第17章 为何改走西口第129章 铸造三磅炮第24章 埋伏西口第555章 钱家农庄(下)第741章 别让昏君南下第39章 头破血流第749章 高邮王家第491章 孙之獬降清(上)第829章 招降闯军第351章 郑家军船队第897章 广东钢铁公司第1022章 大唐日不落帝国(全文终)第480章 救援高阳(二)第308章 炮击金帐第894章 智取惠州第402章 大军集结漠西第248章 卖新式粮食第3章 火绳线膛枪第901章 戎装佳人来第343章 排练第280章 建奴攻入城了第321章 多尔衮渡河(中)第891章 东江之战前夕第599章 俘虏无数第110章 戏耍蒙古轻骑第599章 俘虏无数第626章 二打开封第335章 珠冠第740章 崇祯南狩第642章 江南银号开业第482章 救援高阳(四)第747章 李自成发财第38章 激怒敌人第26章 土默特骑兵第544章 再次入宫第223章 郑家铁匠铺第202章 祖大寿获救第810章 水匪土国宝第671章 小寡妇第615章 松山突围(中)第128章 改进火炮计划第446章 铳刺第415章 回援救大明第350章 登船出海第345章 鄂伦春部落第547章 拍卖会(中)第1022章 大唐日不落帝国(全文终)第561章 大旱灾(下)第648章 吴淞江工地第831章 忠贞营第759章 俘虏炮灰攻城第383章 乌真超哈兵(二)第1018章 福临失踪了第380章 清军西征第802章 谁守扬州第653章 再遇左贼第846章 暴怒的多铎第304章 联军哨骑第316章 夜袭岳托大营第870章 重型攻城巨炮(下)第379章 塞北战事再起第135章 夜袭固安(上)第104章 雪橇佛郎机第870章 重型攻城巨炮(下)第930章 智取夔州第565章 贼将军左良玉(上)第435章 卢象升来访第849章 城头激战第282章 全歼大金重骑兵第54章 爆破炸营第885章 组建民兵第660章 发兵武昌第477章 火烧公府第136章 夜袭固安(下)第251章 商队遇袭第733章 援军至天津第406章 神兵对天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