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屯田军南下

夺回了贼人的土地,挂在武威伯名下,交给农民耕种,只收十分之一的地租,看起来李国栋明显是吃大亏了,毕竟这些土地早就超过了他伯爵的免税数量,这些地李国栋可是要向朝廷缴纳税收的,也就是说,他收上来的地租,甚至不够缴纳朝廷税收,还得自己倒贴银子!

可是李国栋并不认为自己吃亏,朝廷税收?朝廷可是欠了自己三百多五两银子,崇祯皇帝前后打出三张百万两巨款的白条,拿着这些白条可以减免两年税收不过分吧?

至于两年以后?都不用两年以后,还有不到半年,闯贼就要打入京城了,到时候自己保护崇祯南狩江南,那时还缴个屁的税啊?所以怎么说,李国栋都不可能自己倒贴银子帮农民交税。

李国栋可以巧妙的免税,哪怕只有一成收入,都是净收入。而且农民的粮食只能卖给自己,这样他等于无形中又赚了一笔。那些农田本来就不是自己的,是贼人杀了士绅和宗室,从士绅和宗室手里抢来的,现在又被李国栋抢走了,这只进不出的无本生意当然赚钱了。

除了农田之外,因为荆州城被攻破太快了,贼军又是全军覆没,贼人抢来的大量金银财宝也都落入李国栋手中,这又是一大笔财富了。

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谁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拥护谁。如果谁让他们活不下去了,那就将相王侯宁有种乎。

李国栋不仅给他们极低的地租,而且还帮助他们兴建水利工程,教会他们建造新式庄园,还以便宜的价格卖给他们新式农具,并提供耕牛,发展立体化的农业,把农业、水产养殖和养殖业都建立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生态圈,这些由小生态圈组成的农庄,收益比以前的老式耕作方式提高了至少翻倍。

至于李国栋对他们提出的,修筑军堡,加强城防,平日里进行军事训练,把农民变成民兵的制度,并未受到农民的反对,毕竟天下大乱,荆襄之地实在不太平,贼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李国栋教给百姓自保的办法,没有人有理由不采纳。

被俘的外地流民都被李国栋送走了,这些外地人留在荆州不安全,毕竟他们都从贼过一段时间,很多人身上已经粘上了流寇气息,若是不对这些人进行军事化管理,进行训练和洗脑教育,直接分给他们土地留在荆州的话,很有可能会对当地百姓造成祸害。所以李国栋把这些俘虏都给送到淮安、山东等地,同当地的屯田军户混编,由那些老军户看着他们。

李国栋留下一批人,负责处理荆州战后事情,他自己带着两万精锐步兵乘船回到武昌。

武昌附近的农田要恢复生产,比起荆江一带要更加困难,毕竟人口损失过大,严重缺少青壮男子,需要从自己的军户和工程兵之中调人过来补充到武昌附近。

瓜洲码头,白正明跟着别的军户们一起登上一艘船。

“长官,真的要把我们送去武昌吗?”白正明小心翼翼的询问小旗军官陶开然。

“当然了!”陶开然正色道,“我们伯爷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伯爷从不食言。”

“武昌啊,湖广之地好啊!”白正明喜笑颜开。

“不仅给你们发武昌附近的农田,还能让我们这些光棍汉都娶上媳妇呢!”陶开然笑着道,“陶某今年三十有六了,也该娶媳妇了。”

听说能娶上媳妇,白正明也十分心动,他已经三十二岁了,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的父母亲死得早,家里也没有兄弟姐妹。如果有姐妹的话,可以拿出来和别家换亲;有些穷人家里兄弟多,没有姐妹,就干脆几兄弟合用一个媳妇。

当年甚至还存在一种情况:叫招养夫,家里男人得了重病,或是伤残了,没有男人养家糊口,照顾老人和抚养小孩,只好招一个男人回家,同病重的丈夫共享一个媳妇,由这个男人来养家糊口,女人帮这个男人延续后代。

还有的是出租媳妇,譬如说某家人家欠下租子交不出来了,欠下赋税交不起了,又不想借吃人的利滚利,就把老婆租给给能够给自己换钱的单身汉子,等生下孩子后再回来。

什么程朱理学,什么三从四德,在那些穷人之中是没有的事情,穷人能有个媳妇给自己延续后代,已经是偷着乐了,哪还有那么多讲究?什么三从四德,裹小脚,都是士绅家族的事情。这种几兄弟共享一个媳妇,甚至是招养夫、出租媳妇的现象,一直从南北朝延续到红朝才消失,即便是大清和光头时期,这种现象都存在。

白正明身子骨不是太好,去给人当招养夫他身子扛不住,去租媳妇?他比那些还不上租子的人家还穷,哪有钱帮人还租子还赋税?所以三十岁的白正明一直是单身一人。直到后来有一天,他被贼军裹挟,成了一名流民,本来还想着跟着贼军抢一个媳妇回去。可是不久之后,白正明在第一次开封之战中被俘,被送去山东当了军户,现在又跟随屯田军南下。

至于他们的小旗军官陶开然三十六了还单身,是因为他早在十四年前,在通州的时候就从了军,跟了李国栋至今了。最早跟着李国栋的时候就去了塞外,那里男多女少,哪来的媳妇?回明之后,也打了好几年仗,直到受了伤退役,被分配给王全的淮军,成为一名屯田军户的小旗军官,但是在屯军中,也是男多女少,长相丑陋,又伤残的陶开然自然就很难娶上媳妇。

虽然陶开然至今还未娶上媳妇,但他对李国栋却是感恩戴德的,他逢人便说:“若是没有伯爷,早在十三年前我就死在建奴手里了,或是被建奴抓去关外当奴隶,活活累死在关外。伯爷对我恩重如山,现在对我也很好,都让我当上小旗了,家里还是有些钱。”

当别人问他:“陶长官,你家里又不是没钱,为何不买个女人回来?”

每当别人这样问他的时候,他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买回来的没感觉啊。”

调往武昌的军户们乘坐的船只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天色黑了下来,陶开然坐在船舷边缘,他脱下了鞋子,两脚从船帮边上垂下,冰凉的江水不时拍打在他的光脚丫上,他很喜欢这种感觉。

陶开然从怀里摸出一块质地低劣,做工粗糙的玉佩,看着玉佩,他流下眼泪。在十四年前,陶开然其实有个贤惠的媳妇,他的媳妇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他们还有一个女儿。可是十四年前,后金军入寇,他的媳妇和女儿都被抓走了。陶开然躲在一口枯井里面躲了三日,一天他饿得实在受不了,爬上地面,却遇到一群后金军。若不是李国栋的夜不收及时赶来,他也被抓走了。

“也不知道你们在关外过得怎么样。”陶开然心里暗暗道。

船队到了武昌,早有明军在码头上迎接他们了。白正明下了船,由他们的总旗军官带队,来到武昌城内的登记处报道。

“白正明!”登记处的一名军官喊道。

“到!”

那名军官在登记册上写了些字,然后把一块木牌和一本地契递给白正明:“这是你的新腰牌和地契。”

第592章 碰钉子(下)第26章 土默特骑兵第420章 卢象升第178章 智取河曲第182章 破贼战略计划第246章 玉米丰收第282章 全歼大金重骑兵第323章 夜战黄河滩第507章 蒿水桥之战(五)第320章 多尔衮渡河(上)第801章 赏一杯鸩酒第579章 洛阳城内(下)第931章 再施离间计第730章 轻敌遭败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153章 虎大威第466章 华容道第84章 孙承宗第730章 轻敌遭败第810章 水匪土国宝第123章 蒙古炮灰(上)第59章 伏击扬古利第249章 岳托毒计第766章 资本主义国家第740章 崇祯南狩第420章 卢象升第276章 准包衣推车第234章 七仙女诱敌第751章 三镇拥福王第317章 骆驼怼战马第180章 屠杀流民第910章 郑家军战粤军第496章 巨鹿空城第784章 渡江之战(下)滴328章 皇太极援军第598章 李自成退兵第220章 大汗见大汗第384章 乌真超哈兵(三)第11章 生擒吴克善第86章 回明遭拒第469章 高起潜第599章 俘虏无数第744章 保释金第218章 林丹汗败逃第750章 没收田产变皇庄第342章 文工团第745章 皇家运输队第686章 不臣之心第320章 多尔衮渡河(上)第924章 清军首战大西军第631章 盾车和炮战第668章 荆江水战(上)第449章 清军再入寇(下)第504章 蒿水桥之战(二)第592章 碰钉子(下)第312章 歼灭金军运粮队第822章 洪承畴下山东第385章 乌真超哈兵(四)第633章 盾车破营(二)第603章 东林江南银号(下)第77章 关宁铁骑第112章 激怒皇太极第505章 蒿水桥之战(三)第847章 铳射榴弹第273章 不让鞑子休息第834章 水骑配合(一)第530章 士绅商人炮灰(上)第169章 崇祯四年新年第43章 转攻大安口第75章 救大明百姓(六)第49章 金兵追杀难民第6章 追杀范永斗第676章 贼军弃城第342章 文工团第144章 调味品生意第237章 水下导火索第322章 多尔衮渡河(下)第370章 左家匪兵(中)第515章 有钱好办事第210章 南方盛世第505章 蒿水桥之战(三)第422章 分功第616章 松山突围(下)第491章 孙之獬降清(上)第806章 大迁移第214章 前往杭州第542章 比穷大赛(上)第448章 清军再入寇(中)第9章 黄金家族第642章 江南银号开业第90章 通州避难区第166章 坑死晋商第721章 天津水师第840章 水骑配合(七)第235章 首次水战第66章 招降明军降卒第311章 蒙古人夜间骚扰第803章 提督江北第14章 大安口守军第61章 黄雀在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