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公田和炒地皮

赣州城池坚固,可是对于拥有重型攻城巨炮的淮军来讲,攻破一座这样的城池没有太大问题,哪怕欧洲那些坚固的棱堡,在巨炮面前都是靶子,更别说中式传统式样的城池了。除了内河炮舰装备的六十四磅臼炮之外,还有一种强大的攻城巨炮被船运了过来。

超重型攻城巨炮也是一种臼炮,是一种超重型的臼炮,重量达到一万五千多斤,可以把五百多斤重的巨型石弹发射出两里之外。在这种巨炮的面前,任何坚固的城堡都不堪一击。只是这种巨炮重量太重了,无法陆地上运输,只能用船来运输。装填炮弹的时候,需要绞车把巨型石弹吊起来,塞进炮膛内。

还有另外一种攻城加农炮,可以发射六十四磅实心铁弹,这种巨炮重量也达到了一万两千多斤,只能用船运输,而且装填速度十分缓慢。但是这样的巨炮是中式传统城墙的克星。

臼炮对付西式城堡,比加农炮更好用;可是对付中式传统城池,加农炮的效果却高于臼炮。那是因为西式城堡是空心的,外壁虽然十分坚固,但顶部脆弱,容易被臼炮摧毁;而中式传统城池是实心的,炮弹速度慢的臼炮炮弹,对城墙的破坏效果比不上加农炮。

有这两种巨炮相互配合,轰开号称固若金汤的赣州城,可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进攻赣州的陆师军队,除了两万淮军(其中一万辅兵)之外,还有一千余满八旗兵俘虏,另外李国栋还从湖广调遣了一万忠贞营前来。

忠贞营就是原来的闯军,那些农民起义军对士绅自然没有任何好感,尤其是代表地主阶级的传统土地士绅。西北大灾,农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起来造反。可是西北大灾的时候,大批农民饿死,又听说过西北士绅饿死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灾年,颗粒无收,他们还一样要农民缴纳地租,通过同官府勾结获得好处。

饿死多少农民,对那些士绅来讲根本就不是问题,在他们眼里,老百姓就是一群羊,羊饿死了,土地荒芜了,这又算什么?死了一批人,土地就多出来了,乱世过后,等到平定了乱世,很快又是盛世。

无论怎么改朝换代,只要这些地主阶级自己的家族能够延续下去,换了个皇帝,他们还是地主阶级,哪怕那个皇帝是异族的皇帝,那又关他们屁事?君不见蒙元统治的时候,地主阶级的日子比在大宋的时候过得还要滋润?反观大宋,还出了个奸佞贾似道,还企图搞什么公田法。

贾似道当年搞的公田法,是由大宋朝廷出钱买下地主的土地,再分给农民种。

问题在于,大宋朝廷购买地主的土地,既不是用银子购买,也不是用铜钱来购买,而是以交子(宋朝纸币)购买。等朝廷买下了土地之后,纸币就贬值了。这个手段各位看起来很眼熟吧?

光头常公在败退之前,就曾经用过这种手段来盘剥民族资产阶级,发行金圆券,买下民族资产阶级生产的商品和老百姓手中的金银,然后金圆券贬值,最后变成了比草纸还不如的废纸,就这样盘剥了大量财富,才逃到孤岛上。

贾似道购买地主土地的办法,事实上相当于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手段剥夺了地主的土地,自然就得罪了地主阶级,所以他就变成了文人笔下的一个奸臣,最后贾似道因为公田法丢了官,连命都丢了。

所以说在中国,传统的土地士绅势力根深蒂固,要推翻这种制度难度极大。

但是李国栋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地主阶级作为一个落后的阶级,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先进制度的资产阶级。

对于土地士绅,李国栋肯定要打击;而广东的士绅,虽然有很多也是工商士绅,但是他们在岭南搞自己的小圈子,拒绝朝廷的手伸入,这样工商士绅,也必须消灭或者改造。

广东是大明的土地,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也不是半独立的王国。广东的工商士绅必须接受朝廷的条件,缴纳商税,放开市场,让江南士绅同广东士绅竞争。

地主阶级肯定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会给李国栋阻力。不管阻力多大,不管任何阻力,只要敢拦在自己面前,李国栋就会毫不客气的把他们全部消灭。

事实上李国栋也并没有主张土地全部国有化,还是允许私人拥有土地,李国栋自己就拥有除了大明天子以外,在大明拥有最多的土地。那些山东的军户所农田、湖广军户所农田,都是李国栋的。

在松江和上海,李国栋还以让人心动的高价买下大量土地,只不过那些土地买下来后,李国栋没有种田,而是放在那里,然后在上面盖起了工厂和房子。

当年江南土地价格为一亩地三到四两的价格,而且还是上好的水稻田。但是李国栋买下上海那些土地的时候,却开出了一亩地十两银子的高价!把松江士绅的田地基本上买光了,而且那些田地很多还不是上好的农田,有些地甚至连农田都说不上,是一些低洼的沼泽地,甚至是海水可以淹上来的滩涂!

五年前,李国栋买下那些土地的时候,他的合伙人钱谦益、卢象升、陈子龙、方以智、孙和鼎等人,都以为李国栋疯了,竟然出十两银子一亩的天价,买下了一大堆烂地。

可是五年过去了,随着上海港的大开发,李国栋买下的那些土地,已经地价已经飙升到了一亩地五十两银子的高价!

即便翻了五倍,李国栋还是不肯卖出他控制的那些土地,因为他知道,上海的地肯定不止这个价格。

一亩地才五十两银子,按照购买力来计算,也就是一亩地折合后来的人民币五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太便宜了,一亩接近七百平方米,才五万块钱。李国栋相信,再过上几年时间,五十两银子连上海公寓楼内的一间厕所都买不起。

因为上海地价的飙升,使得很多上海当地人都依靠卖地发了财,也有不少有远见的人,来到上海买下土地,放在手里等候地价飙升。结果上海的土地被越炒越高,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变得寸土寸金。

上海当地人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上海的地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种地的。

由于上海的发展,使得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工商士绅感觉到了从宋朝到现在几百年来最大的威胁。

上海的位置,事实上远好过广州,上海是水上十字路口,往东可以横渡大洋;往北可以去北方去日本;往西可以进入长江上游,直抵四川;往南可以去南洋。而且上海地处繁华的江南,江南产的丝绸、茶叶和棉布,江西产的陶瓷,运到上海装船,比运到广州装船要方便得多了。所以在李国栋几年前开始发展上海港之后,这个港口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商船。

在吴淞江下游,也就是今天的黄浦江下游一带江面上,来自世界各国的船只都能看到,从吴淞江下游到黄埔塘一带,大量中式和西式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沿着江堤,出现了一条宽敞的大马路,一座座码头被人修建起来。

第783章 渡江之战(上)第814章 积极备战第606章 拆迁户第15章 后金细作第59章 伏击扬古利第478章 宣大总督陈新甲第78章 我愿为死士杀岳托第694章 湖广争夺战(六)第468章 神骑兵再显神威第336章 再访漠西第444章 算计俄木布第805章 扬州搬迁工作第129章 铸造三磅炮第253章 车阵被破第807章 高杰归降第485章 救援晋阳(七)第62章 惨胜如败第405章 神兵对天兵(一)第178章 智取河曲第530章 士绅商人炮灰(上)第331章 进京第608章 上海县第351章 郑家军船队第711章 京师城破第692章 湖广争夺战(四)第773章 昏君奸臣第406章 神兵对天兵(二)第133章 谋取固安第542章 比穷大赛(上)第748章 坏消息接踵而至第171章 新式鸟铳第504章 蒿水桥之战(二)第422章 分功第579章 洛阳城内(下)第334章 轴承和炮车第339章 清国发展第355章 皮岛第558章 筹划船场第106章 大曹小曹第262章 伏击科尔沁骑兵第784章 渡江之战(下)第373章 杯水车薪第187章 炮击流贼第415章 回援救大明第613章 洪承畴设计第842章 铁骑夹击第812章 一个不放过第334章 轴承和炮车第438章 巨鹿难民营第317章 骆驼怼战马第507章 蒿水桥之战(五)第554章 钱家农庄(上)第858章 江西反正第283章 后金撤军第710章 夜闯吴府第172章 赤地千里第349章 孙家三兄弟第761章 攻打行宫(中)第547章 拍卖会(中)第741章 别让昏君南下第319章 俄木布结盟第141章 徐光启孙元化第812章 一个不放过第875章 船过分水岭第517章 夜袭岳托(一)第85章 捷报进京第515章 有钱好办事第207章 运河中都第87章 宣旨封赏第7章 遭遇岳托第864章 赣江水战(下)第782章 联虏平寇第734章 陈圆圆第360章 雇佣军(上)第754章 围魏救赵之计第421章 天雄军第529章 打士绅烧地契第320章 多尔衮渡河(上)第124章 蒙古炮灰(中)第495章 先除卢象升第633章 盾车破营(二)第532章 士绅商人炮灰(下)第497章 诡异的村子(上)第8章 林丹汗第602章 东林江南银号(中)第38章 激怒敌人第735章 出使闯营(上)第583章 洛阳之战(中)第346章 假烟第153章 虎大威第810章 水匪土国宝第481章 救援高阳(三)第515章 有钱好办事第800章 抓住朱由崧第280章 建奴攻入城了第667章 左良玉抗旨第579章 洛阳城内(下)第918章 袁家余孽第866章 公田和炒地皮第887章 公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