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三大银号

为何在同一座城市里面,牌子更老,名声更好的东林银号会竞争不过岭南银号?是因为总部在广东的岭南银号是不用向朝廷纳税的,而总部已经搬到上海的东林银号总部,却要老老实实的向朝廷纳税。皇帝就在边上,而且在李国栋的带动之下,东林党下属的那些商人,如今都是依法纳税的好公民。

虽然商税有所提高了,但还是不高,最高也就二十税一,譬如说海贸、茶叶、丝绸、烟酒之类的暴利行业,采取了二十税一的商税税率;而普通的工商税,仍然是三十税一的老规矩。

这样的税率不高,可是现在崇祯的开销比起以前来反而更省了,省了辽饷,省了给左良玉那些军阀们的军饷,省了北方那庞大的开销,从富甲天下的江南收来的这些商税,已经是足够崇祯用了。崇祯内库里的银子一天天的增加,这就让崇祯每天笑得合不拢嘴。

东林党和商人们倒也乐意缴纳这些商税,因为他们的收入比起以前来翻了好几番,银子多了,而且他们也看到了,没有军队的保护的话,鞑子早就冲到江南来了,所以该交的税就交,别整天去气皇帝,说什么不与民争利。

即便是崇祯与民争利,开办了皇家造船厂、皇家机械厂,可是这些皇家工厂对于东林党支持的商人来讲可是一件大好事啊,皇家工厂内生产出来的船只和机械,质量远超江南士绅自己造的船和机械,价格还不贵,哪怕是猪脑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而对于李国栋来讲,朝廷商税只收二十税一到三十税一之间,确实税率太低了,崇祯每年发给自己的军饷也严重不足。可是无所谓啊,李国栋又不靠那些军饷来养活自己的军队,江南那些知名的大商号,基本上都有李国栋的股份,他每年股份分红的收入,就远超过崇祯给的军饷了,更何况李国栋还有自己的庄园、军户所、盐田等产业,根本不愁钱花。

东林银号也是要交税的,而且交的是二十税一的“重税”,因为税多了,利润空间就变小了,所以银号给储户的利息也就低了,放出去的贷款利息也高了。

岭南商号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他们可以用较高的利率来吸引储户,也可以用较低的利率来吸引商家前来贷款。

这样一对比,东林银号和岭南银号在同一座城市的时候,东林银号就吃了亏。

根据李国栋的银号计划,今后将会成立全国银号联合组织,规定死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防止恶意竞争,让各大银号之间展开公平竞争,银号以服务态度、积分制度等手段来吸取储户,以放宽审核条件、缩短放款时间来吸取商家前来贷款。

今后还会逐步正式发行纸币,那些一两银子、五钱银子的小额银票将会正式变成钞票,在市场上流通,这样就能正式发行纸币了。

一旦发行纸币,就是暴利。虽然说起来是银行有多少金银储备,根据金银储备量来发行同等数额的纸币,但事实上可以不需要这样做,发行的纸币完全可以比金银储备多出一番来,只要不遇上有人恶意挤兑,就不会出问题。

对于攻下广州之后,要如何处理岭南银号,李国栋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绝对不能蛮横无理的取缔岭南银号,而是把岭南银号背后的那些士绅都清理了,把他们的股份没收了,大部分自己掌握,一部分上交给崇祯。

这样李国栋就将变成岭南银号最大的股东,然后他拿着岭南银号同东林银号竞争,再趁机推出银联会制度,然后正式发行纸币。

其实北方还有一个大清晋商银号,这个银号是范永斗开的。今后北伐成功,晋商银号也会被李国栋吃到肚子里去。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的土地上就会出现三大银号,这三大银号各是一个大财团,每个财团都有一个实力不凡的家族管理。但事实上,这三大银行的后台总老兵,就是李国栋!

就像后世美国的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事实上他们背后都是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

李国栋控制那些银号,今后就像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在幕后操纵各大银号,再通过银号,来控制各地、各行各业的商人。

北方京城,正阳门外的大街上,大清晋商银号门口人头济济,这家银号在经过半年多的实验之后,开始发行小额银票了。

晋商银号发行的小额银票,有从一分银子到十两银子的小额银票,共计有一分银子、二分银子、五分银子、一钱银子、二钱银子、五钱银子、一两银子、二两银子、五两银子和十两银子等十种面额的小额银票。

通过在大清管辖范围内的试发行,范永斗发现,这种小额银票特别受人欢迎,很多人出门购买商品,已经不再带现银了,而是带上一叠小额银票,在哪里都可以用。

自从十多年前晋商元气大伤后,范永斗就改行专门给皇太极当情报人员。他在大明也有不少细作,结果那些细作发现了东林银号后,向范永斗汇报了此事,范永斗就敏锐的察觉到,他翻身发财的机会来了。

范永斗在盛京就开办了大清晋商银号,虽然他完全模仿东林银号的京营模式,可是因为满洲人口太少,这个大清晋商银号好几年下来都没有多少起色。直到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清天兵入关后,范永斗又联合了其他晋商入股,扩大了大清晋商银号,并在全国各地开办分号,这样大清晋商银号一下就发展起来了。

当细作把东林银号发行的小额银票送到范永斗眼前的时候,他一下就想到李国栋的想法:李老二是打算让人使用这些银票,等到时机差不多了,就抛开真金白银,发行宝钞来敛财了!

毕竟范永斗是一名头脑灵活的生意人,一下就猜中了李国栋的打算,于是他也模仿东林银号,发现小额银票。

结果这半年的试发行下来,范永斗发现这个办法还真的非常管用,那些小额银票因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所以深受人们欢迎。这时候范永斗就开始正式大量发现小额银票,他还是发行了总数是自己金银储备翻倍的小额银票,这样他就捞取了大量的银子。

李国栋的细作也听说了范永斗的这些事情,原本他可以采取金融战的手段,干掉范永斗的大清晋商银号。只是目前没有时间去管这件事,那就先让范永斗嚣张一段时间,等到范永斗赚得差不多了,李国栋再派亲卫军特工,在大清晋商银号大量换取小额银票,然后以那些晋商银号的小额银票当成武器,给范永斗来个恶意挤兑。

也就在李国栋考虑如何给范永斗来一记重击,把范永斗手中的黄金白银变成自己的时候,有夜不收来报:“大帅,吾等已经探明道路,从这里到广东境内,一路上都没有叛军。属下经过仔细确认,也未发现叛军伏兵。”

第60章 黄雀在后(上)第159章 探贼窝第343章 排练第525章 拦截清军(三)第859章 凯旋归来第146章 密谋逃亡第806章 大迁移第122章 壕沟陷阱(中)第33章 重型火绳大铳第705章 刘良佐拦路第93章 科尔沁哨骑第11章 生擒吴克善第90章 通州避难区第179章 王嘉胤伏诛第617章 接应撤军第557章 蚕吃人第497章 诡异的村子(上)第282章 全歼大金重骑兵第369章 左家匪兵(上)第721章 天津水师第645章 去江南银号存钱第598章 李自成退兵第846章 暴怒的多铎第99章 大败多尔衮第91章 车营和火器第358章 江华岛第800章 抓住朱由崧第588章 开封周王府第619章 收服曹变蛟第48章 逃难灾民第583章 洛阳之战(中)第261章 后金入寇第184章 屯军筑堡第553章 常熟钱谦益第133章 谋取固安第929章 大西军闯军联手第6章 追杀范永斗第474章 劝降孔胤植第170章 练兵造鸟铳第165章 归化城第345章 鄂伦春部落第524章 拦截清军(二)第837章 水骑配合(四)第880章 打土豪分田地(三)第401章 降清条件第253章 车阵被破第600章 流民分配第73章 救大明百姓(四)第131章 葡萄牙传教士第65章 击毙莽古尔泰第883章 打土豪分田地(六)第395章 火烧草原(二)第524章 拦截清军(二)第445章 新土默特汗第553章 常熟钱谦益第595章 开封之战(上)第183章 湖边庄寨第237章 水下导火索第720章 劝说郝摇旗第689章 湖广争夺战(一)第741章 别让昏君南下第80章 奇袭洪山口第387章 孔有德第745章 皇家运输队第909章 生擒马吉翔第8章 林丹汗第731章 实力反杀第527章 生擒罗洛宏第872章 剑指广东第123章 蒙古炮灰(上)第444章 算计俄木布第471章 高阳之战(中)第256章 两道圣旨第31章 后金大营第752章 卢九德立福王第254章 杨嗣昌的亲信第502章 清军重围第537章 可怜的穷皇帝第342章 文工团第71章 救大明百姓(二)第799章 攻入南京第870章 重型攻城巨炮(下)第568章 工程兵第419章 便宜大舅子第608章 上海县第580章 福王朱常洵第890章 鑫源堂广东分号第417章 奔袭镇安堡第291章 遭遇后金使团第418章 投奔卢象升第630章 教训闯贼(下)第476章 一石二鸟第756章 破城抄家第484章 救援高阳(六)第378章 吴三桂进货第538章 祖制不可违第802章 谁守扬州第485章 救援晋阳(七)第798章 南京内应(下)第379章 塞北战事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