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先斩后奏

如今大宋朝的朝会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过程了,所有朝中需要决定的事宜,其实早在底下就由官员们说定了,到朝会上只是通个消息而已。至于皇帝,也不过是在臣子们已经通过的政事上点个头,做个样子而已。

所以这朝会已经有几十年的波澜不兴,大家都不怎么放在心上。但九月初一的这次大朝会,却因为一个人的突然发难,而大大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彻底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

本来,这个十日一次的大朝也跟平常没有两样,臣子们一一出来说了些已是既定事实的建议,皇帝也都点头许可了。而当一旁的内侍最后问了一句,有事再奏,无事退朝,而大家准备就此离开时,一直站在群臣后面几位的许惊鸿便走了出来,向高高在上的皇帝施了一礼道:“臣国安司许惊鸿有事要奏!”

大朝时,五品以下的官员都进不了中极殿,只能在外候着,自然不可能提什么建议了。可许惊鸿这个国安司都司却偏偏正好五品,够资格上殿,这就给了他说话的机会了。而象他这样品级低下的官员从未有胆量在殿中说话,这自然也让其他人有措手不及之感。

其他官员们感到错愕,可皇帝却没有,因为早在昨日夜间,他已经接到禀报,知道今天朝会上许惊鸿将有所动作了。所以皇帝在其话音一落,其他人一脸惊愕的时候,已经开口了:“有何事要秉奏的,许卿只管说来。”

如此一来,朝臣再想阻止都不成了。这里毕竟是皇宫之内,现在更是大朝之时,皇帝发了话,他们作臣子的怎好不遵呢?即便是在如今这个皇权极度衰落的年代里,当众不遵皇命也是要被定罪的,因为是官员总有敌人,如此明显的错处总是致命的。

“臣遵旨。”许惊鸿上前几步,然后开始说了起来:“当日陛下让臣筹立国安司,为的便是保我大梁城中百姓之平安,使其不受恶人所害,臣也是照此而做的。

“不过因为前番那些宵小之徒已尽被官府捉拿,所以我国安司一时也没有什么急须要做的。不想这几日里,却出了一件事情,从而让臣不敢怠慢,开始细究。”

“哦,却是何事哪?”皇帝很是配合地问了一句。

“有那受过贼人之苦的百姓曾来我衙门里告道,在官府将宵小尽皆拿下之后,他们被夺去的财物和土地并不见归还。这一点,臣也很是疑惑,担心是京畿府中人监守自盗所致,便也去了陆府尹处询问。不想一问之下才知道,那被京畿府所抄的贼人巢穴之中,金银等财物并不多,远没有寻常百姓被其抢夺而去的数量。而更让人吃惊者,便是那些更难藏匿的田地地契,也都不在,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在殿上的不少官员听到这里,神色都有些变了。他们自然是清楚这些东西是到了哪去的,黑道用非常手段取来的财物十有七八被他们所分,这一点可说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了,根本没人会去细查。却没想到这个许惊鸿竟把此事给拉了出来,他想做什么?

“本着为民着想的意思,臣就派出了手下的人手进行了明察暗访。这一查之下,便从一些本就与黑道中人有着纠葛的商人那边探听到了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许惊鸿说到这里先顿了顿,然后才用更加响亮的声音道:“没想到,在那些贼人的身后,竟还隐藏着一只更加巨大的黑手。他们所抢夺来的财物和土地,多半是被那黑手所得去了!”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许多人的脸色都变了,变成了红色、白色和黑色。被人当众将自己所做的违法勾当说出来,这就好比让这些官员们脱光了站在大家面前一样,这让他们如何能够忍得住啊?但这个时候,他们又不好再出言阻拦了,不然便是自动跳出来说自己便是这样的人。这种憋闷的感觉,让这些官员们心里对许惊鸿大为怀恨,一个个拿杀人的目光盯着他,直想用目光将之活剐了。

wWW ▪тт kán ▪¢o

可惜,目光终究是没有这种威力的,许惊鸿更没有将这些仇恨的目光当回子事,依旧继续着自己的话题:“经过臣的一番细问之后,这些黑手的来历便也曝露出来了。便是如今为朝廷重臣的——曹、李、梁三家!”

最后这一句话,却让不少本已经跃跃欲试,想要跳出来直指其非的官员松了口气。竟只有三家,他许惊鸿没有将打击面阔大,这对已经把心跳到嗓子眼的众官员产生了坐过山车的感觉,也让他们下一步的举动无法成真。

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人反对了,至少被许惊鸿点到了名的那三家是不会不理的。最先出来的便是李家的家主,如今礼部的侍郎李航:“大胆许惊鸿,竟敢在朝会之上大放厥词,诬陷朝廷命官,你说本官家中和黑道中人有什么瓜葛,可有实质证据么?”

其他两家的家主这时候也都站了出来,一面指天划地地连说自己是清白的,一面又直言许惊鸿含血喷人,完全没有这样的事情。

而后,其他的朝臣中与这三家有着不错交情的便也加入了他们的阵营,开始了对许惊鸿的攻讦,说他只是想出人投地,才会编出如此荒唐的结论来的,朝廷应该对其严加惩治。至于那些与三家有着些矛盾的,此时却沉默在旁,他们自己也不干净,可不想把自己也给陷了进去。

面对这么多比自己品级高上许多的官员指责,许惊鸿没有一点惊慌的意思,只是镇定地看着他们。在他镇定如恒的目光注视之下,那些人的声音越来越低,最终不可闻。从气势上,本就心中有鬼的众官员却是被许惊鸿给彻底压倒了。

此时,皇帝又再次开口了:“吕相,此事你怎么看哪?”

吕中和等真正的权臣在事发后一直没有参与到争论里来,此时皇帝一问,他就必须有个态度了:“陛下,此事臣也不明白其中的内情,还真不好给出意见。不过,这些大人们也说的在理,许都司若没有实质证据的话,便是诬陷。”虽然他保持着中立,但话里还是有些偏向于那些官员们的,毕竟这些人的身份摆在那里,不是许惊鸿能比的。

“既然如此,许卿你可有实质的证据么?”皇帝又把目光落回到了许惊鸿身上。

“若没有证据,臣也不敢在朝会上公然指责这三家大人了。”许惊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臣已经从那些商家那里得到了确切的口供和证据,可以证明他们确与黑道有着关联。”说着,许惊鸿探手入怀,将那几张纸条和三件信物都亮了出来:“这些便是三家让那些商家给黑道中人传话时所留下的凭证!”

这些东西一拿出来,本来还气势汹汹的曹、李、梁三家的人都无法反驳了。他们也没料到,自己曾严令必须销毁的便条等物竟还留着,这上面可是有不少家中管事的字迹的,而那几件信物更是三家的府中腰牌,更不可能被人仿造了。

“三位爱卿,对此你们却有什么可说的么?”皇帝的面色一沉,开始用怀疑的语气询问三人了。

而那些本来还想站在他们一边的官员们,此时也纷纷退了回去,没人再出这个头了。他们可不想帮人不成,最后反把自己给搭了进去。一瞬间,三家家主就被人孤立了起来。

“这个……”在皇帝和群臣的逼视之下,三人都开始紧张了,最终还是李航反应最快,分辩道:“此事臣委实不知……或许,或许此事是我家中那些胆大包天的下人们瞒着臣所做下的。这些字条并非出于臣之手,而腰牌也只是寻常执事所有,所以……”

其他两人也迅速给出了同样的理由,一下就将罪责推到了底下人的身上。如此一来,他们虽然还有一定的责任,但却已经变得很轻了,只是个管教不严的罪名。

“陛下,臣也以为三家一定是下人们瞒着上面做下的此等事情。应该命他们回去好生整顿门风,不要让这些为祸百姓的贼人继续逍遥在外!”立刻就有官员顺着他们的意思开始给他们开脱了。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照朝廷以往的做法也就该算了,毕竟三家这次是受到了打击,在朝廷里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实在没有必要穷追猛打了。毕竟朝廷里的争斗总要有个度的,不然与街边的混混有什么分别呢?

但是,许惊鸿却偏偏不是个见好就收的性格,见三人要这么糊弄过去,自然大为不满,立刻又道:“臣却不这么看!这些豪门的家奴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拿自家主人的名头在外招摇的,毕竟这可不是小事,而且也不是一两次哪。那些黑道中人也不可能因为这些家奴的几句话就信了,其中一定有够分量的人在中作保!”

许惊鸿这几句话再次让局面变得紧张了起来,此时一直旁观不言的方远山再看不下去了。他在许惊鸿突然发难开始,就隐隐产生了一种预感,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哪。以自家与他结下仇怨和近期出现的事情来看,他想向方家下手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这三家与方家关系非浅,显然是他打算通过三家来间接地对方家下手了,这是他怎都不希望看到的。

本来,方远山以为以朝中官员众口一词的力量可以将许惊鸿的气焰压下去,可现在看来,此子的胆子实在太大,不是寻常的言语能压得住的了。所以他只有亲自出马了,在咳嗽了一声后,他才道:“许都司,你这话可就是诛心了。你凭的什么说此事就一定和三家家主有关?你手里也就这么点证据,说不定这些都是有心人捏造的,你又怎么能一口咬定呢?要知道,曹、李、梁三家也是朝中重臣之门,实在没有道理如此做啊。”

“不错,不过是几个卑微商人的证词而已,如何能用来指证我朝廷官员?”

“我看许都司这是想立功想得疯了,只想着能出风头,全不顾事情真伪!”……立刻,一些说风凉话,打击许惊鸿的声音便迅速出现了,他们都是与方家关系不浅,见方远山出言后也跳出来的。

许惊鸿见对方如此势众,而且还用这种唯身份论的言辞来否定自己,虽然面上冷静如常,可心里却是大为恼恨。同时,也有些庆幸了,如果不是孙再元的阻拦,自己在中秋时用那些贼人的证词来指证三家的话,其效果只怕是更差了。

好在,许惊鸿还有另一手的准备。虽然这个作法有些冒险,但他还是决定放手一试,因为他对自己是有着充足信心的。在众人的斥责里,许惊鸿突然一声大喝:“我还有证据,可以证明我所说的都是实情!”

这一声喝很是响亮,一下就压住了所有人的声音,随后也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他的身上。方家等人都露出了惊讶之色,不知他还有什么证据。

“既然许卿还有证据,那就拿出来吧。”皇帝强忍着对这些臣子的厌恶,用平和的声音缓慢地说道。

“这证据便是我手下兄弟的禀报了。他们经过细查之后,发现在这三家之中就藏着数百件从百姓手中夺去的田产地契,以及各种珍宝。倘若各位大人不信的话,大可以前往这三家之中搜索一番。”

“这……姓许的你这话也太儿戏了吧?我们都是朝廷官员,代表的是朝廷的脸面,岂能让人随便搜检?”李航当即否定道。其他的那些人的反应也是一样的,自然是不可能同意这个做法的。

但许惊鸿却大笑了起来:“各位,你们说的是要证人清白,可真到这个最简单可证人清白的时候,你们却又退缩,这却是为何?你们这难道不是在包庇么?”

“哼,小子好大胆!我朝廷的体面岂是你这几句话就能放弃不顾的?”方远山立刻不屑地说道:“你只是一句不实之话,便要搜府,那今后我朝廷还有法度可言么?”

“我拿出了证据,你们却说他不是。现在我拿出另一件,你们又都不肯照做,如此不是包庇又是什么?”许惊鸿针锋相对地回了一句,而后又是神秘一笑:“不过,在此事上能做得主的却不是各位了。”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众人的心头顿时生出了不好的预感,尤其是方远山,想到他在灵州所做下的灭门血案,最近又有二十多人被其所杀,这个年轻人的胆子还真是不小,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大胆的举动来。

“我国安司有责任将奸邪之徒找出来,所以在我进宫参加朝会前,已经将手下人派往这三家了。现在,他们应该已经开始对三家进行抄检了吧。”许惊鸿轻描淡写地道。这才是他一直信心满满的缘故,原来他已经先斩后奏了。

许惊鸿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他知道如此一来,自己就没有了退路,而且还与朝中各大势力都成了敌对。毕竟这种完全撕破了脸的行为是不被人所认可的。但他却还是决定这么做了,因为眼下的局势使然。

在来到京城后,许惊鸿才感觉到做事之难,让他难以完全放开手脚。而方家势力又是如此之大,他们有的是手段对付自己,若不能尽快打击他们的气焰,让其连续暗算,只怕便是自己和孙再元再小心也会被人给斗垮的。

所以今天,当他决定要正面开战的时候,便顶住了其他人的反对,一定要人立刻就对这三家进行强搜。只要这三家被搜出了问题,那就是取得胜利,成功打击到方家了。而这三家一旦落入他的手里,就可以把方家也给牵扯进来,从而出手报仇。

殿上群臣在许惊鸿这一句话后,都陷入了短暂的短路,便是皇帝也用看怪物的眼神看向了许惊鸿,这个少年的胆子已经不是一个大字能形容了。他这么做,完全就是将一切罩在外面的伪装都撕去了,就是要与人战斗到底了。

“许惊鸿,你……你竟敢如此行事,这……这……”李航这次是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因为他知道,这次是真完了,那些东西他的确藏着,只要一被搜出来,便是铁证如山了。心里焦急的李侍郎一口气没能上来,当时就倒在了大殿之上……

见他如此模样,殿上众君臣便能够猜到个结果了。不过许多人还是对许惊鸿生出了愤恨和忌惮,此子实在太不照常理行事了,连这样搜检朝廷官员的举动都敢先斩后奏,那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呢?

高坐御座的皇帝却在心里暗喜,他所希望看到的混乱局面终于因为这个少年的出手而产生了,接下来必然会发生更多的乱象,从而将世家势力一点点地铲除!

第三十一章 勇者胜第十章 筹谋第二十三章 初战失利第六十三章 方家垮台第三章 心狠手辣第二章 幽州之惑(2)第五十五章 宋蛮大战之发现第六十四章 赶尽杀绝第十八章 军中大比(4)第三十九章 扬名立万(3)第八章 死里逃生第十一章 鱼目混珠第一章 朝中惊变第五章 灵州方家(2)第七十一章 最后的报复第六章 惊悉祸心第一章 初入军营第二十五章 招兵买马第四十五章 逆转第三章 再入大梁第六十章 险恶用心(2)第十五章 归京 惊马第四十九章 改变策略第二十九章 意外的联合第二十六章 毁其耳目第十二章 巧言脱身(2)第四十五章 夜谋第六章 孙家遭难第四十三章 帝王心 踪迹第四十六章 班底 开衙第十九章 真实意图第四十四章 追踪第一章 一路同行第四十八章 刑讯第四十九章 改变策略第三十章 泄密第三十一章 各有算盘第十八章 设局第十四章 契机第四章 血仇,雪仇(2)第四章 对质 惩罚第五十二章 一语成真第七十八章 罢兵事第十章 筹谋第五章 立威 有因由第二十三章 初战失利第二十六章  寻踪第六十六章 登崖第十一章 巧言脱身第二十六章 夺路血战第七十二章 风起大梁第十四章 年关难过第二十八章 柳府寿宴第二十六章 玉石引起的冲突(2)第三十一章 和气收场第五十八章 开路第六十章 小朝会第五十七章 夜客第二章 灵州方家第二十三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第六十二章 定计第四十一章 叶浩受制第四十四章 追踪第十四章 舆论 插曲第六十四章 背叛(2)第九章 杀人并不难第四十九章 改变策略第七十一章 下场第十章 筹谋第二十七章 局势逆转第四十二章 改变第十七章 后顾无忧第五十四章 宋蛮大战之夜袭第六十七章 夺崖第六十四章 赶尽杀绝第五十八章 开路第二十七章 初战失利(4)第二十七章 局势逆转第二十九章 柳府寿宴(2)第三十一章 各有算盘第六章 前因后果第十五章 军中大比(1)第九章 身边的敌意第十五章 借事生机(2)第二十九章 柳府寿宴(2)第六章 孙家遭难第七章 防不胜防第二十七章 柳家的态度第六十四章 背叛(2)第一章 朝中惊变第十五章 各有计较第三章 毒计 闯祸第六十四章 背叛(2)第六章 惊悉祸心第六十二章 定计第二章 朝中惊变(2)第五十七章 夜客第六十一章 小朝会(2)第三十四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第四十九章 以寡胜多 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