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们回家才走到家门口,就见好些人围在门口,那是一个水泄不通,半夏想着莫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了。
把两个孩子抱下牛车自己也跟着下来,牵着两个孩子往里走去,隐隐约约听到有人说什么恭喜的。
半夏这才反应过来,莫不是许老三这次考试中了?转头过去看牵着牛车的许老三,见他也是一脸的惊喜,两人不由加快脚步。
“哎哟,举人老爷和举人娘子回来啦。”有在门口瞧热闹的眼尖看见了夫妻二人。
许老三和半夏在一片恭喜声中一一道谢,大家也自发的给二人让路,院子里许老爹和周氏也在招待着来报喜的衙役,刘嫂和她男人刘大哥在一旁站在随时伺候着。
“恭喜三叔了。”来报喜的不是别人,正是朱氏的女婿吴捕头吴飞。
他坐上了自家叔父的位置,留在县城当差,这次听到消息许老三考中举人,自己揽下这个差事,带着手下的一个兄弟来村里报喜。
来的时候许老三夫妻二人不在家,只有刘嫂一家人带着四妞在家看家,见是大姑爷来了,连忙让月儿去老宅那边请周氏二老过来。
半夏进屋拿了喜钱给吴飞和他的兄弟,又留他们在家吃了饭,吴飞又去朱氏那边瞧过自家岳父岳母后这才回县城。
本来就重用吴飞的县老爷知道吴飞和许老三这层关系后,更是看中吴飞了。
许老三考中举人这事是村里的大事,毕竟是村里第一个举人老爷,里正也赶紧上门,这次不用许家出钱办流水席了,里正动用村里公款在村里办了流水席,并且请了附近几个村的里正都来吃酒。
杨里正自然也来了,大家都知道杨里正的女儿就是嫁到了许家,现如今在县城过上了好日子,和许老三是姻亲关系的杨里正早早就来帮忙了,他媳妇儿也跟着来了,自然是为了看女儿和外孙来的。
也正是因为许老三考中举人,许多人冲着这个把孩子送来书院,就是镇上也不乏有把孩子送来的,一时之间村里也热闹起来。
不过,不管是谁把孩子送来,许老三和杨恒还有吕先生都按照规矩收孩子,因着举人老爷的头衔自然也没有人敢有异议。
许老三心中明白,这次能考中还是有运气成分在里面的,也不打算再考下去了,就全心全意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好,让半夏好好歇歇。
夫妻二人一合计,就决定许老三上午在书院给孩子启蒙,下午就操心家里的事情,而半夏也放下手来教导三妞了。
三妞虽然小,不过照家里这种情况来看,三妞是不会嫁在村里的,好歹许老三是个举人,并且还有个杨恒这个将来有大出息的姐夫在。
半夏一合计就为三妞请了女先生回来,教导三妞的女红和识字,想着要把三妞培养成明事理知大体的女儿家。
家里的琐事处理好,省城那边也托来消息,酒楼已经弄好了,许老三带着许老五去了省城,有意让许老五到省城去接管酒楼的事情。
而县城这边也有所改动,让大根和许老四守着食楼和食铺那边,而镇上的就让花娘夫妻二人负责。
许老三和许老五两人在省城呆了两三天,把那边的事情处理好才回来。酒楼和县城食铺一样,卖串串香和冷吃鱼,不过半夏给多加一样那就是火锅。
二楼包厢里就专设火锅,采用自助餐的模式,而且还增设小孩子玩耍的区域,请了两个有经验的妇人专管,一个就是杏娘的母亲张寡妇,还有一个是吴捕头的夫人。
酒楼比县城食楼大得多,许老五一个人怕应付不过来,强行把许老四带走了,这样县城食铺就少了个人,许老三无法让花娘两口子去,而镇上这边,只好请了个掌柜的坐阵。
“哎哟,可算是把你们盼回来了。”
中秋这天,周氏和许老爹左盼右盼的终于在晌午后把许老五一家和许老四盼回来,几人是坐马车回来的,还带着在省城买的东西回来。
周氏伸手过去接住自己的小孙子,有一段时间没见了,觉着孩子又长大了一些。
“在省城住得可习惯?”
周氏逗了一会儿孩子后,许老爹把孩子抱过去,周氏问起了杏娘在省城的情况。
杏娘笑着说一切都好,和周氏说了几句话就进厨房帮忙去了,没道理都是儿媳自己就在外面等着吃。
张寡妇跟着女儿女婿一起回来的,也直接来了许家老宅这边,她那边的房子许久没有住人,而且回去也是她一个人。
两个老太太就一边照顾着院子里的孩子们,一边说着在省城的情况。
许家的中秋节过得热闹,大家都回来了,大妞也带着吴捕头回来了,二妞和杨恒进也是带着珠珠早早来了,两姐妹一见面就开始了聊天。
大妞成亲后就没在铺子上了,吴捕头的父母留下了一处房子,那房子面临街道有个小门,大妞就在小门那里支了个摊子专卖点心。
而,二妞成亲后也不再去镇上了,留在了村子里帮着半夏专管果园里的果子,也方便照顾杨恒兄妹二人起居饮食。
这几年中果园又增加十来亩,半夏还买了二十来亩地,朱氏和林氏还有杏娘也跟着买了些,全部租了出去,就是许老四这些年也存了些钱买了些地。
因着杨恒要走科举之路,二妞也不敢怎么做生意,只得想办法让杨恒成为耕读人家,所以也跟着买了一两亩地和两亩坡地种成果子。
许家这些年固然已经成了村子里的大户,孩子们各个都有出息,这是大家羡慕不来的。不过,也有人人把目光定在了许家小辈的身上。
许家小辈的还小,就和周氏还有许老爹打好关系,不过,周氏和许老爹两个人并没有因为家里的变化就飘飘然,反而为了不给孩子们惹麻烦只跟许大伯和里正几家来往密切。
“你现在有何打算?”许老三和杨恒坐在一起,问着杨恒。
这些年许老三一家对杨恒兄妹颇多照顾,也因为二妞的原因和许老三也是关系越发密切,看着比以前更加高大沉稳的杨恒,许老三还是很欣慰的。
“继续念书考试,我想拜吕先生为先生。”杨恒说,并看向另一边笑语晏晏的二妞,“只不过,这几年二妞就要过些苦日子了。”
科举这条路并不好走,做为杨恒的妻子二妞身上的重担自然不少,许老三也是明白的,不过也相信自家侄女能够胜任和杨恒共进退。
“不用想太多,二妞嫁给你自然要与你一起承担这些的,你安心读你的书,也让我以后做做状元老丈人的威风。”
许老二听到许老三和杨恒两个说话,自己也过来凑热闹,听到杨恒的话急忙搭腔。许老二之前看不上杨恒,总认为他手无缚鸡之力,后来和二妞定下亲事后,渐渐地也发现杨恒的好。
杨恒真诚地看向许老二,点点头。自从父母去世后一路来到村子里,只有在许家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杨恒温柔地看向正在给珠珠擦手的二妞,深叹何其有幸能娶到眼前人。
“二姐,我和珠珠去踢毽子去了。”
三妞手里拿着下午半夏用鸡毛扎好的毽子,二妞点点头同意,两人手牵手去一边玩。杨茹娘怀里的小丫头见两个姑姑玩也想去,咿咿呀呀地朝母亲抗议。
“慧姐儿乖,等你长大了再和三姑姑玩啊。”杨茹娘耐心地哄着怀里女儿。
周氏看着厨房里忙碌的几个儿媳,院子里聊天的几个儿子,一旁玩耍的孙辈很是满意,不过看着许老四又不由的担心,这么些年许老四还是独身一人。
许老爹和周氏夫妻多年,自然明白周氏心里所想。自己虽然也担忧以后老四老了孤孤单单一个人,可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四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做父母的也管不了啊。
唯一能做的就是养好自己的身子,不给后人增加负担,让儿孙们好好干,自己百年后也能光彩的下去见列祖列宗。
没等周氏再多想什么,朱氏就招呼着大家吃饭了,今年家里人多,就在院子里摆了三桌。大妞和二妞也帮着摆好碗筷,端菜,热闹地过了这个中秋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