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镇上,他们先去了吉祥坊,将两坛子杏脯和两坛子杏仁给了春生叔,共得了七两银子,加上芜芫来时带的,一共有五十七两。
他们先去了米铺,买了五十斤米,花了一两银子,然后去了丝线铺子。宋姑姑托她买的丝线,五两银子一圈,贵的咋舌,若是她自己肯定舍不得花这钱卖,宋姑姑托她买了五圈,芜芫想了想,一咬牙,给芜菁买了两圈,光买丝线就花了三十五两,她摸着瘪下去的腰包,想着幸好她钱带的多,否则今天还不够花。
反正钱花都花了,芜芫也不在乎多花点,她想着快要入秋了,每个人都该添衣了。芜芫在心里盘算着,大人做一套衣裳差不多要一匹布,小孩子半匹,于是就买了六匹布,傻大个要经常出入山林,所以要多做一套,剩下的布料,可以给大家做鞋子。
那老伴看芜芫买的多,又送了不少布头给芜芫,别看这些是小东西,却能拿来贴鞋面,做荷包什么的,芜芫谢过老板,正打算和顾锦承出铺子,就听到耳边传来一道声音:“呦,这不是芜芫丫头吗?”
芜芫转头,就看到了庄氏。
快要入秋了,庄氏今日出来,本来是打算给两个女儿做新衣的,谁料到经过这间铺子前的时候,就瞧见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起先瞧见他们手里拿着这么多东西,庄氏还以为眼花了呢,站在门前看了会儿,才确信就是芜芫,这才走了过来,打声招呼。
庄氏的目光从顾锦承怀里扫过,她常年在待在镇上,自然是识货的,一眼就看出了顾锦承手里拎着的丝线可不便宜。又见他怀里抱着五六匹布,心中一阵讶异。
这丫头何时这般有钱了,竟然买这么多东西。
心里想着,面上却笑着道:“丫头,和侄女婿来买东西呢,买这么多布呀,得花不少钱吧。”
“该花的钱总是要花的,快入秋了,就想着给家里人做套衣裳,这些钱,也是我从牙缝里抠出来的,比不得二伯娘,身上随随便便一件衣裳,都抵得过芜芫买的这些布了。”
庄氏听了这话,心里舒坦了不少,又瞧了一眼顾锦承手里的布,虽然也不差,可比她身上的衣料还是差了不少。
“来来来,清秀,静秀,这是你三叔家的芜芫姐,你俩出生后就没怎么回过村子,上回你芜芫姐成亲,你们也没时间,快来见过你芜芫姐。”
芜芫转头,看向庄氏身边的两个少女,模样清秀,左边的是清秀,长了一双勾人的丹凤眼,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也不怕生,倒是像极了庄氏,右边的是静秀,人如其名,安静端庄,凤眼柳眉,倒是像她二伯,两个人是双胞胎,不过模样却各不相同,芜芫记得他们比她小两岁,如今也十三了。
芜芫在打量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打量芜芫。
静秀的目光从芜芫身上淡淡扫过,有些不屑的移开。
这就是三叔的那个女儿,长得还行,打扮的也太土气了吧,一看就是乡下的村姑。那旁边的就是那个傻子相公吗?怎么和传说中的不一样?
清秀想着,看着顾锦承的眸光有些灼热。
察觉到他人的注视,顾锦承有些不满地皱了皱眉,正当这时,他发现她家娘子不动声色往他面前挪了挪,他心底浮起一层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