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年前就开始绣嫁妆了,若不是我爷去世没钱买棺材,又怎会离家这么远看人脸色啊……”
“……”有一人带头,其余人也纷纷开口。有为自己辩解的,有嘀咕抱怨的,有连声附和的,一时间偏厅里又热闹起来。
方小福却有些傻眼了,绣一块帕子能卖两文钱?一天能绣两块?就这么点钱还拿出来炫耀?谁敢给你更好的绣品啊?
“绣块帕子有这么便宜?”她忍不住回头看向袁三娘和林杜鹃。
“回三少夫人,这个若不是她手艺太差,就是被绣庄骗了,又或者是交货给二手、三手收货的人,或是货郎。”林杜鹃连忙回答。
“也有可能是收货方提供的绣布质量不好,专门走低价的。”袁三娘也解释道。
方小福点点头,便让她们去拿些绣布和针线来,试试这九人的手艺。
“你们几个别吵了,一会儿我给你们展示自己本事的机会,若上得台面我便留下你们,若是仍不能让我满意,无需多言,你们找下家去吧。”
方小福抬手猛地拍了下手掌,制止了下方还在叽叽喳喳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意见。
看着这些仍是不知道规矩是什么的女孩子们,她还真是说不上来是讨厌还是习惯。
她仿佛看到当初堵在自家院门外要求做手袋活儿的那些小闺女,虽然一个个情急得很容易被别人怂恿,但也不能说她们就有多坏。
而这里的九人,虽然不甘心被驱逐而和主家杠上,但也不能说她们有多坏,她们只是自认为在据理力争,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已,出发点也不能说她们错了。
当然,在这种时代里,不守规矩的人肯定是要吃亏的。若她今天不能留下她们,她们回归官牙后等待她们的,怕就不是更好的命运了。
以她们的年纪,还有她们刚才的行为惹恼了官牙管事的后果,方小福都不禁有些担心。
这时代的官牙经营项目是很丰富多样的,除了直接买卖,也有雇佣、租赁等方面的交易方式。
像袁三娘和林杜鹃就是雇佣,没有直接交换的身契,而是谈成合作之后签下契约,之后除了主家要付官牙一定佣金外,她们也要付一定佣金给官牙。
若是没有交易,她们就只是作为资源存在于官牙的名单上,并不影响她们的生活,一旦有交易,官牙方面会立刻通知她们。
但在交易之前自然也没有工钱,若急需用钱,就只能选择买卖的方式从官牙手中先拿到现银了。这种买卖又分了活契和死契。
活契会商谈时限、价值而谈到不同价格,时间到后,只要再出一点手续费到官牙消除自己的卖身契,就能恢复自由之身。
当然,若时限到了或是在时限内与主家发生纠纷,官牙也有责任协助衙门立案审理,或是助其恢复自由之身。
当然,这些虽是官牙应该履行的职责,但给官牙的谢礼肯定是要的。得罪了官牙的人对你没好处,不论是平民还是富户都知道这个道理。
而今天来面试的这六十七人,都是可直接交换身契的,而且从官牙手中接过来的身契都是已经契档的,不必再跑一趟另花银子过档。
官牙就是有这些权威的保障,才在私牙横行的时代仍是稳立不倒,不过它主要存在于县城,在远一些的地方尤其是农村里,还是私牙居多。
官牙底下也养着不少私牙,以巩固扩大自己的地盘。正是这种垄断式经营,从百姓手中买回人口再到卖给主家,这之间便经过了层层分帐。
以今天的活契二十两和死契五十两为例,被卖家庭能拿到的现银能有三层就算不错了。
也因此,一般人家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也都不会在十岁以下卖闺女,因为十岁以下的闺女根本不值钱。
能值到一、二两身家的都算不错了,在穷山村里可能还不够一两就能买卖了。但越往城镇就越贵,年纪也以十到十五最好。
这是这时代里女孩子最好的年华,也最好调教,不管是当丫环,还是进青楼,或是给谁填房都是最合适的年纪。
也因此这年纪的卖价最高。
李全没有告诉三少夫人,她自认为最没有要求的要求,其实是最高的要求。他也是想通过这次探下主家的底。
九个小姑娘拿到绣工材料后立刻在方小福的安排下坐到了椅子上,也顾不上说什么了,便认真地绣起花来。
轻软的绣布,手感让她们心里一阵激荡,漂亮的绣线,让她们差点看花了眼。这样的喜悦是过去绣过无数块布料的她们无法忽略的。
哪怕只有这一次机会,她们也想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实力展现出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因为方小福提供的材料和要求可不是一块值两文钱的帕子能搞定的,因此大家只能等待。
方小福见刚才还吵闹不休的女孩子们这会儿却能安静认真地工作,心里便已经满意了,至于她们能绣出什么来其实不重要,只要有入门基础便可。
她看看天色便低声和子雅说了几句,子雅就起身走到官牙官事那边使了个眼色,又看了李全一眼,便率先朝门外走。
官牙的人会意,脸上难掩喜色地跟着走出去,到了旁边厢房里,子雅才将方小福的决定说出来。
“这些姑娘虽然规矩差些,但看她们绣花时的态度还算认真,我方家也不想太为难谁,就一并买下来吧。”
“主家是好心人!”
“主家爽快,咱们官牙也好办事啊。”
官牙管事没想到最后那九人也有了着落,本来还想着回去就将她们卖到醉红楼让她们好好吃个教训呢。
不过交易顺利他们心里也什么气都没有了,纷纷笑着夸赞方家大方,便一人拿契纸,一人拿算盘开始算帐。
子雅笑了笑,也说了两句场面上的客气话,便让李全拿银子换契纸。
李全一边拿银票一边心里嘀咕,当初文府送来五千两这些日子可用不少了,现在又要一次支付一千六百多两,他能不能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