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方子元和马车里的几个兄弟已经去天一书局逛了一圈回来,也将情况打听清楚了。
天一书局已经营业半个月了,旁边铺面的钥匙在天一先生手中,天一先生出了门不知何时回来。
这是掌柜的在听方子元说他们是隔壁铺面的主人时给出的回答。
“二哥,放着小睿在这里不问,跑去问一个防备你的掌柜干啥?”方小福忍不住白了方子元一眼。
这掌柜回答的话看似真话却没一句实的,反正都推给天一先生就是了,然后天一先生不在家,很难找到人就是了。
这也正常,这书局是新开的,人家又不认识你们,你们又没证据证明,人家凭什么跟你说实话?
“咱们先回家歇着吧,其他事儿我再给你们细说。”赵君睿也是一脸嫌弃地看了方子元一眼,明明他在这里,居然还舍近求远!
“哎,刚才咱们去书局参观了下,忍不住就问了,到忘了小睿肯定是知道情况的了。”方子元也没恼,嘿嘿笑着。
队伍再次前进,这次穿过了闹市进入了安静许多的住宅区,但环境和青阳县区分明显的大户区不同,这里仍是临街区的,路面很宽,往来车马也不少。
在赵君睿的护卫引领下,他们来到一座宅子门前停下。
“方府!”方子元跑在前面又惊呼道,“怎么是方府?”
“方二公子,这是我家主子送给你们的宅子,大家到了京城就不必去住客栈了。”那名领路的随从解释道。
他也是在大杂院里住过的,跟大家都算熟悉,因此和他们说话也会随意一些。
方子元愣住,也就是说,这是他们的家?
“咱们以后来京城的机会多了,总要有个稳定自在的住处的,有个家也好。”方小福听后便点了点头。
“隔壁是文府哦。”赵君睿突然说了一句,然后自个儿哈哈大笑起来。
“……”所有人都震住了。
“不会这一片也是你家的吧?”方小福回头没好气地问。
赵家到底多有钱呀,连京城这么金贵的地方都有这么多地盘是他们家的。他们是做房地产起家的啊?
“那到没有,不过是我两年前和人打赌在这附近一口气买了六座宅子,花了二十万两,回家就让我爹给打了一顿。”
“败家子!”方小福立刻骂了一句。
“我爹说,价高也就算了,让人诳了才该打,被人几句话相激就作出如此冲动之事更该打!打完还把我关屋里反省。”
本该是逗人笑的表情,结果发现所有人都没有笑,就连方小福都没笑,不由奇怪地问:“小七儿有何高见?”
“败家子!”方小福默默又骂了一句。
“呃……”赵君睿傻眼了。臭丫头不该多批评他几句吗?或是有不同的见解?
他并不知道方小福此时心里很崩溃。
二十万两才买六座宅子,她在钱庄只有六十万两,还想着要来京城里大展拳脚,结果却只能买得起十八座宅子?炒房产都不够啊。
“小睿后来可打听清楚,这宅子实际值多少银子?”方子湛的声音拉回方小福的思绪,也连忙看向赵君睿。
“小的一万多两吧,大的两、三万两。我这六座宅子恰是四小两大,而且都相隔不远,一下买这么多确实没什么意义,还花了这么多钱,还因为一个赌局。”
赵君睿说着说着就有些懊恼,不过忽然又露出欢喜的笑容:“可是现在却派上了用场,说明我当年的错误如今也是正确的了。”
“那文府和方府是多大的?”马车从看门小厮打开的侧门驶进去时,方小福横了赵君睿一眼,问道。
“正是那两座大的啊,四座小的还在我手中呢,和你别苑差不多大,等你们搬过来后,我也住到这边来读书,到也方便。”
原来她住得那么方便的别苑,在这臭小子眼里也就是用来读书清静的书斋啊……方小福崩溃的心情更严重了。
在青阳县她觉得自己信心满满算是个白手起家的土豪了,到了京城才知道,她还什么都不是。
不会在这京城里,和赵家势头差不多的豪门还有很多吧?那她以后可要低调些的好,别得罪了人自保不了啊。
方小福跳下马车的时候在心里告诫自己。
“这宅子不错啊。”徐嘉寒将马交给小厮,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扭头打量了一下四周的风景,这南方的园林比他们北方的又秀丽许多、清幽许多。
赵君睿被赞得又恢复了一脸得意,只差没说他当年的错误如今看来越发正确了。
“小睿,你手头不是还有四座小些的宅子么?转让一座给哥哥我怎么样?”徐嘉寒突然单手搭上赵君睿矮了一大截的肩膀上,打起了商量。
“可以呀,若能回本儿,我爹肯定会夸我了。”赵君睿爽快地点头。
“小睿,我们现在拿不出银子,不过你也留一座给咱们石家可好?”石奕和、石奕祥商量了一下,也说道。
“好呀,四座小宅都在对面,都不算远,格局也差不多,大小相差也不大,给你们都算一万两好了。”赵君睿很仗义地说道。
于是,他的宅子就只剩下一座没有着落了。他下意识地看向刘家表哥们。
“嘿嘿,这个……虽然我们也想买,但我们不但现在拿不出银子,也不敢作主啊,除非我们金榜题名后,以后在京谋职的话肯定要宅子住的。”
刘泽磊尴尬地笑着。看着这一个个说买就能买的人,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这一路来大家同吃同住同行,结果到了京里,差距立刻就显露出来了。
“这样吧,小睿你也别把剩下的卖给别人了,毕竟这附近就算都是咱们自己人住着了,若是突然搬个不熟的甚至是不好相处的进来,不是很别扭嘛。”
“远亲还不如近邻呢,因此,择邻而居是很重要的事情。”方小福见状便说道,“不如再等三年,看刘家表哥们谁会留在京城,就谁住。”
三年后又是大比之年,他们寒窗苦读,总要博个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