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西市泰广楼

王槐说完了自己的推测之后,兴奋地问道:“头儿,头儿!怎么样,我猜测的有没有道理?”

夏初笑了笑,看着另外几个人,“你们觉得呢?”

武三金点点头,“听着好像倒也挺有道理的。”

许陆还是摆了摆手,“不对不对。”

“嘿!我说你小子成心跟我抬杠是不是!怎么又不对了!”王槐被他浇了冷水,忿忿地说。

“咱就算曹雪莲是私会去了,那她私会完了去哪?要么就是回娘家,因为她跟家里说的是回娘家嘛,要不然呢就是回百草庄,但不管去哪,从延福坊出来都不会路过广济堂的。她去广济堂干什么?”

“嗯嗯。”武三金又点点头,“是,我觉得许哥说的有道理。”

王槐拍了武三金一下,气道:“又有道理!什么都有道理,你有没有个准儿!”

夏初吃完了饭,抹抹嘴揉了揉肚子,“许陆说的有道理。曹雪莲为什么要去广济堂仍是个最大的问题。现在能肯定的是,她去广济堂之前去了延福坊,这两个点之间相隔的时间并不远,所以,时间上应该是连接起来的。”

王槐很失落的点了点头,不甘心地瞄了许陆一眼。夏初冲他笑了笑,“王槐你说的也不错,但是没解决核心问题。蒋大人早就说过,她去广济堂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她被害的原因,找到原因就能摸出凶手。现在呢,这个原因没人知道,或者说有人知道却不肯说,所以,接下来就要辛苦大家了。”

“排查延福坊?”许陆问。

“对。”夏初无奈地摊了摊手,“没办法,只能使拙力气,一家家的去问了。曹雪莲穿的是锈红色如意纹的襦裙,米色上装。”

“长什么样子?”王槐问道。

夏初一窒,长什么样子她还真不知道,莫说她没去看那巨人观的尸体,就是看了也是不知道的。想到巨人观,夏初胃了有些许的不舒服,蹙眉叹了口气。

“头儿……”一直在旁边没说话的郑琏开腔道:“我记得杨仵作说,银窖里还扔着一顶帷帽,应该是曹雪莲的吧?她如果戴着帷帽,问长相就没用了。”

夏初一打响指,赞许地指了郑琏一下,“对!你不说我差点忘了。就这样,锈红色如意纹襦裙,米色上装,身高五尺左右,头戴帷帽。兄弟们,一家家的问吧!”

夏初让许陆带了一班的捕快去了延福坊,她自己则去泰广楼和戏院和五丰楼验证一下喻示戎的证词。

原本她想去问问蒋熙元要不要一起去的,也顺便把案子的进展跟他说说,快走到蒋熙元的书房时,夏初却又转头走了。

他正忙着,而且司法参只是他的一个兼任,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牵扯他太多时间精力也是不好。所以想想还是算了。

泰广楼离西市不远,是西京城里最大的戏楼,据说身后东家颇有背景,请的起景国任何一个戏班子,也请得起景国最好的角儿。只要是开戏的日子,都是门庭若市的。

西京的东市,以商铺以档次高消费高的大商户为主,而西市,则是以异国商品铺子和茶楼酒肆为主构成,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泰广楼的周边消费而带动起来的。

比如,西市的茶楼酒肆都有二层,且靠窗的位置都安的是大开的窗户,就是因为那些名震京师或扬名全国的名角儿会从西市的路上经过,有不少戏迷戏痴不吝花大笔银子买这样一个位置,就等着看名角儿们的马车从自己眼皮子底下过一下。

夏初去的时候,泰广楼所在的巷子里站满了人,对面的酒楼上沿窗户探出一溜的脑袋来,但整条巷子里却没有什么声音,看上去有点恐怖。

夏初左右张望了一下,对旁边的一位中年人拱了拱手:“这位大哥,这是干什么呢?”

“小点声。”那位大哥急忙地摆了摆手,“这听戏呢,你别吵吵,回头当心挨骂。”

“听戏?”夏初纳闷,“听戏不进戏楼子,站在外面干什么?”

“这不是进不去么!”大哥一拍大腿,跟丢了几百两银子似的,“月筱红的戏,估摸着里面站的连个弯腰的地儿都不剩了,我们这挤不进去的,只能站外面听点西皮流水的音儿了。”

“月筱红是谁?”

大哥一听,鄙夷地看了一眼夏初,挥挥袖子,连跟她说话的兴趣都没了:“得得得,您该干吗干吗去吧,别这搅合我了。”

夏初挠挠头,扫了一眼巷子里的人,心说这古代人追星的劲头可真一点不比现代人逊色啊!

她小心翼翼地绕着人群往泰广楼门口走过去,抬脚刚上了台阶就被人拦住了,“这位,里面没地方了,您要听戏改天请早吧。”

“噢,我不听戏,我就是跟您打听一下,四月初一您这泰广楼上的是什么戏?”

那人奇怪地看了看她,皮笑肉不笑地说:“这真奇了,还有人打听之前演的戏呢。”

“这么多人在外面杵着就为了听点锣鼓的音儿,我还觉得奇怪呢。”夏初笑道,“得了,劳您驾告诉我一下吧,四月初一的戏码。”

“四月初一啊,上午是一出武戏《九龙杯》,下午演的是《红鬃烈马》。成了吗?您还有哪天的老戏码要问?远的不说,这一个月的我都能告诉您,反正我这闲着也是闲着。”

“还真是红鬃烈马啊……”夏初自言自语地说。那看门的听见了,不禁袖手嘿嘿地一乐:“合辙您这是考校我来了?答上来了有赏钱没有啊?”

夏初摆摆手,向他道了谢之后又挤出了巷子,心说这看门的真贫。

泰广楼的巷口就是五丰楼,夏初进去打听了一圈,但是没人记得喻示戎。这倒也不奇怪,酒楼每天迎来送往的那么多人,六七天前的食客,如果没闹出点事儿来谁会记得呢?

夏初的脚还没好利索,走了这半天又开始有点疼了起来。此时眼瞧着时间也不早了,她索性也不回府衙了,慢慢悠悠地往家走。

从西市回家的路上,夏初寻了个做小面的摊子,要了碗面和碟小菜打发晚饭。吃过饭结了账,刚起身出了面摊的布棚,就见一个人从她眼前走了过去。

夏初起先没在意,回想了一下又觉得眼熟,转头看那背影倒觉得有点像广济堂的柳大夫,身上还背着个游方郎中似的褡裢,走过去一段后在一个挂了灯的门前停了下来。

那门开着,柳大夫驻足往左右看了看,紧接着门里走出一个青年的男子来,与柳大夫笑言了两句,便请他进去了。

夏初琢磨了一下,缓步走过去看了看,见那门上一道石匾,刻了三个字:知意楼。

门里门外来往的都是男子,传出来也是笑语晏晏之声。

我勒个去……

夏初要是身边有小伙伴,一准也要一起惊呆了的。只稍稍猜测便知,这地方约摸就是传说中的南风馆了吧?

夏初回转小面摊子,向那摊主求证了一下。那摊主看着夏初频频点头,却笑得意味深长的模样,弄得夏初心惊,赶忙跑开了。

其实她倒不是吃惊南风馆,而是吃惊柳大夫会来南风馆,这与柳大夫其人留给她的印象实在是大大不符。只不过夏初看他身上挂着个褡裢,也没准是来给南风馆里的小倌诊病来了?可是从时间以及刚才迎他进去的那个男子的表情判断,却又不太像。

她在附近踌躇了一会儿,还是没敢进去,只好将这事儿记下来,改日再差人查一查了。

到了家门口正掏出钥匙来想开门,就见锁上挂着个巴掌大笑的蛋青色锦缎袋子,两条精致饱满的丝线穗子随微风轻摆。

夏初好奇地解下来捏了捏,手感像是个小小的瓷罐子,还有一张纸。她心头一跳,一种抑制不住期盼涌上心头,又没敢立时的打开一看究竟,生怕自己自己做多情的想错了,倒宁可答案再揭晓的晚一点。

夏初开了门进院,又闩好门闩,进厨房里烧了水,又洗了手抹了脸,再去点上灯。那个锦缎袋子始终在院里的小石桌上放着,她每路过一次就看一眼,却一直憋住了劲儿没去碰。

直到再没什么可以做的了,夏初才坐到石桌旁边,小心翼翼地解开了袋子的扎口。袋子里装的是一个月白釉的小罐子,用天青色的八股丝线拧成绳,交叉打结勒紧了盖子,成结处还有一钮糯白的珠子,素雅又精致。

夏初又把袋子里的纸抽了出来展开,一看,满心的期盼便都落到了实处。短短一行清隽小字,落款依旧是一个‘黄’。

‘罐中药膏于跌打扭伤有奇效,祝早愈。’

一行字,夏初反复地看了几遍,这才妥善地重又叠好,把瓷罐上的丝绳解下来,打开罐子闻了闻。

药膏的味道有点凉凉的,馨香淡淡。夏初又闻了一下,起身到屋里把蒋熙元给他的那罐药膏也拿了出来,两边比较了一下,发现味道是一样的。

“大人你这个骗子,不是说是御赐的吗?”夏初小声地嘀咕了一句,歪着头想了想,心说这黄公子家会不会是皇商啊?那倒也难怪有钱。

71. 皇上是个活雷锋沧海月明珠有泪 番外叁77. 去年万寿节44. 冯大人你别紧张75. 信不信我削你232. 銮殿开审116. 夜宿58. 丫鬟竹青165. 许久不见196. 大婚187. 一声叹息191.149. 谁是哥哥2. 夏初此人52. 夏初的朋友105. 矫枉必须过正156. 口味特别224. 河源驿站181. 无关最伤人145. 情难自禁100. 曹雪莲的去向134. 唐掌柜说204.108. 生日快乐80. 法制进行时39. 击鼓鸣冤14. 协警刘起楔子203. 造化弄人212. 御书房上任31. 阮喜失踪234. 尘埃落定227. 你放心20. 基情燃烧的年代完结感言218. 多事之秋73. 刘榕如是说157. 管事的顾虑74. 杀人动机96. 皇上的恶趣味8. 我没办法5. 互相揣测203. 造化弄人116. 夜宿229. 夜雨23. 玉商家的少爷230. 命悬一线131. 管阳衙门102. 西市泰广楼25. 大人请听重点224. 河源驿站39. 击鼓鸣冤54. 有产阶级213. 万寿节56. 搜山寻人154. 少爷你要幸福114. 祥伯的算盘87. 人形警犬106. 鬼鬼祟祟201. 不只是皇帝85. 天空飘来五个字91. 长子喻示寂141. 独角戏26. 天赋异禀219. 府衙接案90. 吐啊吐啊就习惯了89. 银窖89. 银窖30. 一个茶奉196. 大婚4. 是你杀的吗? 为姽婳莲翩钻石加更159. 同道中人222. 你要好好的227. 你放心194. 不要再忘了81. 带上你私奔76. 全都不对劲99. 喻家人15. 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23. 玉商家的少爷186. 心有所属233. 不见棺材不落泪37. 那个杀猪的21. 谁的屁股207. 咏薇的心思63. 有文化的人13. 试探一下151. 人面桃花165. 许久不见19. 亲爱的湘71. 皇上是个活雷锋102. 西市泰广楼83. 芝兰玉树美少年89. 银窖14. 协警刘起20. 基情燃烧的年代203. 造化弄人163. 蓝素秋说166. 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