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交税几何

说起粮税,严正谦也是头疼:“我问过布政使蒲大人,他说他已经写折子向陛下请示,请朝廷念及今年蜀中遭遇大旱,予以一定的粮税减免,然而目前陛下还没回复。”

“朝廷没放话,蒲大人也就不好明说到底要不要减免粮税,只说让我们尽力收税,能缴多少缴多少,到时候他视交上来的税粮情况,再给陛下上折子。否则现在还没到征夏税的季节就反复请上头减税,总归不太好开口。”

陈循洲一阵无语,没好气道:“尽力收税?不说具体的数字,给这么模棱两可的说法,怎么才算是尽力?只怕我们已经尽力了,交上去蒲大人又不满意,到时候还嫌我们交得不够,这不是变着法儿地逼我们催税吗?”

“咳咳咳!”严正谦突然猛烈地咳嗽了几声,拼命给陈循洲使眼色。

陈循洲回头,这才发现顾云霁眼睛微眯,正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一脸“我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狂妄之言”的表情。

催税,当然不是口头催,暴力催逼,抢夺民粮,甚至打杀百姓等等,都是地方官和底层吏目常见的催税法子。虽然常见,但毕竟是违法的,若是捅到上面去,地方长官轻则挨申斥,重则罢官脑袋搬家。

对于顾云霁和严正谦之间闹的不愉快,陈循洲也有所耳闻,有一说一,他还真有点怕顾云霁一个不高兴把他们告到京城里去,毕竟刑部尚书就是人家的堂叔,朝廷向着谁不言而喻。

严正谦是提醒他,在顾云霁面前说话注意些,莫要让他抓到把柄。陈循洲于是连忙改口,装模作样道:“……当然,咱们叙州府上下都是勤政爱民的好吏目,自然不会行这等暴力催税之事。”

顾云霁见状内心轻嗤一声,没说什么,默默收回目光。

顾云霁这样的家世背景,京城不敢说,但凡是到了地方州府,只要他想,他完全可以在当地的官场横着走,只是从前他不愿那么做罢了。

不过如今看来,严正谦和陈循洲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用自己的家世适当地给他们一些压迫,至少能让他们收敛一些,不敢明目张胆地欺压百姓。

见场面有几分尴尬,严正谦轻咳两声,将话题拉回来:“眼下只是五月,距离稻子收割至少还有一个多月,要想到时候足额交上粮税,同时也是为了预防二次旱情的发生,接下来还是请二位大人多费心。”

顾云霁和陈循洲向严正谦拱拱手,客气道:“这是自然,请严大人放心。”

都是成年人,又同在一处做官,顾云霁没必要为了一场不愉快的争吵,就和知府严正谦撕破脸皮。官场之上,没有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样的本事,是他早晚要学会的。

说着,严正谦又看向陈循洲,一脸恳切的样子:“陈大人,你们陈家是本地的大户,占地尤多,粮税的事还是要麻烦陈大人多上心啊。”

陈循洲嘴角一垮,堪堪维持住脸上的笑容,心里早把严正谦骂了八百遍,言不由衷地道:“……这是我应尽之务,我都懂得的,严大人尽请放心。”

陈家占的地多半都挂在陈循洲名下,而陈循洲好歹是挂名监生,有功名在身,用不着纳税粮。

严正谦之所以要特意说这句话,是在暗示他有顾云霁盯着,他们不好暴力催税,那就只能陈循洲对自家的佃户多收些租子,将不足的税粮补齐。 偏生陈循洲和严正谦叙州府一起当了七八年的官,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些对方的把柄,早已是利益共同体,严正谦要他多收租子补齐税粮,他还真不好拒绝。

于是陈循洲一边心里骂骂咧咧,一边还得摆出一副笑容,客客气气地应下。

——

转眼来到六月,稻浪金黄,正是收获的季节。可惜今年春夏大旱,粮食减产,农人们忙碌在田间地头之时,脸上总带着些多多少少的愁意——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

叙州府城郊,耿老汉一家正在算刚打下来的粮食。

耿老汉不识字,算术也不怎么样,笨拙地掰着指头念念有词:“……总共六亩田,江边一亩,打了三百斤粮食;村西头山脚下有三亩,还有山腰上有两亩……零零散散加起来,不到九百斤稻子。”

闻言,妻子耿婆子面容苦涩:“才九百斤,往年就算是普通年景,至少也能打一千三四百斤的稻子,今年遭了这么大一场旱灾,减产了差不多五百斤。”

耿老汉叹气道:“还好咱家有亩江岸边的淤田,没怎么受影响,光那一亩地就产了三百斤粮食,否则今年还会更难。”

“粮食减产了,租子八成不会减,若按往年的产量算,今年还得交四五百斤的租税,落到手里头的粮食也就不到五百斤。咱们一大家子人,这么点粮食怎么挨到明年秋收?这日子可咋过啊。”

儿子耿满仓故作轻松,安慰道:“爹,娘,别难过了,咱家不是还有洋芋吗。再有不到半个月洋芋就要成熟了,咱们当初种了六十斤的种子,若真像顾通判说的那么高产,到时候差不多能收获四百斤。”

“四百斤的洋芋,预留一百斤作下一季的种子,还剩三百斤,再加上五百斤稻子,总共八百斤粮食,咱家一共五口人,在下一季洋芋成熟前粮食绝对够吃的,不用担心。”

被儿子这么一说,耿老汉眉头瞬间舒展,心头一松:“满仓说得是,我都差点忘了还有洋芋了。往年咱家一年到头也就八九百斤粮食,现在距离下季洋芋收获只有半年,咱们却还有足足八百斤粮食,说起来,咱家今年的光景倒是比往年更好了。”

耿婆子眉梢染上喜意:“亏得有这洋芋,不然咱家今年真的是要饿死人了。我听人说,洋芋吃多了烧心,到时候咱们就掺在米里头熬粥,又能避免烧心又能让每个人多吃一点,那样再好不过。”

儿媳笑着接话道:“咱家的辣椒也快可以采摘了,过两天我问问隔壁王婶子,辣椒怎么做才好吃,咱们也来学那些城里人做点辣椒酱尝尝,正好就着洋芋米粥下饭。”

一提起洋芋,家里原本沉抑的气氛一下子就轻松起来了,一家人说说笑笑,畅想着未来的饱餐日子和丰收年景。

这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凶恶声音在门外响起,漏风透光的木板门被摇得哐啷响:“耿老汉,开门!该交租子了!”

第363章 更大作用第51章 嫉妒第89章 生辰第440章 配合得当第85章 方子归离开第119章 重回正轨第156章 程炎得中第271章 两全之策第28章 拜师条件第334章 观赏辣椒第534章 时日无多第313章 可有证据第180章 争吵第281章 不敢签名第385章 继续加租第19章 通房第345章 有些屈才第353章 生意火爆第301章 离京赴任第377章 打小报告第284章 没有舞弊第39章 上架通知第444章 试探口风第131章 锦衣何来第69章 游艺会第447章 局势大好第138章 如意丢失第384章 旱情奏报第414章 最坏结果第305章 新官上任第98章 安定人心第408章 换个干爹第272章 刘家赌债第389章 浮出水面第368章 一意孤行第469章 真正心疼第235章 练练厨艺第220章 果然很甜第489章 皇子出使第502章 太傅病重第396章 堂兄书常第490章 偏心过头第315章 换田之地第226章 朝会争论第116章 去留选择第194章 再进一步第372章 达成交易第490章 偏心过头第514章 先斩后奏第270章 再见苏旗第374章 忠心好狗第406章 师兄梅峰第89章 生辰第346章 介绍洋芋第371章 别有目的第346章 介绍洋芋第113章 考核通过第462章 徐氏宗祠第469章 真正心疼第469章 真正心疼第115章 安置章程第308章 佃田之税第15章 县试开始第249章 书华难产第316章 证据确凿第101章 月事带第63章 受伤第340章 土人作乱第445章 陶炼身死第407章 师门传统第125章 危局得解第340章 土人作乱第404章 就任知府第393章 八品县丞第31章 不服第14章 鬼神无益,事在人为第492章 撤离计划第315章 换田之地第415章 终于得救第293章 检举之人第97章 施粥波折第163章 熟人相见第369章 收购策略第5章 上学第541章 情况紧急第218章 大家闺秀第34章 徒弟的日常第150章 乡试开始第81章 知晓第403章 叔侄争吵第183章 本朝第三人第135章 转运如意第507章 飞黄腾达第308章 佃田之税第301章 离京赴任第177章 钱家求亲第272章 刘家赌债第343章 副使安斌第513章 立刻回京第4章 顾云霄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