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香文化(一)

汉代还出现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笼”,以及能盖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炉”,即“熏球”。(由两个半球形的镂空的金属片扣在一起,中央悬挂一个杯形的容器,在容器内可以焚烧香品,即使把香球拿在手里摇摆晃动,容器内的香品也不会倾洒出来。)

熏炉(包括博山炉)、薰笼等香具也是汉代王墓中常见的随葬品。

香文化在汉代的快速发展,汉武帝有很大贡献。他在位期间大规模开边,通西域,统南越,开海路,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同时也便利了南部湿热地区及海外香料的传入。汉武帝本人有很精美的鎏金银制薰炉,或许他也喜爱薰香。

魏晋南北朝时,虽战乱不断,但香文化仍获得了较大发展。

薰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同时,道教佛教兴盛,两家都提倡用香。

这一时期,人们对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有了较深的研究,并广泛利用多种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出现了“香方”的概念。配方的种类丰富,并且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治病的药香。

“香”的含义也发生了衍变,不再仅指“单一香料”,而是也常指“由多种香料依香方调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合香”。从单品香料演进到多种香料的复合使用,这是香品的一个重要发展。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香文化的发展。而唐代之后,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随着唐王朝成为一个空前富强的大帝国,其对外贸易及国内贸易都空前繁荣起来。西域的大批香料通过横跨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运抵中国。虽然安史之乱后,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但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唐中期以后,南方的“******”开始兴盛起来,从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经两广、福建进入北方。香料贸易的繁荣,使唐朝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社会的富庶和香料总量的增长,为香文化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唐代,大批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参与,使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对各种香料的产地、性能、炮制、作用、配伍等都有了专门的研究,制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层出不穷。

在这个时期,对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会客用的香,卧室用的香,修炼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炼法门又有不同的香……可以说在唐代已是专香专用了。

象前朝的帝王一样,唐代的许多皇帝,如高宗、玄宗、武后等都对香料十分钟爱,而且依仗国力之雄厚,在用香的品级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的帝王。皇帝经行之处,甚至以龙脑、郁金铺地。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也对香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佛家的教理经书对香大加推崇,几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用香。不仅敬佛供佛时要上香,而且在高僧登台说法之前也要焚香;在当时广为流行的浴佛法会上,要以上等香汤浴佛;在佛殿、法坛等场所还常要泼洒香水。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佛事活动频繁,其用香数量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在唐代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样式,外观也更加华美。

熏球(汉代已经出现)、香斗等香具开始广泛使用。(熏球由两个半球形镂空金属片扣在一起,中央悬挂一杯形容器,容器内可以焚烧香品,即使摇摆晃动,香品也不会倾洒出来。香斗是带有长柄的小香炉,可以握在手上,清掐丝珐琅香插主要用于供佛。)

在敦煌壁画里就常能见到香斗、博山炉等丰富多彩的唐代香具。

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

宋代之后,不仅佛家、道家、儒家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各式宴会庆典场和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佩挂,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请人上门作香;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不仅用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鉴赏品评。

从宋代的史书到明清小说的描述都可看到,宋之后的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已十分密切。

这一时期,合香的配方种类不断增加,制作工艺更加精良,而且在香品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香饼、香丸、线香等,还已广泛使用“印香”(也称“篆香”,用模具把调配好的香粉压成回环往复的图案或文字),既便于用香,又增添了很多情趣。在很多地方,印香还被用作计时的工具。

与“焚”香不同的“隔火熏香”的方法也较为流行: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先点燃一块木炭(或合制的炭团),把它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炭上隔上一层传热的薄片(如云母片),最后在薄片上面放上香品(单一的香料或调制的香丸),如此慢慢“熏”烤,既可消除烟气,又能使香味散发更加舒缓。

到明朝时,线香已有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各类典籍都有很多关于香的记载,周嘉胄所撰《香乘》尤为丰富。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很多关于薰香与香料的内容,例如:香附子,“煎汤浴风疹,可治风寒风湿”;“乳香、安息香、樟木并烧烟薰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

《本草纲目》还记载了制作线香的技术(挤压成条):用白芷、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柏木等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

香具方面,宋代最值得关注的自然是瓷器。宋代烧瓷技术高超,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在造型上或是模仿已有的铜器,或是另有创新。由于瓷炉比铜炉价格底,所以很适宜民间使用。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的香炉。瓷炉虽然不能象铜炉那样精雕细琢,但宋代瓷炉却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第二十五章 宋秀跋扈第三十九章 京城第一美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的传说第一百五十五章 刺绣 (二)第十二章 盗墓第一百七十三章 苗绣技法第两百零八章 沉香木第一百七十一章 苗绣第一百一十一章 绿茶的冲泡第两百二十一章 菊花(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包第十二章 盗墓第一百八十五章 战马(二)第两百一十七章 梅花第两百零二章 保养红木第四十四章 去京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榉木小箱子第二十七章 宋壮无辜惨死第五十六章 经商筹备中第一百零四章 黄茶详解第七十八章 想不开的铁秋风第三十四章 盗墓成功第二十五章 宋秀跋扈第一百六十五章 蜀绣第一百九十七章 瘿木第四章 黄金马车第一百六十五章 蜀绣第二十七章 宋壮无辜惨死第一百零三章 黄茶第两百一十二章沉香木历史第一百八十五章 战马(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马(一)第五十八章 盗皇二女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战马(三)第四十七章 截生辰纲第两百二十三章 菊花(六)第一百零二章 白茶种类第六十五章 搜肠刮肚想出的菜肴,也不错第六十七章 酒的制作方法(一)第二十七章 宋壮无辜惨死第八十八章 浙菜(一)第五十一章 铁秋风第十七章 张二郎君第一百二十二章 香文化(五)第两百零五章 阴沉木第一百零六章 绿茶第一百二十一章 香文化(四)第一百七十章 香包特色第一百零九章 绿茶详解(二)第七十九章 去宁古塔第一百八十五章 战马(二)第两百一十六章 兰花(三)第十三章 造反第一步第两百一十七章 梅花第一百九十二章 金丝楠木(三)第四十五章 事无巨细的交待第十章 一级妖兽第两百零一章 保存红木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药第九十一章 茶的起源第六十三章 细数名菜菜肴(二)第七十五章 赌石第一百五十五章 刺绣 (二)第五十八章 盗皇二女府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马(一)第三十五章 盗粮第八十六章 主要任务∶诛杀十恶不赦之人第两百二十一章 菊花(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暂住浔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苗绣特色第一百五十一章 围棋第两百零二章 保养红木第一百零八章 绿茶详解(一)第二十八章 左家二郎的悲惨身世第九十三章 茶文化(二)第一百九十一章金丝楠木(二)第六十四章 无法解释的典故第一百九十九章 红木的种类第三十九章 京城第一美人第二十七章 宋壮无辜惨死第八十四章 设圈套第一百零八章 绿茶详解(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刺绣 (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饮绿茶的注意事项第一百九十二章 金丝楠木(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榉木第一百九十二章 金丝楠木(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陇绣第一百四十四章 灭杀二百万元军第一百一十九章 香文化(二)第十八章 神奇的万里通第五十七章 细数菜肴第一百五十章 回浔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暂住浔城第十一章 狼!!!哈士奇???第八十三章 宁古塔前的土匪第两百二十四章 竹子(一)第二十章 人间五大陆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药第一百六十七章 汴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