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陶瓷文化(一)

宋竹娴揉了揉手,既然,都写到这了,那就一并把陶瓷文化,也写下来了。

陶瓷文化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华夏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华夏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发展历史

早在别国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华夏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分为陶和瓷两大类。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而经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

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同时,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从此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

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夺取了权力,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统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隋朝瓷器也开始兴起于市。

唐代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认为是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用当今的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唐末大乱,英雄竟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960年。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萧窑),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

宋代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官窑)、定(民窑)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

元朝

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青花瓷属于釉下彩,出现于元代,盛行于明清时期。

明朝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

清朝

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民国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无发展可言。民国初,军阀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曾特制了一批“洪宪”年号款识的瓷器,这批瓷器在技术上不可谓不精,以粉彩为主,风格老旧。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

历史传统

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

商、周时代是以青铜器为时代标志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陶瓷纹饰和青铜器饰相似,刻纹白陶的烧制成功是制陶工艺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用高岭土制坯,烧成温度达1000多度,素洁可爱的造型与优美的纹饰相结合,逗人喜爱。

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主要朝建筑用陶和冥用陶两个方向发展。当时各侯国大兴土木,亟须大量陶制材料,这样就促进了建筑用陶的工艺水平。秦汉时期,“秦砖汉瓦”更成为制陶艺术的佳话,西市郊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形体巨大,数量众多,生动地反映出秦兵剽悍雄伟的真实面貌。隋唐时期的三彩也是陶器中的瑰宝。

从商周到汉唐时期的陶器造型来看,它更多的是反映人和社会,人已成为陶器造型的主体,陶瓷艺术装饰反映了人间生活的千姿百态,陶器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入,体现出汉唐文化的人文精神。魏晋南北朝的,进入了瓷器时代。隋代,窑工烧成了白瓷,隋代这项伟大的成就,改变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邢窑白瓷最为有名,有“类雪”之誉,开创了“南青北白”新格局。有“诸窑之冠”美称的越窑,在唐代创造了青瓷艺术的高峰境界,唐代诗人陆龟蒙曾经写出这样的诗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把越窑的青瓷形容的“千峰翠色”,正是对越窑瓷青翠莹润之釉色特点的诗意写照。

第十二章 盗墓第八十五章 进宁古塔第两百一十九章 菊花(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湘绣作品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爱的粉彩瓷第一百零三章 黄茶第十八章 神奇的万里通第三十九章 京城第一美人第八章 购物一百八十八章 黄花梨的特点第六十一章 广聚楼第一百二十四章 如何制香第六十六章 酒文化一百三十五章 汤冰涟归顺第十章 一级妖兽第八十二章 第二股土匪被收服第一百九十七章 瘿木第四十六章 欲截生辰纲第四十三章 可爱的伊玉枫第六十九章 酒的制作方法(三)第一百章 黑茶的泡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针法第二十三章 宋竹娴上门拜访左家第三十二章 进墓第二十九章 破败的宋家村第一百七十六章 苗绣的艺术价值第二十七章 宋壮无辜惨死第三十五章 盗粮第八十九章 浙菜(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暂住浔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的传说第二十二章 宋秀有孕???第十三章 造反第一步第一百一十六章 种茶种子第一百章 黑茶的泡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金丝楠木(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香文化(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花茶的效用第两百零六章 阴沉木的特点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茶第一百一十一章 绿茶的冲泡第两百零六章 阴沉木的特点第两百二十三章 菊花(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花茶的种类第九十二章 茶文化(一)第四十九章 偶遇奇怪的主仆第二十四章 坐享齐人之福第五十二章 共赴京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苗绣针法第两百二十四章 竹子(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饮绿茶的注意事项第两百零六章 阴沉木的特点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茶第两百零四章 鸡翅木第一百九十二章 金丝楠木(三)第四十五章 事无巨细的交待第七十五章 赌石第一百六十一章 粤绣特色第一百六十四章 湘绣作品第六十二章 细数名菜菜肴(一)第十一章 狼!!!哈士奇???第七十五章 赌石第四十九章 偶遇奇怪的主仆第一百九十三章 巴里黄檀第九十一章 茶的起源第七十六章 鉴别赌石好与坏的方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榉木小箱子第九十一章 茶的起源第一百二十八章 陶瓷文化(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玉石的代表第一百六十一章 粤绣特色第二十三章 宋竹娴上门拜访左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花茶的种类第一百一十六章 种茶种子第一百三十章 陶瓷文化(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陇绣一百八十八章 黄花梨的特点第一百五十九章 苏绣作品第二十三章 宋竹娴上门拜访左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陶瓷文化(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马(一)第一百二十章香文化(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黄花梨的价值第两百零三章 红木的特点第二十九章 破败的宋家村第一百二十九章 陶瓷文化(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的传说第四十八章 在京城路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汴绣第一百五十六章 苏绣第两百二十六章 竹子(三)第三章 主线任务∶解救黑衣小哥第一百三十章 陶瓷文化(六)第五十章 杀手再袭第七章 买奴仆第九十九章 黑茶种类第两百零九章 沉香的介绍第一百三十章 陶瓷文化(六)第两百一十三章 沉香木的收藏第七十二章 灌自己酒的铁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