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又说你那些怪话!”几个女孩子正说话的时候进来一个年轻妇人,手上捧着一盘水果。

小姑娘呼她作‘嫂子’,连翘和水莲也赶紧起来问好。

水果在古代属于比较珍贵的食物,在运输业和食品保鲜方面都很不发达的古代,水果这种非常容易坏掉的食物异地食用很难。就像是诗歌里说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吃上南边来的鲜荔枝对于皇家来说都不容易呢!

这个时候商品经济发达,城里还好一些。连翘的记忆中,嘉定城河道里有专门卖菜卖果子的船,家里吃鲜果也很经常。

wωw⊕Tтkā n⊕c o

但是乡间就不同了。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人的生活所需一般都是由自己土地上得到,只不过偶尔用攒下来的鸡蛋去还一点儿油盐之类。至于水果,吃饭尚且不一定吃得饱,当然没办法嘴馋这个。

不过这是指的异地水果,如果本地是产水果的就是另一回事了。下马店不是那种全村都是果农的村子,不过周围挨着两个果农村。随着婚姻嫁娶之类的交流,也渐渐的有一些人家开始种水果了。

至于普通人家,就算不会在地里专门伺弄果树,也会在自家屋前屋后种上几株果树,不做买卖,至少给家里人尝个鲜。也正是因为此,拿果子招待客人是很常见的。

这是一个有平底锅锅口大的锡盆,里面放着好几样水果,一种本地葡萄,有淡淡的粉色。几个夏桃,个头不大,不过颜色粉白。两个圆圆白白的甜瓜,这种甜瓜很有历史的,和后世很多水果都是近代培育改良后的口味不同,这种甜瓜现在的味道已经和后世一样了。

另外还放了几个西红柿——这种外国来的小可爱,到底是蔬菜还是水果,果然是从古至今都会有的疑问。

年轻小妇人笑着道:“这是在井水里头湃过的,另外还有一个西瓜在厨房,我切好了拿过来!”

说着也不留,抬脚又出去了。

等到人出去了,小姑娘才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气:“我只希望我嫂子把我刚才的话给忘掉,不然与我娘告状,我又要吃刮落!”

三个女孩子围坐在一起,都拿了果子来吃。

连翘正吃着葡萄,就见小姑娘拿起那只熟透了的西红柿道:“我娘说这是番邦来的果子,做菜也好,当鲜果吃也好。我很喜欢,可就是不爱吃皮——你说这果子的皮怎么就那么难去掉?”

“我想削掉这皮,可是这皮又薄又滑,好容易就去掉一大块肉,我娘说我糟践东西!”

关于吃皮这个问题,有的人满不在乎,有的人非常在意,上升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如果开一个论战贴,这就是一场甜咸大战! ● т tκa n● ¢Ο

最早的时候连翘自己吃葡萄是不吐皮也不吐籽的,觉得那个麻烦,而且吃皮什么的也没觉得哪里不对。相反那些吃西瓜都要挑籽儿的,她才觉得咋舌...生活的真精致啊,完全不怕麻烦呢。

直到她去她堂姐夫家做客,堂姐夫家是外地人,有一些饮食习惯不同。让连翘印象深刻的就是吃桃子人家不削皮!那不是油桃,是毛茸茸的毛桃,真的不会觉得嗓子痛吗?

自此之后连翘就很能理解那些不吃皮的人了,身处其中大概会理所当然吧。就如她觉得毛桃当然是要削皮的,然而有的人从来不削皮,而且觉得连皮吃也很好。

这个时候的生产力水平还不算高,物质还不丰富,小姑娘削皮的举动会引来爹娘抱怨不珍惜食物什么能够理解。同时,她就是不想吃皮,这也没什么错。

连翘想了想道:“这个也容易,你家平常灶上的热水,吃柿子的时候一碗水淋上去浸一浸,再轻轻一撕,皮就没有了。”

烧水要用木材,不过这又不是专门为这个烧了一锅水,所以也不算什么。

“那是什么?”小姑娘和表妹水莲都是一脸茫然。

如果是现代社会的人,大多数都会知道一些‘生活小常识’,短信、贴士、手机新闻、视频...非常多的渠道知道这些东西。

西红柿烫一烫去皮什么的是大路货中的大路货,几乎现代人都知道。然而对于一种近几十年才传入的水果,这个时代的大家显然没有这种小技巧,甚至不能想象——西红柿的皮到底是怎么掉的?

想象不能就实践,连翘对于这种实验没有什么兴趣,不过两个抱有好奇心的纯正古代小姑娘有。于是赶紧去倒了一壶滚水,中间还有小姑娘她嫂子纳闷,这大夏天的喝什么滚水?

西红柿被单独放在锡盆里,滚水被小心地淋了上去。浸了一会儿,取出西红柿,连翘示意撕皮,当然是轻轻松松就去掉了。而且真的没有浪费一丝果肉...看呆了两个小伙伴。

古代的生物学水平显然不够解释这个,所以这在两个第一次看的小姑娘眼里,就像变戏法一样了。

来送西瓜的嫂子也啧啧称奇:“还是你们城里的小姑娘懂得多,就连吃果子都比咱们巧。”

连翘非常脸红,这在现代就是一个生活小常识而已。就和杯子取芒果肉、苹果不要和海鲜一起吃、白衣服去污十妙招这样是一个等级而言,一点也不高大上好吗!

别人穿越了要么做玻璃肥皂,要么利用超前理念经商做官,再不然抄袭一些诗词歌赋捞个才子才女当当也好啊。

最后她因为生活小常识受到大家的赞美...有点low啊!

然而她这样根本没什么用,相反还引起了其他人的兴趣,询问她还有没有其他的小妙招。连翘硬着头皮又教了几个,洗衣服的,做菜省油又好吃的——实际上当初是为了减肥和健康才去学的。还有什么西瓜去籽...观众很捧场,直到一个上午消磨完了,快到吃饭的时候,连翘才得以脱身。

然而回家的时候身边还有一个小尾巴,水莲好奇的很,反正什么都问一问连翘。连翘有的能回答,有的不能回答。一面说的时候,一面脑子忽然灵光一闪——现在虽然什么书都有人出,但讲这种生活小妙招的却没有呢!

报纸本身也算是中产阶级的消费,而古代城市中产阶级的主妇,就算家里有仆人,也往往需要自己动手做家务。就像连翘家里有冬儿和春儿两个丫头,但吴美娘还是有一些活计要做。

这些生活小妙招对她们来说应该很有吸引力才对......

如果报纸上可以开这样一个专栏,那倒是不错。

连翘这么想着,然而也就是想想而已,并没有打算说出来——虽然是想的太远了,不过连翘偶尔也会想想,将来要不要自己也办报纸呢。

她本身是一个网络小说作者,来古代了接着写小说也算是干回老本行。然而办报纸什么的,她根本不懂,也不觉得自己办报会比这个时代的人有什么优势。这样看来,似乎她办报纸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然而人是没办法关住自己的脑洞的,这个时代发展出了古代辉煌异常的报业。可是就当所有人以为这就是报业的巅峰的时候,连翘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在新的媒体诞生之前,报业还大有可为!

这种情况下,报业就像是一张白纸,等着人去涂抹。如果连翘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一行也就算了,偏偏她因为写小说需要连载的关系和报纸接触很深,现在更是在一家报馆工作,即使她的工作是名不副实。

......总之她因为自己的原因接触到了这一行,并且有进入这一行的机缘——名作者办报纸其实是很容易的,他们自带人气,还认识很多业内的人。牺牲一下个人利益,将自己的小说放在自己的报纸上连载,很快就能打开局面。

这个世界已经有了成功者,至于连翘自己的记忆,最有名的大概是那位创办了《明报》,并且靠着自己的小说带红《明报》的金大侠了。

种种原因积累,让办报变成了一个连翘挺想做,又不算急切的‘工作安排’。不过就算真的急迫,也急不来吧。如果真的要办报,她的影响力必须要再上一个台阶,另外她认识的业内人士太少。以及最重要的,在嘉定这个小地方她是不会办报的,非得去苏州不可。

不是她歧视小地方,而是行业歧视小地方。这就像后世不会将首都迁到延安一样,即使延安真的很有纪念意义,但那不合适!

以行业而论,报业发展根本不适合放在嘉定这种小县城。特别是古代,受到地域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在嘉定的话,办的再好也是小打小闹,只有在苏州、京城这样的城市才能培养出报业大亨。

当然,如果只求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等等,如果是求这个,她做什么要办报纸?作为一个后世来的人,带着超越时代的眼光,可以选择的东西比起这个时代的人多颗去了。相比之下,她觉得她应该在这个时代刻下一些属于她的印记,不然就太可惜了。

也是因为这个,所以类似报纸做‘生活小妙招’专栏这种,她默默地记在了自己的小册子上,而没有想过要给报社——将来办报纸可能用得着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