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一刻说》是什么,怎么今日买了这个来看?”朋友询问钱宝儿。

钱宝儿平常都从报馆里拿报纸,买报纸的钱就省下来了。不过这一次看到新出的《一刻说》再也等不及明日去报馆拿报纸什么的了,因为报童刚才唱卖里头提到了,这次有乔琏先生的小说在里面。

这位朋友就是那位在作者聚会里面结交到的,名叫秀儿的。她凑过来一眼看到钱宝儿翻到了乔琏作品那一页,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有乔琏的文字,让我看看...《药庐琐记之云深》,这是个什么名字,怪模怪样的。”

虽然是这么说,秀儿还是凑过去,和钱宝儿一起读起这篇故事来。

一般的套路大家都知道,《药庐琐记》才是这本书的正式书名,就像《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一样。至于‘云深’,相当于单元故事的名目,如《聂小倩》、《画皮》这样。

这里的‘云深’取自于‘云深不知处’一句。

男主人公游医到四川一带,四川在古代是有名的药材产地,此中有很多名山,其中的药材质量很高。遇上了哪能错过,于是在行医之余他常常去到山中采药。

故事一开始,开头连翘故意完全用日记的形式。男主角记录下了今天采到的药材,这样的药材几样,那样的药材又几样。然后啰啰嗦嗦地提及了今天遇到的一件事,山下村子里有一家老婆疯了,有人说是有小鬼作祟,于是请了神婆过来看。

结果么,那神婆自然是骗子一个,有精明的人揭穿了把戏,事情到此成了一个笑料。

这一段连翘写的诙谐幽默,但是却完全是以主人公的口吻,不知不觉中大家就把这篇文字真的当成是某个小大夫的日记了。

在现代小说之前,凡是写狐妖鬼怪都有一个定数,那就是周围的环境里大家都是认可有鬼这件事的。特异塑造出一个似乎人鬼杂居的环境...嗯嗯嗯,在古代的迷信环境下,这似乎很容易取信于人,谁还没有一点儿怪谈呢。

但是这不够真实。

因为怪谈是怪谈,真正实锤的,能够满城风雨的灵异事件,绝对是少之又少。儒家还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呢,在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古代,鬼神之说深入人心,然而除了愚夫愚妇,一般人不到走投无路,又不会真的完全信任。

态度接近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没有损失的话,那就信一信吧。

所以主人公遇到的这一件神婆骗人的事情立刻让人觉得亲切起来——和以往的志怪故事的背景完全不同,然而却没有显得突兀,反倒更加真实起来,就好像真有这回事儿似的。

这一日记录之后,又是第二日记录。第二日依旧记录了药材,又简要地说明看了一个小病。最后才描述到一个重点,今日发现采药的那座山上,山腰处有一座小巧的草庐,是有人居住的。

在那里结识了一对中年夫妻,男子是隐居的文人,喜爱梅妻鹤子的隐居生活,所以在这里建了一座草庐,和妻子搬了进来。至于女子,则是一个十分贤惠的中年妇人。这对夫妻虽然日子过的清贫,膝下也无儿女,生活却相互扶持,十分恩爱。

主人公借这家的地方休息了一番,于是结识了下来。

第二日的记录很简单,也到此为止,这时候读者还没有多想。只不过从一些细节里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然而又说不出来个一二三。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主人公连着几天上山,这中间有一个细节——他听人说过两年前这座山曾经发生过山体滑坡的事件,不过这个时候的他也没有多想。

这个时候的主人公已经和草庐的夫妻成为朋友了,直到此时,草庐的男主人才向主人公提出了一个问题——有没有觉得他的夫人有些古怪。

主人公不知其意,于是这位男主人说起了两年前的故事。两年前的那次山体滑坡正好被他们夫妻两个遇上了,他当时只觉得眼前一黑。等到醒来的时候已经回到家里了,有妻子照顾他。

按照妻子的说法,两个人命大,并没有什么事。但是他记得妻子被泥土埋的严严实实,怎么可能没有事呢!

只不过妻子确实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所以也就没有多想,觉得可能是当时情况混乱,自己记错了。

但是后来他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因为妻子很多举动非常反常,甚至有一次她觉得妻子变得像雾气一样半透明——他觉得不对劲了,妻子可能事故中已经死了,只不过停留在此,想要和他一起生活而已。

怕惊扰到妻子的魂魄,也是为了陪伴妻子,他一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最近,妻子化作雾气越来越频繁,他不懂得这些,觉得妻子可能是要魂飞魄散了。

是了,人鬼殊途,一直都留人间和他这个活人在一起,确实没有好处。

“我不知为何一直无法下山,可能是我夫人无意中困住了我,世人不是说鬼打墙么,大抵就是这个了。但我见小兄弟你却是来去自如的,想恳请你请一位有道的僧侣或者道人,超度我家夫人,早入轮回,少受一些苦楚。”

故事到此所有人的反应是恍然大悟,因为之前很多奇怪的细节就对上了,原来这位夫人乃是女鬼啊......

这个故事如果到此为止,质量算得不错。因为作者别出心裁的设定,以及第一人称的运用,有一种独特的真实感。而且故事情节本身也不错,既有恍然大悟,又有夫妻情深——我是鬼也要陪着你,以及我知道你是鬼,但是我不怕你,依旧爱着你、珍重你。

但是随着男主人公日记里一些似是而非的自言自语,故事掀开了新的一角。

草庐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一样,单独和主人公聊了聊,提出了和丈夫差不多的请求,因为她也认为自己的丈夫不是人,是鬼魂。

两年前的那件事,她醒来是在出事的地方,废了好大的力气才将丈夫挖出来。然而这时候丈夫已经是个死人了,她当时只是不肯相信这个事实而已。于是将丈夫拖回了草庐,放在床上。

本来她是伤心欲绝地埋葬了丈夫,却没有想到第二天丈夫出现在了床上,然后醒来了。那时候她就知道丈夫是鬼魂,只不过她也害怕惊扰到丈夫,同时想要陪伴丈夫,于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找主人公的原因也和她丈夫如出一辙。

这在后世是一个很常见的梗,很多灵异向小说都有类似的剧情——死了的人不知道自己死了,依旧像生前一样生活。在鬼片里非常常见,如《小岛惊魂》、《鬼5虐》,当然,最有名的应该是《第六感》。

《第六感》处理的最为精彩,因为表面上是灵异片,实际上不像另外的几部影片提及了很多灵异的内容,真正触及到的就是一次反转而已。至于其他的时候,只是一些会让人怀疑的小细节。

他的核心是些人心人性。

有深度,而且精彩。

而在《云深》这个故事里也一样,其实没有怎么提到灵异事件,只是中间有一些诡异的得不到解释的细节,以及两次反转。

然后就是男主人公的一段自述,他从小就有阴阳眼,能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少年时候为这个被送到道士身边修行过,然而那些法术本事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学不会,到头来只学到了一些医术。

这也不错,至少他现在靠行医混一碗饭吃。

不过阴阳眼依旧在困扰着他,因为除了有些很明显的鬼魂,他有的时候会将活人和鬼魂弄混。这一次山中遇到这对夫妻,就是了。

别人写志怪故事,如果主人公拥有阴阳眼,那必然是要配合一些能力,不然遇上了棘手的事件要怎么应对!偏偏连翘在这里没有,因为设定中这些狐仙鬼怪之类根本不会有要人命的事情。

她的故事并不是为了惊悚,而是为了写世情。借着和人不一样的视角,其实还是在写人。

读者到此恍然大悟,这个故事以主人公告知这对夫妻真相作为结尾,主人公用自己少年时所学念了一段超度的经,夫妻二人重入轮回。

草庐也在同时变得非常陈旧,积下的灰尘就像很久没有人居住过一般。

主人公转身就走,在日记上留下: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是唐代诗人的诗句,她用来代指这对夫妻也是如此——‘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看到最后,钱宝儿怔了,秀儿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忍不住苦笑:“乔琏这人真是...真是...”

说了半晌,竟不得一个评语。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因为短篇小说浓缩了一个作者完整的想法,所以会比循序渐进的长篇小说更容易体现出作者的实力。而在《云深》中,在秀儿看来,作者乔琏的才气就像是收束不住,随时要奔流而出的样子。

“写到如此地步,心中若有所思若有所感,然而却不可说不能说,只有一片怅然。”过了半晌,秀儿才这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