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若是原来的我,必定理也不会理。但是看过乔琏先生的《有狐》一篇之后就改变了主意,小说上面的事情只有才气高低,哪有种类不同...我想的是写短篇之外空闲也有很多,何不利用起来写一些这种小说。不是图钱,只是提升一些能力罢了。”

钱宝儿说的很诚恳,是不是找理由一听就听出来了。

连翘倒是觉得她的想法很好,这就像是后世一些野路子出身的明星,先去接非主流小成本片子里的小角色。不管这些角色的的意义有多大,只要有意义就去尝试。量变是会产生质变的,某个年代里面的港片明星演技就是这么被磨出来的——无他,就是练出来了而已。

只不过这种也有要注意的地方,她忍不住叮嘱钱宝儿:“这这样想是很好,不过要记得一点,可别写入了迷,转头再写其他小说的时候转不过来了。”

做得好文艺片的不一定做得好商业片,拍的好电影的不一定弄得好电视剧,每一个行当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哪怕是看起来非常接近的行当。

看似都是写小说,但因为瞄准市场、读者定位、竞争环境等等完全不一样,所以出来的作品也有很大的不同——虽说有趣的作品受人欢迎,只要写的好就不用在乎是哪一边的,但一般情况下肯定是有难以逾越的高墙的。

就这个墙头不知道拦死了多少想要越过墙头的作者!

这些年多的是下海了的作者想要上岸,特别是其中有了一些名气的,自觉能力也上来了,当然还是去主流小说圈子里混比较好——高尚一点说,人都是渴望更广泛认可的。庸俗一点说,主流小说的钱途和名声是个好东西。

连翘最怕的是钱宝儿陷进那个圈子的文风里,然后就再也出不来了。包括刘盈盈也有这种顾虑,这种例子她可听说过不少。

钱宝儿感激地笑了笑:“我的短故事不会停的,依旧是常常来找盈盈姐指点。要是有什么不对,也能纠正过来。”

刘盈盈就是喜欢钱宝儿这个态度!要知道现在的作者就是太有自己的想法了。如果真有那个本事,那自不必说,随便折腾就是。就是有太多人根本就不是那个材料,却依旧生性‘独立’,永远自己拿主意......

这种情况,就是刘盈盈这种十分负责的编辑也没有办法了。

钱宝儿带着新的希望满怀激情地离开,刘盈盈忍不住对着连翘摇头。

连翘觉得不自在起来,站起身:“盈盈姐看什么?怪奇怪的。”

钱宝儿摇了摇头:“我是在想,有的时候和你处久了就不觉得你有多神奇了...可是现在想想‘乔琏’的事儿,忘记这事你做的,真是觉得不可思议。方才宝儿说因为乔琏一篇《白狐》所以如何如何——原来乔琏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做到能够影响行内的后辈了,而且影响力还不小。”

连翘一听也笑了起来,觉得有些得意,然后又觉得肩上担子重了一些。她以前可没有担当过这种角色,这是她以前做一名普普通通网文写手的时候所没有经历的。

“这样一想,竟有一些担子压在肩头。”连翘思索着摸了摸下巴,然后又眉开眼笑:“想要做好一些,那就下一部小说写好一些。”

虽然连翘下部小说不会在自己手上了,但刘盈盈始终是有好奇心的。抛开编辑的身份,她也是连翘的读者呢。所以忍不住凑过去道:“怎么,你已经想好下部小说要写什么了?”

连翘的《权柄》在年后正月的假日里已经写完了,最近却非常忙碌,看着是找什么资料的样子。这个刘盈盈倒是清楚,有一些小说涉及比较专业的内容,作者本人又不具备的时候是需要的,之前写《宦海》就有过。

微微一笑,连翘透露了一点点:“已经有些想法了,但还早呢!准备的时间很充足,也用不着着急。”

是不用着急,如今正是《宦海》大热的时候,主人公林峥小三元拿下秀才的位置,然后一鼓作气考中了举人,顺便拿到了一个解元的头衔——所有人都知道古代文人的至高荣誉就是状元,却有些人不知道状元之上还有一重天!

状元是很稀罕,每一个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才学和运气都不可或缺的天选之子。但是状元再怎么少那也是三年一次科举,每次产出一个的。从有科举考试起积累,也有几百个了。

然而三元及第就不同了,所谓三元及第,是指在乡试中拿到头名成为解元,会试中拿到头名成为会元,最后再在殿试中被国家最高领导班子一起点中第一,是为状元!

状元是地狱难度副本,三元及第则是史诗级难度!然而连翘究竟是从后世网文里历练出来的,古人做梦,梦里想想都觉得羞耻的YY她愣是敢写出来——‘六元’才是她的目标。

大小三元全都齐活儿了,《宦海》的上部名叫《文魁》不是没有理由的,要是做不到古今第一,怎么好称‘魁’。

当然,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剧情,但是解元也很了不得了。或者说举人本来就很了不起,而以林峥的年纪拿下同年举人中的第一名,足够稀罕了——文中他的未来岳父从原本看穷小子不顺眼已经转变为死忠粉了,一口一个‘贤婿’,只想催着他早点娶了女儿,免得将来生出什么意外。

而乡试之后的第二年春天,林峥并没有去参加京城礼部举行的会试。他自认为还没有那个功力,于是决心苦读三年,等到下一次再去京城。不然这一次去京城,落榜倒还好,大不了三年后再来。

怕的是上榜了名次太差!

这大概就是学霸的困扰了,在大家六十分及格万岁,只要考中进士就万事大吉的普遍想法里,学霸们想的都是要取到好名次。可别以为名次不重要,若是没有大背景在身,名次几乎就决定了一个进士的上限。

表面上进士们初初入官场的时候都差不多,除了一甲进士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二甲同进士头几名进翰林院之外,其他的或入部,或外放,都是芝麻绿豆小官,并无什么大的区别——实际上就是进了翰林院也不见得多厉害,至少官职同样很低。

但是这个官职只不过是一个起点而已,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学霸们,只要不是官场上的低能儿,熬的过最初的一关,立刻就会进入升官的快车道。

在某个朝代甚至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而这里的进士可不是指的广义上的进士,而是更严格意义上的。

进士分三甲,只有一甲才能称得上进士。二甲叫做‘同进士’,也就是说‘和进士一样’。然而特意提出和进士一样,往往说明‘我们不一样’。而三甲更惨,叫做‘赐同进士’,大意就是说可怜他们,所以恩赐他们和进士一样。

严格意义上的进士其实就是一甲进士,最多有的年份会点二甲前几名为庶吉士,这也算进去。

以为考上就万事大吉?天真!

这三年时间写出来,组成了《文魁》这部小说中间的内容。而现在小说进展到中后阶段,一步一步铺垫高潮,也就是最后的会试和殿试了,当然足够引起大家的注意。

而连翘为了让林峥的‘六元’更加有说服力,设计了一个情节。一个有点俗气,但是大家都在用,始终很好用的情节。

结识微服私访的皇帝!

这是当然的,科举的水是很深的。凭借实力考上进士或许不显得奇怪,但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最终却能考上状元,这就很玄幻了。若不只是状元,而是三元及第,甚至六元,巧合也太过了!

之前林峥凭借实力和运气拿到了小三元和解元,这就很不错了,不至于失真。

现在,冲击会元和状元之位,连翘必须帮林峥补上一块短板,那就是背景。

一般的背景没有用,而且凡是够格当背景的,人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凭什么给一个无亲无故的小子当背景?这个时候皇帝就是最好的选择,人家没有利益牵绊,自己觉得顺手顺心就好。

连翘的设定中这是开始于嘉靖皇帝在位期间的故事,因为嘉靖帝在位期间朝堂格外波诡云谲,各位大佬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亦乐乎。有这么多的冲突和对立,这样才有小说需要的戏剧性,对于作者来说是更好写的。

而嘉靖帝很有名气的一点就是热爱炼丹修仙,以及国家在他手上的时候钱不够用了。

钱不够用本身没什么,除了特殊的几个皇帝在位期间,哪怕是明君当道,很多时候国家都是没钱的。国家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真要什么事情都做,而且放开了手脚做,有多少钱都是不够的。

但是不管国家有没有钱,一般皇帝都是有钱的。而嘉靖的问题就在于,他个人也有一些缺钱,特别是缺钱有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他修仙,这就很不能忍了。

而林峥让他注意到,不在于才学有多高,而在于他在经济事务上的惊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