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08章 借粮豫州

曹操曾经征过兖州和豫州。那时千里旷野。并无多大阻碍。曹操先征豫州黄巾何仪、黄劭,再讨兖州薛兰、李封,遂得兖豫二州。但曹操以豫州为四战之地而弃之,只着重经营了兖州。豫州就成了个无人管辖的真空区。

原陈留太守张邈,在关东诸侯征董卓战役之后,深知陈留乃是非之地。还在曹操征豫州之前,早一步就迁到了颖川。颖川曾经为黄巾聚集地,可知其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曹操那时候十分弱小,征豫州的时候便放过了颖川没打。没有与张邈交锋。

曹操得兖州之后,其军马陆续收了回去,放弃了豫州。张邈见有利可图,便又迁到了豫州的州城汝南。豫州虽遭黄巾浩劫,但一州之地,远广于一郡之地。一个县拔一根毛,也够足做一把扇子。

其后,曹操被田兰灭掉。兖州转入田润之手。田润在这一带的兵力,有原东征军两万人。这两万人曾经得濮阳济阳鄄城六千多俘虏兵,但又在与田兰的交锋当中丧失殆尽了。因而还是维持在两万左右。两万兵马,在关羽、郭嘉北上复命之后,由眭元率领。屯于陈留。

注意,这个时候田润没有布置兵力防备徐州。其实还没有轮到田润布置。田润那个时候正在北伐。两万军队全部屯于陈留,实际上是郭嘉的主意。这一边,青州、兖州都只有维持治安的力量而没有常规军队。郭嘉把它亮出来,对田兰摆了一个“空城”。

这个“空城”太大了。只要田兰行军迅速,还可以包括冀州。兖、青、冀三州无兵,徐州陶谦不一定知道,但田兰一定知道。郭嘉的意思是,请你打。

如果田兰进攻兖、青、冀三州,看起来是传檄可定的事情,实际上不是。所有的治理官员都只是田润的而不是田兰的。因而田兰需要留下士兵维持各县的治安。否则后方难定。而一留士兵,田兰的兵力就不足了。

郭嘉布下的诱饵够大了。郭嘉想,如果田兰有野心,就一定会打。而田兰一旦开始进攻,陈留的主力军短时间内还不会投入战斗。那是要让田兰造成的损失达到一定的程度,好师出有名。在田兰造成的损失扩大,士兵兵力削弱的情况下,东线主力军再后发制人,歼灭田兰。

但是,田兰万事反着来,南下了。郭嘉的算盘落空了。在得到田兰南下的准确情报之后,郭嘉、关羽认命了,就北上信都,等候田润的发落去了。

南阳,是袁术的老窝。经过讨伐董卓的战役,袁术的兵力没有多大的损失。回到南阳之后,先是得过且过。不久。就得知袁绍占领了冀州的消息。袁术与袁绍,俱为袁家后人。但袁术为嫡系,袁绍为庶出。伐董卓的时候,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而袁术则只担任粮官,这让袁术很不痛快。但是却没有法子。谁让袁绍的兵多呢。

那场战役之后,袁术好过了些。心中想到,自己的士兵固然比袁绍的少,但自己南阳这块地方还没有乱,还可以继续经营,还能够收到税赋。而袁绍那边,则因为竭泽而渔,把渤海郡掏空了。袁绍的士兵多则多了,但没有税赋,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士兵就要逃跑。那么,自己就又会胜过袁绍一头了。袁术认为,自己这边,用的是正道。袁绍那边,狂征猛敛,走的是斜道。

得到袁绍占领冀州的消息之后。袁术被气得气都不打一处来。这么一个搞歪门邪道的匹夫,咋个运气就那么好呢?不行,自己也要活动活动。让世人瞧瞧,四世三公的袁门嫡系,可不是旁支可以比拟的。

袁术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荆州。也就是荆州刘表这边。这个目标并不怎么好。袁术注意荆州,实是因为妒嫉。荆州的风水好,出产多,税赋也多。常常令袁术眼红。这时,袁术有了吞并之心,就派遣了若干细作,潜入荆州打探。

令袁术失望的是,打探的结果显示,无法攻取荆州。袁术的兵力,就三万左右。南阳这边,并没有多少县份,短时间内不可能征到多少士兵。而荆州刘表那边,却是个大州。地域广袤,纵横两千余里。各地驻防士兵也多。仅襄阳、江陵、江夏三地,就各有两万士兵。实力对比悬殊,不能一拼。

荆州这边不行了,袁术就想打豫州的主意。同样派出细作,一侦察,还行。袁术侦察到的情况是,豫州由原陈留太守张邈占据。而张邈的士兵,则只有一万。

袁术当即点兵,留守一万,由纪守把守南阳。令雷薄、雷绪,各带兵三千,两路进发豫州。令梅成率兵四千臀后。自己则与牛盖。率中军一万缓进。

消息一传到豫州,张邈大惊。未思抵抗,竟然望风而逃。逃到东面三百多里以外的汝阳去了。袁术轻得豫州,豪情万丈。一进汝南城就发布安民告示,并迅速分兵到豫州各郡县,维持治安,清理陈案。一时之间,大得民心。

这样经过了一年,袁术把豫州治理得有声有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百年难遇的蝗灾又袭了豫州大部。在那一场蝗灾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兖州,其次就是冀州和豫州,再次才是青州。总共影响了四州,田润独领三州。但田润有雄厚的积蓄,硬是让民众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袁术这边就不行了。

南阳这边的粮食是不足以援救豫州的。但不救豫州百姓的话,袁术又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尽心尽力,搞好了各方面的事情。眼看丰收在望,却迎来这么一场蝗灾。这让袁术连连感叹天道不公。

南阳的粮食肯定是要调的,袁术也的确调了。但是袁术却知道不够。百姓可不是军队。军队人数上万就比较多了,百姓则动辄就是上了十万的。这一场蝗灾,让豫州大部颗粒无收,少数地区也大幅减产。作为地方父母的袁术。就得提供百姓一年的口粮以及来年的种子。怎么算,都是不够的。

这个时候,袁术想到向荆州借粮的问题。不过,袁术很快就否决了。袁术知道自己早晚都要进攻荆州。向荆州借粮的话,如果借不到,白受其辱;如果借到了,就蒙受了刘表的恩惠。到时候开战的时候,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向田润借粮的事情,袁术也想过。一打探,兖、青、冀三州欠收。其中的兖州更是没有收到一粒粮食,袁术就知道不行了。田润没向自己借粮都算不错了。又哪里有粮借给自己。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念头掠过袁术的脑海。那就是,倘若田润真的开口向自己借粮,那就太可怕了。自己明显是借不出的。而只要自己不借,田润就有可能发兵。袁术知道陈留有田润的两万士兵,也知道那两万士兵就是防备自己的。袁术虽然有兵三万,却是不敢跟田润叫板的。

思前想后,最后袁术还是派出了使者,到陈留拜见睦元,开口向田润借粮。袁术并不期望能够借到粮食,只是想以这种方式,说明自己缺粮,好让田润不要向自己借粮。

袁术提出的粮食数额是犹豫再三的结果。袁术猜想田润无粮,想借少一点,因而只提出借粮一百石。一百石粮食,田润那边略微挤一挤,是能够拿出来的。假如田润真的就借出了这一百石粮食,就意味着田润与自己的关系改善了。自己也不用整日担心陈留那支军队了。

借粮,当然是要打借条的。袁术派出去的使者拿着打好的借条就出发了。到了眭元的军营。眭元是作不了这方面的主的。眭元就派人,将这名使者送往平定。那个时候,田润依然在北伐之中。最后辛毗答应了借粮。但是,却并不是借出一百石,而是借粮一百万石。

田润这边得到辛毗的命令之后,粮食就启运了。袁术的使者则先行一步,赶回汝南覆命,并更换借条。而袁术这边,还需要派出人手,到颖阳附近,即豫州与兖州的边界,去接收粮食。

袁术这边先不知道情况。只知道派出使者之后,就没有了消息。计算行程,使者早就应该自陈留走个来回了,却迟迟没有动静。袁术就猜想,有可能田润冒火了。

使者出发之前,袁术就有授意,此行借粮,就是借个姿态。借不到。是当然之事,千万不可游说。而这时,袁术就怀疑,很可能使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为了立功,而游说了。并且,使者的游说,惹恼了田润的人。

于是,袁术就只得整顿军队,准确抵抗田润的进攻。而就在军队布防差不多了的时候,使者回来了。

使者带回来的消息让袁术大吃一惊。袁术怎么也想不明白田润究竟是怎样想的。但当务之急,还不是猜想田润的心思,而是先把借粮的事情办了。袁术当即重新写了张借粮一百万石的借条,用了印,交给了使者;并派遣人手,就由这个使者领路,前往颖阳。

袁术没敢大意。袁术想,很可能田润借粮是假的。田润就是想借这个机会,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因而袁术又作了一些军队上的调派。结果,袁术再一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粮食到手了,顺利地派给了豫州的百姓。并且,连带来年的种子,以及常规消耗的军粮都有了。袁术感到很不可思议。

在演义中,袁术被描写成一个蠢人、一个贪婪的人、一个不顾民众的人。在这里,稍稍改变一下。贪婪,不变,但袁术并不蠢,更不是不顾民众。当然,袁术顾民众,并不是因为大公无私,而是出自私心。民众好,因而自己就好。

这么一个并不愚蠢的人,想不通田润借粮的用意,不是因为智力不足,而是因为襟胸不够。倘若辛毗不借粮,那么豫州就有可能饿死成千上万的百姓。为民众计,因而辛毗就借出了粮食。事情就这么简单。辛毗估计田润不会责怪自己,而事实上田润果然就没有责怪。并且就借出粮食的数量来说,也是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的。

于是,对于袁术来说,就得到一个信号,那就是田润不会进攻自己。这是因为,如果田润灭了自己,那一百万石粮食就收不回去了。这里,可以看出,袁术判断错了。

扬州这边受灾的情况不严重。如果从总体上看,也可以说扬州没有受灾。实际上,有几个县的灾情还是比较严重的。这其中,就有张邈盘踞的汝阴县,以及黄巾大帅祖郎盘踞的泾县。

张邈是不敢跟袁术叫板的。但是,肚子饿了要吃饭。没有了吃的,就什么事情都敢做了。于是,张邈就派兵抢劫了豫州的一些县份。黄巾大帅祖郎,出于同样的原因,也出兵掠劫豫州的百姓。两下一凑,军情就报到了袁术的跟前。

袁术在豫州这边的武将,梅成撤回了南阳,就剩下雷薄、雷绪和牛盖。当即,袁术命令雷薄、雷绪各带一万军队,先剿祖郎,后战张邈。

先剿祖郎,是因为祖郎这边是黄巾军。黄巾军的战斗力天下皆知,是不堪一击的。因此,首先歼灭最弱的敌人,然后再对付较强的对手。这个战略上的决定,无疑是英明的。

不过,英明倒是英明,就是英明得世人皆知了点。张邈那边,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见到二雷的士兵调动,一下子就猜到了袁术的用意。张邈当然不愿意坐视不理。不理的话,袁术军队在歼灭祖郎之后,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

于是,张邈主动出击,进攻二雷的军队。而雷薄、雷绪呢,带兵又有些死板。二人只知道忠实地执行袁术的命令。只要稍一得空,稍稍摆脱张邈的纠缠,便立即攻向祖郎。祖郎被攻,当然反击。而这边的张邈则不依不饶,死缠烂打。二雷空有两万大军,却前后受敌,处于被动。一时之间,毫无建树。

第二卷 第444章 暖律潜催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689章 几许繁红第二卷 第154章 强骑出击第二卷 第464章 银蒜押帘第二卷 第780章 片帆高举第二卷 第589章 难言未老第二卷 第340章 横斜清浅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楼台第二卷 第353章 银汉诏虹第一卷 第19章 粮草之错第二卷 第234章 长文闲聊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一卷 第10章 阵前游说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439章 春花拭泪第二卷 第194章 守住范阳第二卷 第396章 牵系人情第二卷 第781章 九衢尘里第二卷 第187章 火油位置第二卷 第708章 华渚虹流第二卷 第473章 蜡烛半笼第二卷 第817章 阶下残花第二卷 第589章 难言未老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无影第二卷 第165章 离开荆州第二卷 第786章 半下香销第二卷 第710章 渐天如水第二卷 第631章 梦破南窗第二卷 第372章 茧馆绸缪第二卷 第502章 庐阜嵯峨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处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烟霞第二卷 第668章 复暖前香第二卷 第225章 奸银抢劫第二卷 第376章 流霞供酌第二卷 第276章 发现陆地第二卷 第732章 曾谐鸳侣第一卷 第40章 天赐绝配第二卷 第133章 乐安北海第二卷 第720章 灯花轻诺第二卷 第753章 寒禽偷眼第二卷 第642章 汉守分麾第二卷 第223章 连兵释放第二卷 第296章 岛国混战第二卷 第669章 凉叶归燕第二卷 第247章 三面受敌第二卷 第406章 蹙破眉峰第二卷 第406章 蹙破眉峰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断牵役第二卷 第484章 妆席相逢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153章 杀戮平民第二卷 第575章 金笼鹦鹉第二卷 第649章 功行丘山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一卷 第47章 当日余战第二卷 第246章 对等分兵第二卷 第413章 永日环堤第二卷 第230章 杀了严舆第二卷 第374章 莫寻尘世第二卷 第528章 鸡虫得失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569章 叶翦红绡第二卷 第431章 残春风雨第二卷 第576章 延寿金缕第二卷 第225章 奸银抢劫第二卷 第475章 溪风漾流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汉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门静第一卷 第15章 劳逸悬殊第二卷 第655章 乱铺金蕊第二卷 第316章 撞击巨船第二卷 第699章 香径偷期第一卷 第1章 穿到尸场第二卷 第231章 吴郡大军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606章 恼人情味第二卷 第770章 红窗闲卧第二卷 第333章 征鸿凝睇第二卷 第564章 不知郎去第二卷 第175章 攻城受挫第二卷 第666章 雪尽寒轻第二卷 第338章 清宵云霞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755章 兰心百媚第二卷 第304章 出征在即第二卷 第382章 飞雨落花第二卷 第96章 三部联军第二卷 第252章 转逃为扰第二卷 第809章 飞琼伴侣第二卷 第778章 又闻空阶第二卷 第497章 碎月筛帘第二卷 第451章 觉来珠泪第二卷 第266章 整体战略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击第二卷 第518章 卜年无用第二卷 第621章 罗裙碧草第二卷 第122章 崛起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