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80章 诸侯异心

田润此刻在虎牢关。

为什么在虎牢关呢?早在第一次商议进兵之策的时候,袁绍曾经询问田润应当如何进兵。当然,袁绍也就是随口那么一问,并没有真正请教的意思。但田润却立即说了一前一后,并表示愿意自领后军。袁绍准了。

袁绍当然会准。后军,又不是什么重要位置。先锋有人争,后军可没人争。争当后军,就相当于明摆着怕死。怕死的人固然有,但愿意明摆着怕死的人却没有。因此,没有一个诸侯与田润争抢。

后军是做什么的呢?田润曾说,负责军法和救护。不错,是有这样的说法。还有其它说法,比如负责押粮草、修理辎重等等。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表面的说法。真正的后军,往往什么都不干。

什么都不干的后军,还要它何用?这是因为,军队是由人组成的。而只要涉及了人,问题就复杂了。里面一定有关系户,存在着一些只能立功不能伤亡的重要人员以及少数桀骜不驯的刺头。这些人,如果分散于各军,往往会极大地削弱整支军队的战斗力。于是,将领们通常就把这些人单组一军,名为后军,两不耽误。

曹操此时还没有担任地方长官。十五路诸侯聚陈留,当然就会有很多那样的人。大家心中有数,上战场的时候,把那些人放到后面就是了。因此,在袁绍等人的心中,还真没想过要单独组一支后军。田润提出想做后军,众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鄙视。继而又因为田润是女人,大家觉得也还可以理解,随即就释然了。

田润是跟着韩馥来的。让田润担任后军,并不等于说韩馥也担任后军。韩馥依然是一方诸侯,享受诸侯的正常待遇。如此一来,田润名下的两千弓箭兵就不跟韩馥的队伍一起行动了。各项调动命令,都没有针对田润。诸侯们关前混战,田润不战;诸侯们拔营进关,田润没动。诸侯们过关进洛阳,田润进关。田润进关之后,没有跟着众诸侯一起到洛阳。所以,田润、陈康此刻在虎牢关,高顺在汜水关。

“关东诸侯战董卓”战役,由“关羽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曹操单军追董卓”、“孙坚藏匿玉玺”、“刘岱杀乔瑁”组成。“关羽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展现了英雄的风姿,是光辉绚烂的华章。于是乎,田润以往看过的穿越小说都在这两者上面做文章。或主角自己,或主角招聘的武将出场,去“斩华雄”和“战吕布”。走的是“出名”、“名士投效”的路子。

“曹操单军追董卓”,田润认为,是不太合乎情理的。众诸侯过关之后,再走到洛阳,已行两百里。这个距离,是连续行军的单日最大里程。从洛阳再到渑池,又有一百多里。即便是勉强赶到,也是强弩之末,累趴下了,还怎么跟敌人打?所以,袁绍说“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是对的。众诸侯都说不可轻动,也是对的。

兵法曰:归师勿遏。

意思是说:当敌军没有任何明显的原由而忽然退走,必须侦察清楚,认真加以判断。如果敌军果真是因为粮草用尽、战斗力衰竭而退走的,就应该派遣轻锐部队乘势追击。如果敌军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撤离,则有可能设有伏击,那样,就不能进行追击了。

无论是汜水关还是虎牢关,关东群雄都没有拿下来。斩了华雄之后,汜水关由李傕、郭汜把守。董卓就一条命令:坚守、不要出关厮杀,群雄就束手无策。三英战吕布之后,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还是只能“不得进而回”。所以,“斩华雄”和“战吕布”所得到的仅仅是个人英姿的展现而并不是战争的胜利,更何况里面最为英气逼人的还是董卓一方的吕布!

很明显,董卓不是因为缺乏战斗力而弃关、弃洛阳退走的,而是因为关东群雄不了解的其它原因而主动撤退的。因此田润认为,这个时候劳师追击是愚蠢的。曹操,在用兵方面的个人素质虽然不及那些近似妖邪的军师,但好歹也应该算是军事家了。至少,不应该输给我田润吧。但曹操仍然这样做了,因此田润最终只能判定,此事不太合乎情理。

当初,孙坚刚刚担任先锋的时候,济北相鲍信寻思,孙坚既为前部,多半会夺了头功。暗中叫过其弟鲍忠,先将马步军三千,径抄小路,直到汜水关下搦战。结果鲍忠被华雄斩首,三千兵马只逃回数百。这件事可以说明,只要存在胜利的可能,争功,就必然存在。都不争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根本就无法取胜。

事实证明,董卓果然安排了埋伏。这本来是当然之事,所以这还不算。再看看曹操这边。本来,曹操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六将率兵一万追击董卓,待临敌之际,却只有三将;多少士兵没说。曹洪、李典、乐进哪儿去了?

哪儿去了?肯定在后面呗!轻率地追击,本来就够愚蠢的了,没想到曹操居然还让自己的军队以安全状态下的蛇行方式前进。六名将领蛇行,可以让三名将领走在最前面,另三名将领在后面管束士兵。一万士兵蛇行,走在最前面的有多少?有五千?这就不能了。前面吕布军一堵,曹操这边赶到战场的士兵最多不过两千。面对强大的董卓一定会有的埋伏,力量本来就薄弱的曹操,单军追击不算,还把自己有限的力量进行分散,以二分这一的将领,五分之一的士兵对敌!田润认为,也许曹操有自寻短见的倾向?

田润以往看过的穿越小说有两本在“曹操单军追董卓”上做了文章。一本是落井下石,把曹操杀死,为主角争霸提前扫清重大障碍;另一本是雪中送炭,救曹操一把,博得曹操的好感,换取自己良好的成长环境。

“孙坚藏匿玉玺”事件中,从传统的角度看,私藏国宝,图谋不轨,是大逆不道的;因而孙坚是非正义的一方,袁绍是正义的一方。但现代人往往不这么看。现代人通常认为天下乃百姓之天下,天子之位乃有什么者居之。又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因而现代人并不认为孙坚藏匿玉玺有什么错。

现代人不仅就事论事,而且还往往以总体指导具体。写小说以总体思路确定大致框架然后指导具体章节。评判一个人的时候,也往往以总体上对这个人的印象去指导其具体的褒贬。现代人多数都认为孙坚这个人不错。藏玉玺的行为更没有错。有了玉玺,孙策才能借兵。才能开疆土。才有了后来的吴国。而对于袁绍,则没有多少人喜欢了。现代人一般会认为袁绍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有人才而不能用,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基本上就是个废物。

于是,“孙坚藏匿玉玺”事件所展现的,就是一场说不清楚的争执。争执的双手各执其理,都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双方级别较高,孙坚算诸侯;袁绍不仅算诸侯,而且还是诸侯联盟的盟主。争执的程度也比较高,袁绍一方拔剑,孙坚一方掣刀。就差没当场开打了。争执的后果还没有完:袁绍修书刘表,教路上截住夺之。

这么一场争执,表现上的参与者就只有孙坚与袁绍两方。考虑前面袁术不发粮草,孙坚质问袁术的事情,可再牵一方。再考虑接袁绍书信的刘表,还可再加一方。停留洛阳的,还有十二路诸侯没有涉及。

次日,曹操就回来了。以自己的战败为资本,说:“诸公既仗义而来,何迟疑不进?操窃耻之!”众诸侯包括袁绍在内皆无言以对。这一次,没起争执。但涉及的范围就太广了。曹操把除了已经离开的孙坚之外的其余十四路诸侯全都得罪了。

一场争执,一场羞辱,还不足了众诸侯各怀异心、离心离德。“刘岱杀乔瑁”事件,则最终进行了证明。东郡太守刘岱,问兖州刺史乔瑁借粮。乔瑁推辞不与。这是明面上的原因。但刘岱为何找乔瑁借粮呢?粮草不是由袁术总督的吗?所以,刘岱所借之粮,并不是眼前吃喝所需之粮。然后,各回驻地之后,如果东郡需要兖州拔粮或借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呢?由此可见,借粮只是借口。杀人夺位,才是目的。刘岱一定事先推想过乔瑁的承受能力,假设乔瑁有可能借出两千石,刘岱一定会开口索借二十万石;就这,假设乔瑁偏偏就答应了,那么,刘岱立即就会提出借两千匹马。总之,一直加码到乔瑁拒绝为止。

乔瑁如期地拒绝了。于是,刘岱引兵突入乔瑁军营,杀死了乔瑁,降服其众。回到地方,就可以自领兖州刺史了。

第二卷 第246章 对等分兵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声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战斗第二卷 第537章 长门深锁第二卷 第530章 折荷当盏第二卷 第534章 缓歌妖丽第二卷 第445章 乍迁芳树第二卷 第724章 初坼桃花第二卷 第278章 战船来了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753章 寒禽偷眼第二卷 第726章 岸花复道第二卷 第319章 桨叶推力第二卷 第513章 燕然未勒第二卷 第169章 部落内战第二卷 第171章 京城旧事第二卷 第263章 祷告天地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466章 羞容易变第二卷 第804章 乱入红楼第二卷 第701章 徒有荒丘第二卷 第481章 景疏楼上第二卷 第608章 烟光淡荡第二卷 第787章 关莺语近第二卷 第802章 拂晓针线第二卷 第794章 羞笑相语第二卷 第292章 故计重施第二卷 第782章 闲思更远第二卷 第502章 庐阜嵯峨第二卷 第650章 温养两般第二卷 第187章 火油位置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739章 涨海千里第二卷 第311章 水军情况第二卷 第618章 恨为情离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818章 罗幕轻寒第二卷 第240章 拒绝要求第二卷 第478章 南望亭丘第二卷 第265章 军前会商第一卷 第47章 当日余战第二卷 第822章 风慢落花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830章 田军来攻第二卷 第567章 问花先发第二卷 第536章 屈指寻思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边第二卷 第105章 冀州易手第二卷 第570章 华渚虹流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进京第二卷 第305章 混乱理论第二卷 第461章 苹风入坐第二卷 第533章 千寻翠岭第二卷 第99章 登墙肉搏第二卷 第134章 歼灭管亥第二卷 第612章 存养天真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671章 流波坠叶第二卷 第91章 五部混战第二卷 第137章 强攻东阿第二卷 第52章 劫后重逢第二卷 第628章 寒轻雾重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795章 酒朋诗侣第二卷 第59章 冒充卫士第二卷 第293章 尸山战斗第二卷 第474章 馀声归向第二卷 第368章 好雨新晴第二卷 第278章 战船来了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纪要第二卷 第455章 一般奇绝第二卷 第370章 家声接武第二卷 第779章 稍觉轻寒第二卷 第559章 倚楼吟啸第二卷 第188章 趁火打劫第二卷 第736章 平芜远树第一卷 第26章 驻扎城西第二卷 第117章 损兵郏县第二卷 第277章 沐浴宰羊第二卷 第185章 改变身份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745章 秋千歌笑第二卷 第158章 没有速度第二卷 第108章 河间张合第二卷 第544章 终欠峰峦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将强兵第二卷 第649章 功行丘山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战第二卷 第250章 平定江南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坚阵第二卷 第163章 空手索贿第二卷 第85章 曹军进攻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炉烟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赏第二卷 第424章 幽鹭慢来第二卷 第815章 层楼东风第二卷 第211章 弃袁而走第二卷 第682章 白猿高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