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彻底打破了过去欧洲地区分封制大酋长酋长的领地边界,为后来的欧洲地区重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而这种挑战直到所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领土的问题所引起的,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是以占领土地为目的的。
而今天的国际发展,早已不是以占领土地为目的的殖民了,形式上转变为对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或瓜分。
如果一个国家每个国民所喝的水,都要向遥远的另一个国家缴纳利润,那么事实上这个国家已经被经济殖民了,而所在国的只不过是殖民国家的经理人。
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英格兰为战胜国,而法国为战败国,所以在划分法国兼并的领地问题上自然话语权是最有分量的。
1814年,第一次巴黎和约解决了一些问题。
例如,路易十六的兄长复辟,成为路易十八;
只承认法国1792年的边界;建议建立尼德兰部落;
日耳曼氏族部落联合成为同盟;承认瑞士独立;
恢复意大利半岛地区的诸部落。
其余问题在秋天的维也纳会议解决。
维也纳会议解决了一些问题,例如,建议把奥地利的尼德兰划给荷兰,建设可以抵御法国的荷兰;
日耳曼部落内的三十八个部落结成松散联盟;
奥地利损失的尼德兰领土,以威尼斯赔偿,与昔日奥地利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些领土合并;
确定瑞士为中立国;
承认瑞典和挪威合并,但是在1815年又分离。
俄罗斯企图吞并华沙大酋长国,普鲁士则期望吞并撒克逊酋长国。
然而英奥法都反对,法国的塔列朗挑起英奥和俄之间的矛盾,几乎就要开战,最后各国妥协。
俄罗斯让出华沙大酋长国一部分领土,普鲁士得到撒克逊一半领土及莱茵河左岸的领土。
英国获得锡兰岛和好望角。支持战胜国瓜分完毕,进入下一轮的发展期,然后在开始对打。
1815年,欧洲与百年前乌得勒支和议的欧洲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欧洲各国民族主义兴起,与过去氏族及部落认同时层次上的差别。
也正是在19世纪开始,欧洲地区才开始大规模的进化到国家这个层次上来。
小氏族部落大减,而形成几个强大的国家,这就类似于春秋之后,战国时代。
1815年,英国的殖民地实力达到顶峰,北美洲拥有加拿大虽然人口不多;
直布罗陀为地中还门户;好望角为非洲航路咽喉;印度都这个时期已经被英国控制;还有罪犯流亡地澳大利亚。
这个时期也为英国在外殖民的顶点,那么顶点过后便是衰落。
在维也纳会议,革除英国等自古相传的陋习,那就是贩卖黑奴。
非洲黑人被贩卖的人口至少有一亿,而死在半路上被抛到海里面的有两千五百万人。
这是原始氏族部落的习俗,对陌生部落进行交易或奴役。
其实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也经常贩卖白人奴隶,而像意大利半岛地区的拉丁人也在贩卖白人给中东人。
这个具体有多少没有具体的数据来源,就不好估计了。
1815年后,欧洲各地复辟开始,二三十年之间君主贵族教士没有人敢提革命,都觉得刺耳。
然而,事实上革命的影响已经深入各国或是部落人心中。
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为了维持彼此之间的和平,俄罗斯以宗教之名组织神圣同盟,奥地利及普鲁士英国都参加进来。
几国建立秘密同盟以协调共进退,以维护欧洲和平的目的维持自己的利益。
1818年,联军退出法国,法国也加入了进去。
十八世纪法国是欧洲文化的一个发源地,到了19世纪初期各国由于民族主义的兴起,所以都在为自己民族的历史找证据。
也就是说欧洲历史的编著是起源于19世纪,也就是说欧洲地区在以前没有历史编撰。
18世纪及以前欧洲人大都不识字,所谓识字的人都是神学院的教士,教授的大多是圣经及诡辩神学哲学。
就是到了现在西方人大多不识数,一国首相在电视机中不愿意回答主持人的简单加法问题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法国虽然在大革命时代提倡国民教育,但是没有实行。
至于英国,到19世纪后半期才有改良教会神学院的倾向。
反而是普鲁士比较重视,1810年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在当年可以说是欧洲最好的大学。
当日使用法国文为欧洲大多数地区的习惯,后普鲁士因为战胜法国改用德国文。
普鲁士自从与拿破仑战后,屡屡失败,先是拿破仑,后是梅特涅,所以搞得普鲁士人没有自信且苦闷。
没有法国发达,所以产生了追求精神的唯心主义的康德。
康德认为人类不只局限在物质世界,还处在精神世界中,人生应该以义务最重要。
后来的费希特、黑格尔发展出义务中以服从国家为第一重要因素,又自吹日耳曼人及日耳曼人的理想为世界最精良的理想。
这就类似于没钱的说我在乎钱,没文化的要尽力表现自己有文化。
反正是一点物质匮乏,那我就宣传精神;文化匮乏,我就拿物质来炫耀。
例如犹太人极力吹捧他是上帝拣选的民族,盖因为以前太贱了,所以现在要大力吹捧,自嗨便罢了,还以利益忽悠其它人帮他自嗨。
然而根不正,再自嗨也经受不住时间的检验,最后还得被打回到下贱的民族。